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 1)

中国文学常识 郑振铎 2123 字 3个月前

石君宝,平阳人,所作戏曲凡10种,存于今者有《秋胡戏妻》及《曲江池》2种,俱见《元曲选》。又有《风月紫云亭》1种,见于《元刊杂剧三十种》,《录鬼簿》载君宝及戴尚甫的戏曲名目俱有此一种。不知现存的这一部究为何人所作。

《秋胡戏妻》叙鲁大夫秋胡初时家甚穷苦,与罗梅英结婚才三日,便被迫去从军。梅英为他守贞,不肯别嫁。十年之后,秋胡官至中大夫,请假回家,他走到近家的地方,见一女子在采桑,便以黄金挑引她,这女子不肯。他回家了,他的妻子随后也归来,原来她就是那采桑的女子。她大骂了他一顿,欲与他离婚,结果,因秋胡的母的劝慰,便复和好了。

《曲江池》叙少年郑元和因恋着妓女李亚仙,堕落为“与人家送殡唱挽歌”的人。他父亲郑府尹知道了这事,便把他打得死去。他苏醒后又沦落为乞丐。幸得李亚仙救了他,劝他读书,后成为知县。

这两件故事都是民间流传得最广、最久的,至今尚有无数的人在重述着,尚有无数的伶人在演唱着;大约这些故事的所以传播的范围如此之大者,石君宝的剧本是与有很大的力量的。有许多古代的故事,为民间所盛传者,大半都是因元、明小说、剧本取了他们为题材之故。

戴尚甫,真定人,曾为江浙行省务官,所作戏曲共5种,今存者,除《紫云亭》1种不知是否即他所著的外,尚有1种《风光好》,见《元曲选》。《风光好》叙宋高祖时陶谷奉使南唐,被宋齐丘等以妓秦弱兰**他,因此不能毕其使命,只得逃依故人杭州钱椒王处。不久,宋兵灭了南唐,秦弱兰避难来杭,因与陶谷结婚了。

张国宾,一名酷贫,大都人,为喜时营教坊勾管,即当时人所称为倡夫的;他所作的戏曲凡4种(《录鬼簿》作3种),存于今者有3种,即《合汗衫》《罗李郎》及《薛仁贵》,皆见《元曲选》。当时与他同道的人,以戏曲家著称的,还有赵文敬、红字李二及花李郎;他们的剧本,都皆不传。国宾诸人虽为士大夫所看不起,然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却流传得极广;戏曲的艺术价值也不见得比所谓士大夫的坏。

以上诸人皆为第一期戏曲家中作品留传于今稍多的,至于仅余一种作品的戏曲家,则尚有王仲文、纪天祥、孙仲章等十余人。

王仲文,大都人,作曲10种,仅《救孝子》一剧传于今(见《元曲选》)。

纪天祥,也是大都人,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作曲6种,今传《赵氏孤儿》1种,见《元曲选》。

孙仲章,也是大都人,或以为他是姓李,作曲3种(《录鬼簿》作2种),有《勘头巾》1种传于今,见《元曲选》。

石子章也是他们的同乡,作曲2种,今存《竹坞听琴》1种于《元曲选》中。

王伯成,涿州人,作曲2种,今存《李太白贬夜郎》1种,见《杂剧三十种》中。

李好古,保定人,或云西平人,作曲3种,今传《张生煮海》1种,见《元曲选》。

李文蔚,真定人,曾为江州路瑞昌县尹,作曲12种,今仅存《燕青博鱼》1种,见《元曲选》。

岳伯川,济南人,或云镇江人,作曲2种,今传《铁拐李》1种,见《元曲选》。

康进之,棣州人,或以他为姓陈,作曲2种,皆叙黑旋风李逵事,今存其一,名《李逵负荆》,见《元曲选》。

张寿卿,东平人,浙江省掾吏,作曲1种,名《红梨花》,今存于《元曲选》中。

狄君厚,平阳人,有《晋文公火烧介子推》一剧,见于《杂剧三十种》中。

孔文卿,是狄君厚的同乡,有《东窗事犯》一剧,亦见于《杂剧三十种》中。在第二期戏曲家金仁杰的戏曲目中,亦有与此剧同名的1种。不知此剧究竟是谁作的?

