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影响(1 / 1)

个体心理学在探索儿童出生顺序的利弊方面,开辟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研究天地。为了能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思考这一问题,我们假定父母合作良好,并且都在尽心尽力地教养孩子。

即使在这样的前提下,每一个孩子在家庭里的地位仍然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每一个小孩的成长处境与其他孩子都截然不同。

我们必须再次强调:即使在同一个家庭中,也没有哪两个孩子的处境会是一模一样,每一个小孩的生活方式都会反映出他们自我调整以适应自己所处环境所做出的努力。

第一个孩子

所有家庭的第一个孩子都经历过一段独生子女的时光,而随着第二个孩子的降生,他们被迫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处境。

第一个孩子通常得到了大量的注意力和宠爱,习惯处于家里的中心地位。而另一个孩子的出生使他再也不是家里的唯一,这时,他往往会觉得猝不及防,骤然失去了原本的地位。现在,他只能与一个对手分享父母的注意力。

这个变化往往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许多问题儿童、精神病患者、罪犯、酗酒者、行为怪癖者都有这方面的原因。他们是家里的老大,对另一个孩子的到来感触极深,由此产生的被剥夺感改变了他们的全部生活方式。

后出生的孩子也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失去自己的地位,但他们的感受可能不会这么强烈,因为他们已经与另一个孩子合作过,他们从来没有独占过家里的关心和注意力。对于长子来说,这意味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他确实由于另一个孩子的出生而受到忽视,我们无法指望他能轻易地接受这个现实。假如他心存芥蒂,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施以指责。当然,假如父母能使他感受到他们的爱,假如他知道自己的地位稳如泰山,最重要的是,假如他已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弟弟或妹妹的到来,已经受到过要与弟弟或妹妹合作的教育,这个危机就会安然度过。

但大部分情况下,他们都没有做好准备。新生婴儿确实会抢走曾经属于他们的注意力、关爱和赞美。他们会开始努力将母亲拉回自己身边,想方设法重获她的关注。有时,我们能看到母亲被两个孩子争来夺去,每一个都想比对方获得更多的注意力。

年纪较长的孩子总是更善于使用武力,想到新的办法。我们很容易想象他们在这些情况下会怎么做。

假如我们处在他们的位置,要达到与他们同样的目的,我们的做法将与他们一模一样。我们会努力激起母亲的担忧,反抗她,做出一些让她无法忽视的行为。老大们也是一样。最后,他们耗尽了母亲的耐心,用尽各种办法,孤注一掷地战斗。母亲被他们造成的麻烦累得筋疲力尽,这时他开始真正感受到不被喜爱的感觉了。他们是为了获得母亲的爱而战,但最后却失去了。

如果说以前他们只是觉得受到了冷落,现在他们真正地受到了冷落。他们觉得理直气壮了,会说:“我就知道会这样。”别人都是错的,只有他们是对的。他们仿佛陷入了一个陷阱:越挣扎,处境越糟糕。当全部直觉都告诉他自己是正确的时,他怎么能放弃反抗?

对于所有这些斗争,我们有必要调查个体所处的具体环境。如果母亲予以回击,孩子会变得脾气暴躁、桀骜不驯、吹毛求疵、不服管束。

当他背离母亲时,父亲往往会给他一个重新受宠的机会。他会开始对父亲的兴趣越来越浓,努力获得他的注意和喜爱。年龄最大的孩子往往更喜欢父亲,更偏向父亲。只要孩子偏向父亲,我们就可以肯定他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最初他会依恋母亲,但如今他失去了母亲的爱,为了谴责她,他把这种爱转移到了父亲身上。

如果小孩更喜爱父亲,我们便会知道,他已经遭遇过一次挫折,认为自己受到了拒绝和忽视,对此难以忘怀,而他的整个生活方式都会建立在这种被拒绝感之上。

像这样的抗争会持续很长时间,有时甚至会持续终生。这些孩子学会了反抗和抵制,在所有的环境中都会继续反抗。也许没有人关注他,那么他会失去希望,认为自己无法获得任何人的感情。他会变得脾气暴躁、性格内向、不合群、与他人隔绝。这种儿童的所有行为和表现都是指向过去,那时,他们是注意的焦点。

因此,长子通常会以某种方式表现出对过去的兴趣。他们喜欢回顾过去,谈论以前的事。他们羡慕过去,对未来持悲观态度。

有时候,这种失去了统治权和掌控权的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加理解力量和权威的重要性。长大后,他们会玩弄权术,并过分夸大规则和法律的重要性。每件事情都应照规则办理,而规则应永不改变。权力只能掌握在那些被赋予权力的人手中。

我们可以理解,童年的这种影响会造成严重的保守主义倾向。假如这种人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地位,他们总会怀疑其他人要赶上来,想取而代之。

长子的处境提出了一个特殊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也可以加以利用,变为优势。假如在第二个孩子出生时,第一个孩子已经学会了合作,他们就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在这些长子中,我们发现他们有些人会生出保护和帮助他人的意愿。

