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潘季驯(1 / 1)

明代治理黄河专家潘季驯(1521—1595),字时良,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他从四十四岁时起,到七十三岁退休时止,前后四次受命治理黄河,为治理黄河工程工作了二十多年。

根据历史记载,黄河下游在三千多年中,泛滥和决口一千五百多次,重要的改道二十六次,其中大的改道有九次。黄河泛滥时,中原一带,常常是千里泽国,无数村庄和城市被淹没,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严重的损失。治理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劳动人民跟水患进行斗争的重大事情。

嘉靖四十四年(1565),潘季驯奉命治理黄河。他到达黄河沿岸以后,亲自视察河道,访问河堤附近的农民,邀请有经验的治河民夫谈话,仔细研究治河的办法。他还阅读前人有关治河的各种文献和著作,拿它们跟当前的情况进行参证、比较。这样,他逐渐摸清、掌握了黄河水患的规律,从而制定出了一套治河的原则和方法。他四次治理黄河,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潘季驯治河的原则是:“挽水归漕,筑堤束水,以水攻沙。”这意思就是说,修筑坚固的堤岸,约束河身,借着奔腾的水流冲走泥沙,刷深河漕,避免淤积。他根据黄河水流泥沙过多的特点,认为必须维持河道的整一,不要让它分流;两岸河堤的距离不要太宽,要紧紧地约束住河身。因为河道一宽,水势就缓,泥沙就会淤塞河床,河水就容易泛滥成灾。相反地,如果河道不太宽,水流很猛,就能冲刷淤泥,刷深河床,洪水就不易漫出。

潘季驯一生的治河经验,都总结在《河防一览》这部书里,如怎样筑堤、怎样保护堤防等,都有详细的说明。书里还绘制了详细的黄河全图,标明治河的地形和水势。每个险要的河段,都画出了堤防和巡守的“铺”。“铺”是供巡防人员驻守和休息用的一种草屋。“铺”的旁边竖起高竿,白天挂旗,晚上挂灯。有了紧急情况,巡防人员就敲锣告警,附近农民就可以赶去抢救。

(徐健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