李行甫(一作行道),绛州人,有《灰阑记》一剧,见《元曲选》中。

李直夫,女真人,住于德兴府,作曲凡12种(《录鬼簿》作11种),存于今者仅《虎头牌》1种,见于《元曲选》。

孟汉卿,亳州人,作曲1种,名《魔合罗》,亦见《元曲选》中。

第二期的作家,有作品之存于今者,较之第一期少得许多。在30个作家中,仅有曾瑞、宫天挺、乔吉甫、郑光祖、金仁杰及范康等6人,我们现在尚能读到他们的剧本,至于其余的人,则所作都已散佚无存了。

曾瑞,字瑞卿,大都人(亦作大兴人),从北方迁于南方,定居在杭州,不愿仕,自号褐夫。他死的时候吊者有千余人。他所作曲仅有1种,即见于《元曲选》的《留鞋记》。

宫天挺字大用,大名开州人,为钓台书院山长,死于常州。他所作剧凡6种,存于今者2种:《范张鸡黍》见于《元曲选》,系叙范巨卿、张元伯的生死不渝的友情的;《严子陵垂钓七里滩》见于《杂剧三十种》,系叙严子陵、刘文叔(即汉光武)的不以富贵易操的友情的。

乔吉甫,字梦符,太原人,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旅居杭州,卒于至正五年二月。他所作曲有11种,今传其3种,《金钱记》《扬州梦》及《玉箫女》,俱见于《元曲选》。吉甫为元六大剧作家之一,与同时的郑光祖及第一期的关、王、马、白齐名。

《金钱记》系叙韩翃的恋爱故事。

《扬州梦》系叙杜牧的恋爱故事。

《玉箫女》系叙韦皋与韩玉箫的恋爱故事。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人,以儒补杭州路吏。他与乔吉甫同为第二期最负盛名的作家。钟嗣成谓他:“名闻天下,声振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皆知其为德辉也。”所作剧本凡19种(《录鬼簿》载17种),传于今的凡4种:《王粲登楼》《倩女离魂》《梅香》3种见《元曲选》;《辅成王周公摄政》1种见《杂剧三十种》。

《王粲登楼》叙王粲辞母出游,所至不遇,后到荆州,登高楼而思乡,最后则做了大官,与蔡邕女结婚,复与母重聚的事。

《倩女离魂》叙倩女与王文举相恋,文举赴京应举,倩女的魂离了躯体偕他同去的事。

《梅香》叙白敏中幼与裴度之女小蛮订婚,后裴夫人不提起婚事,而敏中却与小蛮热烈的相恋,由一个梅香樊素在中传信。全剧的结构极似《西厢记》,《西厢》里的红娘便是这剧里的樊素。

《周公摄政》叙周公辅政,管、蔡流言,但后来周公与成王终于谅解的事。

金仁杰字志甫,杭州人,曾为建康崇宁务官,天历二年卒。所作凡7种,今存《萧何追韩信》1种,见《杂剧三十种》中。尚有《东窗事犯》1种,亦见《杂剧三十种》中;但孔文卿亦有与此同名的一剧,不知究为何人所作。

《萧何追韩信》系叙楚汉之际的大英雄韩信,流落不遇,后终为萧何所力举,得成灭楚的大功业的事。

范康,字子安,杭州人,作曲2种,今传《竹叶舟》1种。钟嗣成谓他:“编《杜子美游曲江》,一下笔即新奇。”惜此剧今不传。

《竹叶舟》系叙吕洞宾点化陈季卿成仙的事。

在第二期的初时,尚有杨梓及罗本。

杨梓曾作《豫让吞炭》《霍光鬼谏》《敬德不伏老》诸剧,但《录鬼簿》并未叙到他。他是海监人。至元三十年(1293年)时,元师征爪哇,他以招谕爪哇等处宣慰司官,以500余人,船10艘,先往招谕之。元兵继进,爪哇降。后为安抚大使,官至嘉议大夫,杭州路总管。元曲作家都为末官小吏,为大官者,仅梓一人而已。他的剧本,存于今者有《霍光鬼谏》1种,见于《杂剧三十种》中,又有《豫让吞炭》1种,见于《元明杂剧二十七种》中。