他们学着模仿自己的父母,在弟弟妹妹间也经常扮演着家长的角色,照顾他们,教导他们,自觉承担起保护他们的职责。有时,他们会发展出极强的组织能力。这都是一些有益的情况。但这种保护他人的努力有时也会过度,发展成希望别人长期依赖自己或是统治别人的心理。

依据我在欧美的经验来看,问题儿童中比例最大的是家中最大的孩子,稍高于最小的孩子。这个现象非常有趣,这些极端的位置会造成最大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教育方法仍未成功地解决发生在长子身上的问题。

第二个孩子

第二个孩子的处境与第一个迥然不同,与其他孩子的处境也无法相提并论。从出生起,他就与另一个孩子分享注意力,因此,他会比最大的孩子更容易合作一点。假如长子没有与他作对,也没有压制他,那么他的处境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他的处境的最大优势是:在整个童年期都有一个领头人存在。无论是年龄方面还是发展方面,他前面总有一个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他奋起直追。

典型的老二很容易识别: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在参加比赛,仿佛前面有一个人比他快两三步,他必须努力超过他。他们总是在全速前进,一直努力着要超过哥哥,征服他。

《圣经》中有许多精彩的心理学故事,雅各就是一个典型的次子形象。他想当第一,想夺走哥哥以前的地位,想击败他、超过他。作为次子,他总是不甘屈居人后,竭尽全力想超过其他人。他们也经常会成功。第二个孩子往往比第一个孩子更有才华,更成功。

在此,我们不能说遗传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假如跑得更快,那是因为他更努力。即使长大成人,离开家庭,他也常会寻找一个比他优秀的目标,作为自己超越的对象。

这些特征不仅出现在清醒的生活中,在所有的个性表现中都留有蛛丝马迹,在梦中也能轻易显现。

例如,长子经常会梦见跌落。他们身处优于别人的位置,但并不确定自己能否保持住优势。再看次子,他们则常常想象自己在赛跑,跟在火车后面跑或是进行自行车赛。有时,这些匆忙追赶的梦如此明显,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猜出做梦的是次子。

然而,我们必须说明,这些规律也非一成不变。最先出生的孩子行为举止不一定都像长子。决定因素是环境,而不是出生顺序。

在大家庭中,有些出生较晚的孩子也可能和长子有相似的状况。也许前两个孩子出生时间很接近,其后许久,第三个孩子才出生,后来又出生了两个。老三可能就会表现出长子的所有特征。

因此,不只是次子,第四个或第五个孩子出生后,可能还会有一个孩子表现出典型的“次子”的特征。只要两个孩子年龄相近,又与其他孩子差距较大,他们便会表现出长子和次子的种种特征。

如果长子在与弟弟妹妹的竞争中落败了,那么他就会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如果长子能保住自己的位置,压制住弟弟妹妹,这时次子就会制造麻烦了。

如果长子是男孩,次子是女孩,长子的处境会尤其困难。他会面临着被一个女孩击败的危险,而在我们现代社会,他可能会将其视作奇耻大辱。男孩和女孩间的竞争比两个男孩或两个女孩间更加激烈。

在这种斗争中,女孩天生占据优势。在16岁前,不管是从生理还是心理而言,女孩发展会比男孩更快。这种情况下,哥哥常常会自暴自弃,变得懒惰沮丧。他会试图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优越感,比如吹牛或撒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女孩将会胜出。我们会看到男孩走上了各种歧途,而女孩轻松地解决问题,取得令人惊叹的进步。这些困难是可以避免的,但必须预先认识到问题,在造成任何损害前采取措施。

在家庭里,所有成员应平等合作、团结一致,孩子之间也无须竞争,也不必认为自己受到了威胁而花时间去反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幸后果的发生。

最小的孩子

除了最小的孩子,其他所有孩子都有弟弟妹妹,因此他们的地位都有可能被取代。然而,最小的孩子的地位却永远无法被取代。他没有跟随者,却有很多带领人。他总是家里的宝贝,可能最受家人宠爱。

他面临着受宠孩子的所有问题,但由于刺激他的因素很多,面临的竞争也很激烈,所以最小的孩子经常发展得特别好,比其他孩子进步得快,把其他人都甩在身后。

在人类的整个历史中,最小的孩子的位置从未改变。在最古老的故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最小的孩子超过哥哥和姐姐的记载。

在《圣经》中,胜出的总是最小的孩子。

约瑟是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长大的。尽管便雅悯在约瑟出生十七年后出世,但他基本在约瑟的成长中没有起什么作用。

约瑟的生活方式是典型最小孩子的生活方式。他总是在维护自己的优越感,哪怕在梦中也是如此。

其他人必须对他卑躬屈膝,他的光芒掩盖了所有人。

他的兄长们对他的梦非常了解。这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因为约瑟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他的态度也十分明显。他们也经历过约瑟在梦里所激起的感觉。

他们害怕他,想摆脱他,然而,到了最后,约瑟变成了第一。之后,他成了整个家庭的支柱。

最小的孩子常常成为家里的支柱,而这绝非偶然。人们一直都知道这一点,也讲述了很多关于幼子的力量的故事。事实上,他们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有父母和哥哥姐姐帮助,许多因素激发着他们的雄心壮志,而没有人会在背后攻击他们或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然而,如前文所述,最小的孩子是问题儿童中数量第二多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通常在于全家人对他的溺爱。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永远也无法独立。他们缺乏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的勇气。最小的孩子总是雄心勃勃,但最有野心的孩子常常是懒孩子。

