新婚别(1 / 1)

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这是“三别”的第一篇,“三别”选取了三种在和平时期看来不合情理,但在“安史之乱”中却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加以描述,真实地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痛苦和悲惨的生活。此篇讲述了一对因丈夫去服兵役而不得不“暮婚晨告别”的新婚夫妇的分离情景。

“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菟丝,即菟丝子,蔓生植物,附在别的植物上生长;蓬麻,蓬和麻,低矮的草本植物;引,长出。这四句诗的大意是:菟丝子攀附在低矮的蓬麻上,它长出的藤蔓也不会太长。把女儿嫁给一个征夫,还不如把她丢弃在路旁呢。这四句诗前两句用的是比兴的手法,借菟丝子附蓬麻起兴,喻嫁女与征夫之不幸。全诗一开头,诗人就直接表达了对被迫分离的新婚夫妇的同情。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结发,束发以示成年,此处指代结婚;无乃,未免。此四句的含义是:我与君结婚,成为您的妻子后,**的席子还没有睡暖,昨天黄昏时候我们成婚,今天早上您就要和我告别,这未免也太匆忙了。此四句写出了新妇对这一不合情理的现象的怨恨。因为据先王之政,“新有婚者,期不役政”;暮婚晨别,有违人之常情。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此四句继续写新妇的闺怨。赴河阳,一作戍河阳,到河阳当兵守关。妾身未分明,按封建礼法,于新妇婚后三天,告家庙上祖坟,谓之成婚;婚礼既明,名分始定。今暮婚晨别,婚礼未明,故云;姑嫜,公婆。姑,婆婆;嫜,公公。此四句的大意是:君去河阳当兵,虽然离家不算很远,可毕竟是不在家了,我与您成婚未满三日,连一个妻子的名分都还未明,让我怎么去拜见公婆呢?这四句诗写新妇所怨之隐情,极其微细,读来让人动容。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此八句回忆结婚前后事情并道出依依惜别之情。藏,指封建礼法下未出嫁女子必须深居闺阁;归,指女子出嫁;将,跟随;迫中肠,煎熬内心;苍黄,青色和黄色,比喻变化急剧。此八句的大意为:结婚之前靠父母抚养时,父母终日把我养在深闺。作为一个女子,终究要嫁人,而且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现在刚嫁给你,你就要上前线,而且此去死生难料,想到这些,我的内心就像被煎熬一样沉痛。想要随君前往,怎奈形势变幻莫测,由不得人。这八句诗表现了新妇对新婚丈夫的深厚感情,所谓“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于此可见一斑。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此四句是新妇对丈夫的一番温柔叮嘱。戎行,军队;兵气恐不扬,《汉书·李陵传》载:“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陵搜得,皆剑斩之。”此即用此意。这四句诗的大意是:你不要再以新婚为念,在部队好好干吧。我不能跟随你去,如果去了,可能会使军队士气不振。这四句诗是新妇对丈夫的劝勉,既然非要分开不可,那你就要在部队做出一番成就来。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嗟,叹;罗襦裳,嫁衣;罗,丝织品;襦,短衣;施,穿;错迕,交错抵触。这八句诗的大意是:可叹我乃穷苦人家的女儿,为了置办嫁妆费了许多时日,如今嫁衣却再也不能穿了,我要当着你的面把它洗洗收起来。抬头看看天上飞过的鸟儿,不管大小,都成双成对地飞,可是世间的事情却是如此难尽人意,今天一别,让我们永远彼此牵挂,并盼着团聚的那一天吧。此八句表达了新妇对丈夫忠贞不渝的感情。在夫妇即将分离之刻,新妇愁绪万端又时时自励,既希望二人能如双飞鸟一样长相厮守,又在被迫分离时立誓守节,其“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同《诗经》中的“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有异曲同工之妙,委婉地表达了新妇决意在丈夫出门后不为容饰以防微避嫌的坚贞,于细微处打动人心,让人凄然泪下。

此篇大都是模拟新妇的口吻来自诉怨情,其中既有离别之苦,又有夫妇二人对爱情的忠贞,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在形式及表现手法上,“全祖乐府遗意,而沉痛更为过之”,是以开创“新题乐府”。对中唐时期白居易等人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