罗本,字贯中,武林人,作小说甚多。近来尚流行之《三国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俱相传为他所著。所作剧本,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存于今,见于《元明杂剧二十七种》中。

第三期作家的作品,存于今者尤少;在25人中仅有秦简夫、萧德祥、王晔、朱凯四人各有作品一二种流传下来而已。

秦简夫作剧5种,存于今者有《东堂老》《赵礼让肥》2种,俱见于《元曲选》。

《东堂老》叙赵国器因子不肖,将死时,托孤于李实,实有君子风,人称为东堂老,果然不负所托,使败子终于回头了。

《赵礼让肥》叙赵孝、赵礼兄弟孝于母,在虎头寨被马武所捉,欲杀之,兄弟争死,马武因释放了他们。后马武助刘秀打平了天下,又举荐赵氏兄弟二人为官。

萧德祥,杭州人,以医为业,号复斋,善于作南曲。所作剧本共5种,今仅存《杀狗劝夫》1种,见《元曲选》(原作无名氏作)。此剧为后来南剧中有名的《杀狗记》所本,叙孙荣与弟孙虫儿不和,反去亲近乡里小人。他的妻杨氏欲劝谏他,便将一狗杀了,去了头尾,穿上人衣。孙荣见了,以为杀死了人,便大惊起来,欲请朋友帮助拿去埋了,他们都不肯去,只有他兄弟孙虫儿肯。后来,他们反到官去告孙荣杀人。开了土看,却原来是一只狗。孙荣无事回家。自此他便与兄弟和睦起来。

王晔,字日华,也是杭州人,作剧3种,今有《桃花女》1种,存于《元曲选》中(原作无名氏撰)。此剧叙洛城算卦的周公因知桃花女有妙道高法,甚嫉妒她,因此,托词娶她为媳妇,欲陷害她。不料桃花女道法更高,周公只得屈伏,以儿子得到一个高明的妻**。

朱凯,字士凯,他是什么地方人,我们不知道。他作小曲极多,剧本有2种,今传《昊天塔孟良盗骨》1种,见《元曲选》中(原作无名氏撰)。

《孟良盗骨》系叙宋初“杨家将”故事之一则。“杨家将”的故事至今尚盛传于中国民间,杨令公、杨六郎及孟良之名差不多连妇孺都十分的熟悉。

《录鬼簿》所不载的戏曲作家,尚有李致远、杨景贤二人,其作品俱见录于《元曲选》中;他们的真确时代,我们不能知道,大约是第三期左右的人。

李致远所作,为《还牢末》一剧,叙的是“水浒”故事之一。李逵奉令下山邀刘唐、史进入伙,因打死人入狱,赖李孔目救之,得以免死。李孔目的第二个妻,与赵令史相恋,便去告他私通梁山泊,以李逵给李孔目的金环为证。他被捕下狱,幸得李逵又下山救了他,并捉了赵令史及孔目的第二个妻回山杀死。

杨景贤所作,为《刘行首》一剧,系叙仙人马裕奉师命度脱一个女子名刘行首的故事。

在这三个时期中,还有许多无名作家的剧本流传于今。在《杂剧三十种》里的,有《诸葛亮博望烧屯》《张千替杀妻》及《小张屠焚儿救母》3种;在《元明杂剧二十七种》里的,有《汉钟离度脱蓝采和》《龙济山野猿听经》《苏子瞻醉写赤壁赋》3种;在《元曲选》里的,有《冯玉兰》《碧桃花》《货郎旦》《连环计》《抱妆盒》《百花亭》《盆儿鬼》《梧桐叶》《渔樵记》《马陵道》《神奴儿》《小尉迟》《谢金吾》《冻苏秦》《硃砂担》《来生债》《鸳鸯被》《风魔蒯通》《陈州籴米》《合同文字》《隔江斗智》《举案齐眉》及《三虎下山》23种;其中有好几篇是不下于关、马等6大家的作品的。他们的题材,一部分是“水浒”的故事,一部分是“包公”的故事,也有取“三国”“战国”及其他流传的故事的;而以取“包公”故事为题材的为最多,如《合同文字》《神奴儿》《盆儿鬼》《陈州籴米》等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