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能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得越多,也越不能接受人生有太多的将就,于是开始怨天尤人。有成千上万的女人徘徊在梦想的大门前,尽管她们很想去努力,但是苦于找不到方法或出路。渐渐地,由于心情沮丧,很多人变得麻木,乃至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怎么改变这一状况呢?怎么彻底甩掉枯燥盲目的生活呢?我们需要的,只是唤回心底的热情。人生的意义在于做自己热爱的事,而不是将就地活着,生活就该从热爱开始。每个女人都应该找到自己所热爱的,然后踏踏实实地践行一生。选择了,就奋不顾身,就一路向前!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丽亚的小女孩,她有一个十分淘气的姐姐,经常在她做功课时唱歌、跳舞、讲笑话。但玛丽亚非常热爱学习,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有一次,姐姐和几个小伙伴想试探玛丽亚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丽亚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丽亚动一下,凳子们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丽亚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再也不逗玛丽亚了。
后来,玛丽亚考上了巴黎大学,开始接触科学研究。她租了一间简陋的阁楼,那里几乎什么也没有,家具都成了奢侈品。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她为着探索她热爱的科学,忘记了生活的艰辛,忘记了多次倒在书桌前,忘记了她那日益憔悴的、苍白的面孔,最终她发现了“钋”和“镭”两种新元素,还获得了诺贝尔奖!她就是享誉世界的居里夫人。
之后,居里夫人更加有**做科学研究,有人想用高薪聘请她去任教,但居里夫人不为所动,拒绝了;成名后,外国科研机构的邀请电报以及贺信不断地向居里夫人家涌来。此外,摄影师的拍照、记者的采访,还有慕名而来的拜访者……居里夫人被这些乱七八糟的活动搞得头晕目眩,以前的科研计划完全被打乱了。为此,居里夫人干脆将家搬到了偏僻的乡下,深居简出,将自己的一切心思放在了科研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居里夫人热爱科学,她不想把研究科学的时间减少,她要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科学上。在回忆录中,她写道:“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认定科学本身就有伟大的美……这种魅力,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重要原因。”
女人,必须有一股“痴”劲儿,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纵情燃烧。对此,美国著名教育家诺曼·文森特·皮尔曾说过:“你的热情将会感染、激励和吸引他人。他们将为此而爱戴你,他们将为此愿意伴随你前行。”是的,没有什么比拥有热情更具有前进的动力,热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力。
真正优雅的女人,总能让人看见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那就是:有深爱的人,做热爱的事业。一个爱字,成就多少非凡和执着。
高中毕业十余年了,美兰作为代课教师一直穿梭于乡里的几所小学,每个月到手的工资也就两千左右。有人劝她:“代课工资那么低,又累人,换岗吧,去城里随便找个工作都比这里挣得多。”金钱的**没有使她动摇。丈夫阻止她,让她放弃代课,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甚至为此和她闹了几次别扭,但还是没有动摇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美兰喜欢孩子,喜欢和孩子在一起。通过和学生们接触,她发现教育是至真、至诚的,在这里只需要真情地付出就会有真心的回报。为了学生六一文艺会演,她利用放学时间从视频上学习手语《感恩的心》;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她搜集端午节、劳动节的资料领着学生们办黑板报;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到家的温暖,周末她把学生领到家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学生们都喜欢和她在一起,不仅课上会认真地听讲,教师节时还会送她礼物。虽然那些礼物只是一束野花,一张手写卡……但都足以让她感动好久,也喜欢学生们的真诚。
美兰敬业、认真、任劳任怨,只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只为那心底的热爱。为了在教育这条路上更稳健一些,她利用业余时间自修了汉语言文学并拿到了大专学历,还考取了普通话等级证书。如今她仍穿梭于需要代课的学校,她的故事也影响、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教师。
是的,热情之于我们每个人,就像火柴之于汽油。如果没有一根小小的火柴将它点燃,那么汽油的质量再怎么好,也不可能发出半点光、放出一丝热。有了热情这根火柴就不一样了,它能够引爆你的能量,把你拥有的能力和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结果必然是你越来越棒,并感染周围所有的人。
身为人、身为女人,我们要的不只是一份工作、一个目标,而是深深地热爱着这所有的一切。那些与时间赛跑的女人们,那些在荆棘路上拼搏的女人们,她们是如此的闪耀,她们不是谁的女王,她们只是拥有了掌握人生的权利,所以即便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困难,她们也不会退缩,不会投降。
当一个人找到自己最热爱的事情时,不仅不会拒绝实现途中的坎坷,还会将之视为向前的基石。正如美国作家兰迪·鲍许在其著作《最后的演讲》中所说的:“每一个梦想前面总会出现一道砖墙,但砖墙的存在,不是为了阻挡我们,而是要给我们一次机会,来表明我们是多么想得到某个东西。”
无论所处的世界如何贫瘠,让生命始终有滋有味,才能真正锻造一颗优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