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1 / 1)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是一首身在贼中而心思家室的诗。写于至德元年(756)八月,时值安史之乱,社会急剧动**不安,至德元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奔蜀,时杜甫携家眷暂住鄜州。七月,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只身前往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获至长安。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而诗人却身陷囹圄,身心经历着极端的痛苦。诗人借月抒情,深刻地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并通过抒写战乱岁月中的离别之苦,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灾难。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今夜里鄜州上空的月亮是多么皎洁,只可惜家中只有妻子一人在闺房里观看。诗题为《月夜》,本应写诗人自己在月下看月,可诗人偏偏开头直写妻子闺中看月,起笔甚为出人意料,正如纪晓岚评论此诗时说“入手便摆落现景,纯从对面着笔,蹊径甚别”(《瀛奎律髓刊误》),一开篇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闺中月下恩人图。“独”字用得恰到好处,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妻子“共邀明月”的心情,同时又反衬出诗人此时的孤独。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可爱的儿女们年幼无知,他们根本不理解妈妈为什么思念长安。“怜”字表达了诗人对儿女的思念,“忆”字其实指的是两地相忆,既是妻子因丈夫身在长安而忆,也是诗人自己在长安思念家中的妻子,患难夫妻,其情弥深,于此可见一斑。此联在行文上照应了首联,家中并非只有妻子一人,还有好几个可爱的小儿女,正因为他们年幼无知,不懂思念为何物,不解“忆长安”,故而才使诗人有“闺中只独看”之语。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此联描写诗人想象妻子长时间在屋外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浓雾湿透了她的鬓发,清冷的月光下她的两臂已在发凉。此时的鄜州,并不是多冷,一句“清辉玉臂寒”衬托出妻子望月之久。此联写出了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无限怀念亲人的深情;同时也含蓄地反衬出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伉俪情深,悲惋微至。

“何日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联描写诗人期待着与妻子团圆的迫切心情:何时才能与妻子同倚薄帷望月,让月光把双方的眼泪照干呢?此联抒写的不仅仅是夫妻恩爱之情,更多的是家国之恨。因为安史叛乱才导致国家不安,使自己身陷囹圄,以致抛妻别子,天各一方,饱尝离别之苦。诗人盼望夫妻团聚,实则是希望早日结束战乱,因为只有国家安宁,夫妻才可共“倚虚幌”,让明月“双照泪痕干”。

此诗借看月而抒写离别之情,寓家国之恨于两地相思之中,深刻地揭示了安史之乱给千千万万个家庭带来的痛苦。诗人在遣词炼字上颇为讲究,独具匠心。尤其是“独”字和“双”字,颇耐人咀嚼和寻味,一个“独”字反映了战乱方炽,夫妻之间因离散而彼此都忍受着孤独寂寞的煎熬,表达了对战乱的痛恨。而结尾句一个“双”字则是对和平安宁岁月的向往,只有战乱结束,国家安定,夫妻才能结束天各一方的生活,双倚虚幌,四目凝视。这一“独”一“双”,一前一后很自然地把夫妻的聚散和时局的安危有机地结合起来,写出了乱离时代亲人离别的痛苦心情和强烈盼望团聚的愿望,反映了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总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与国家的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全诗笔触深婉,感情真挚,读来哀婉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