懒惰是野心和灰心的混合体:一个人的野心太大,以至于他看不到任何实现的希望。有时,最小的孩子不承认有什么野心,但这是因为他想在所有方面都非常优秀,他们希望不受限制,独一无二。因此,很明显,最小的孩子也会有很深的自卑感。因为周围的人都比他年长,比他强壮,比他更有经验。

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也有自己的特殊问题。他们有一个对手,但这个对手不是兄弟姐妹。他们的竞争感来自父亲。独生子女从小受母亲的宠爱。母亲害怕失去他,想将他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他会产生所谓的“恋母情结”,总是拉着母亲的围裙,想把父亲从全家福里踢出去。

这也只能通过父母共同努力,让孩子对两人都感兴趣来避免。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与父亲的关系比不上与母亲亲近。长子的情况有时与独生子女相似:他们想打败父亲,喜欢与比自己年长的人在一起。

独生子女十分害怕有弟弟或妹妹。若有人说:“你该有个小弟弟或小妹妹。”他们将十分难过,他们希望一直都是注意力的中心。他们确实觉得这是他们的权利,如果地位受到了挑战,就会觉得受到了不公平对待。在以后的生活中,当不再处于注意力的中心时,他们会出现许多问题。

如果出生在一个万事小心、患得患失的环境中,孩子的发展也可能会受到阻碍。如果由于身体原因,父母再无法生育,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尽力解决独生子女会出现的种种问题。

但我们经常发现在许多原本可以多养育几个孩子的家庭中,最后只有一个孩子,因为家长较为胆小、悲观,认为自己在经济上无法再养活更多的孩子了。这种情况下,家庭的整个氛围会充满焦虑,孩子也会受到许多不良影响。

假如在家庭中孩子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大,每一个孩子也可能会表现出独生子女的一些特征。这种情况不是很有利。

经常有人问我:“你认为家里小孩出生年龄间隔以多长为最佳?”“孩子之间是年龄比较相近好,还是差距比较远好?”

从我的经验来看,年龄间隔3年左右最好。孩子到了3岁,如果有弟弟或妹妹出生,是能够合作的。他们的年龄已经足够大,能够理解家里可以有不止一个小孩。如果只有一岁半或者两岁,我们便无法与他讨论这个问题,他们也无法理解我们的道理,因此,我们便无法使他对弟弟或妹妹的到来做好心理准备。

在全是女孩的家庭中长大的独生子也会面临许多困难。如果父亲大部分时候忙碌在外,他就会生活在一个完全女性的环境中。他能看到的只有母亲、姐妹,也许还有女佣。他觉得自己与别人不同,长大后容易受到孤立。

如果这些女性联合起来对付他,他的处境会更加糟糕。也许她们只是认为自己必须插手他的教育,或是想证明他没有理由骄傲自满,但这会造成大量的抗拒和敌意。如果他排行居中,可能就会出现最糟糕的情况——两面夹击;假如他是长子,他下面可能会有一个紧咬不放的妹妹与他竞争;如果他是幼子,便会被宠坏。

独生子在女孩中长大这种情况并不十分乐观,但假如他能拥有积极的社会生活,多与其他孩子交往,这一问题就可以解决。否则,在女孩中长大,可能会使他的行为举止女性化。女性环境与混合环境截然不同。

假如家庭中不但是行为规范,连装修布置也都是根据居住者的品位来设定的,那么可以肯定,女性居住的家庭会是整洁干净的,颜色会经过精心挑选,每个细节都会注意到。

假如里面有男人或男孩,家里就不会这么整洁,而会有更多粗糙的地方,有更多的噪音和损坏的家具。在女孩子中长大的独子会有些女性倾向,也会有些女孩的习惯和特征。

另一方面,他可能会激烈地与这种气氛抗争,极力强调自己的男性特征。他总是会保持警惕,决心不受女性控制。他会觉得有必要强调自己的个性和优越性,但总会有一些紧张感的存在。他的发展会走向极端:或者变得十分强壮,或者变得十分柔弱。

与此相似,在男孩中长大的独生女可能会变得十分女性化或十分男性化。通常,她的一生都会伴有一种不安全感和无助感。这种情况值得研究和探索。我们并不会经常遇上这种情况,因此还需研究更多的例子才能有更多的发言权。

在研究一些成人的案例时,我发现他们在童年早期留下的烙印会一直延续下来。一个人在家庭里的地位会给他的生活方式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成长中的困难,都是由家庭中存在竞争和缺乏合作造成的。

假如我们环顾一下四周,考虑一下为什么平时常常看到敌对情绪和竞争现象,便会认识到,原因是所有人都在追求成为征服者的目标,想打败和超过别人。

这个目标是早期童年经历所导致的结果,是儿童觉得不是家中的平等成员而产生的敌对竞争的后果。只有通过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我们才能消除这些不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