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1 / 1)

一个人对运动的热爱多形成于青少年时期,并影响其今后的一生。因此,作为好妈妈在孩子青少年时期,就应培养他的运动观念,教会他掌握运动的技能,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通过跑步、徒步、骑自行车、打球、游泳等运动,可以锻炼孩子的体魄,让他们展现自我、获得自信,有助于孩子心智的健康发展。因此,好妈妈最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跑起来、跳起来,让全身运动起来。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体育运动是身心健康的保证之一,健康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孩子的天性中总充满活泼好动的因子,极少有孩子天生排斥运动。妈妈正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天性,引导他们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育。

康康是一所知名重点大学物理系的学生,同时也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前锋。杂志社的记者采访他的妈妈时,她这样谈到:从孩子刚会走路到初中毕业十多年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带孩子进行一个小时的运动,从未间断。这期间,孩子入学、升学是考验妈妈判断力的时刻。因为孩子的生活状态将有所改变,学习将逐渐成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我经过仔细考虑,还是觉得运动很重要。我认为,提早为孩子在智力发展上做选择,也就是让孩子学习某种特长,如美术、钢琴之类,是不明智的,这些应该让孩子长大后自己选择。

经过几年的体育锻炼,康康的体质明显增强。尤其是到青春期时,他身体各个部位都发育得十分强健,没有像某些孩子那样,身材纤细得如豆芽菜一般。有的妈妈看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了,身高明显增加,才意识到要给他增加营养和运动量。其实,更好的做法是,在孩子身体迅速发育之前就给予合理的营养,并进行充分的锻炼。

运动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有一项调查发现,在运动更多的季节,孩子完成各种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要较平常有明显的提高。美国生理学家也在一项实验中证实,适当的运动刺激可以有效地增加大脑的重量与皮质的厚度。

运动促进了呼吸和血液循环,脑细胞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气,代谢速度加快,大脑的活动也会越来越灵敏。再加上锻炼时肢体动作的千变万化,也会促使大脑的各个部位快速地做出相应的机能反应,就好像在为大脑神经做各种各样的“健脑体操”。如果每天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还能帮助孩子提高睡眠质量,增强记忆力。运动不仅有助于孩子的生理健康,其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大有裨益的。这是因为孩子往往会选择那些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在运动中游刃有余的出色表现会提高他们的自信。

培养孩子良好的运动习惯,好妈妈们可以这样做:

1. 培养孩子对体育的兴趣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保障脑细胞获取充分营养,从而促进生长激素分泌。作为妈妈,要培养孩子对体育的兴趣,让他养成爱好锻炼的生活方式。有很多妈妈认为孩子只要摄取了足够的营养就可以了,所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孩子的饮食上面。实际上,饮食是一个方面,而体育锻炼是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培养孩子对体育的兴趣,妈妈在其幼儿期就可以入手。

因为,一岁左右的幼儿已能够站立和独立行走,在鼓励他们行走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通过玩具锻炼他们的动作,如搭小积木和套圈等;两岁左右的孩子,行走已不成问题,可以对他们进行跳跃、攀登、投掷、上下台阶等方面的锻炼;对于三岁左右的孩子,可以让他们随意跑跳,迈过简单的障碍物,双脚交替上下楼梯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体育锻炼的项目也应不断增加,但长时间的耐力性强的项目不宜过多,应把锻炼的重点放在增强身体的灵敏度和协调性的项目上。还要多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照射。

妈妈可以在多种场合或通过多种媒介,提高孩子对体育运动项目的认识,循序渐进地教给他一些体育知识,让他懂得各种体育运动对人体的益处,了解各种体育竞赛中的乐趣,以激发和引导孩子的兴趣。比如,可以在看电视的时候,和孩子共同欣赏一场精彩的球赛,通过评价球星精湛的球艺、队员们密切的配合、各种运动技巧的巧妙运用等,让孩子感悟体育运动的妙不可言,从而激发他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 和孩子一起享受运动的乐趣

妈妈要以自身的言行带动孩子,如果妈妈热衷于锻炼,孩子也会如此。运动不仅是锻炼身体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感经历。由于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妈妈就不可避免要充当这一角色——做孩子的玩伴。如与孩子一起踢毽子、打网球、打乒乓球、跳绳等。妈妈多参与到和孩子一起的运动中,等他有了微小的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这样,既锻炼了自己和孩子的身体,又增进了两人之间的感情,可谓两全其美。

3. 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

培养孩子热爱运动的习惯,妈妈要根据其兴趣、特长来考虑他应该尝试的项目,不要强迫孩子从事某种妈妈认为很好的体育运动。不管妈妈认为这项运动多么好、多么有趣味,那是妈妈的事情,而孩子可能并不这样认为。如果妈妈强迫孩子去做他不喜欢的运动,他就不会从运动中得到乐趣,有时还可能会对运动产生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