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分将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范畴分析商品交换的本质。我在这里采用马克思的术语,所以如下一点应该得到解释:在他的用法中,“使用价值”被认为是相关物品的自然存在(body)。正是内在于物品的各种属性使其具有各种用途,但马克思并不关注这些关系,他实质性地使用这一术语,以至于有可能把一种商品称作“一种”使用价值。当使用价值与其“价值”做对比时,以这种方式提出这一点加深了悖论的意味,因为马克思不是在关系的意义上(在这里价值代表一种交换比率)谈论它,而是再一次实质性地谈论它,以至于可以把商品说成是“一种”价值。因此这里存在实体共在论(consubstantiation)。可以说每一种商品的自身都“包含”两种实体,即它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前者对每一种商品来说都是特殊的,但后者却是(以资本主义方式生产出来的)普遍实体,每个商品都只是其实例或特定数量。

现在尽管将一种商品称作“一种使用价值”也许会被视作有点特殊的说法,但却几乎不会有人反对,因为在这种描述下商品的自然存在显然是可被审视的实体。相反,将“价值”说成实体则会遭到大量反对。自塞缪尔·贝利攻击李嘉图以来,这种观点已遭到拒斥(但马克思没有拒斥这种观点),人们普遍支持另一种观点,即认为没有价值实体,并且就价值表现为商品的一种属性即商品所“具有”的某物而言,这被视作与“交换价值”相等同的纯粹关系属性,并因而是不稳定的。因此仅仅断言价值是内在于商品中的实体,是有问题的。下面的讨论是旨在通过交换形式的辩证发展为这个假定提供基础的一系列步骤中的第一步。

如下一点将得到论证:(货币)交换直接产生了空无内容的纯粹形式世界。声称能够将“价值”确立无疑地还原为明确内容的两个主要学派分别坚持的是劳动价值论(the labour theory of value)和边际效用论(the marginal utility theory)。这两个学派将被简略地考察,并且由于它们无法把握基于交换诸关系的“真实抽象”的客观有效性而遭到拒斥。

在交换之前或之后千真万确的是:在交换本身的范围内商品完全是从它作为使用价值的特征中抽象出来的。这里非常重要的是,这个抽象以及它所产生的“唯名论的”(空洞的)普遍性并非意识的结果,而是在真实的交换过程中客观地建构起来的。这是从商品作为使用价值的特点(这个特点在交换期间是不在场的)中的物质抽象。商品获得了作为新规定性的价值特点,而相关商品的自然存在则在通过它们生命循环的这个阶段时扮演加诸它们之上的这一规定性的承担者的角色。它们服从于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中的焦点是,抽象无论如何都不会是自然科学——当它研究(比如)质量并将物体置于这种描述之下而不管物体的其他属性时——所使用的同种类型的抽象。因为质量实际上是相关物体的既定属性,它存在于每个物体中。但价值是由社会赋予的属性。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商品体的价值对象性中连一个自然物质原子也没有”[2]。在交换形式上似乎不存在对人们想交换什么的自然限制。因此初看起来似乎存在一个空洞的调节者,专门规范各种异质性关系。价值形式理论的关键发展是如下的洞见,即价值形式发展到由于自我增殖的价值而形成自我关系并“掌控”提供给它的生产和消费世界的程度。

交换的规定性在尺度上是与使用不可通约的。请注意:“我们从使用中抽象”与通过忽略使用的特殊性而从异质性使用价值中产生抽象“效用”是十分不同的。庞巴维克(B?hm-Bawerk)正确地看到——尽管他错误地抱怨:当马克思从商品的使用价值中进行抽象时,他甚至也从属(genus)本身中进行抽象。[3]交换当然不是效用的“共同属性”的实现。正如马克思正确指出的,一个东西在成为一种使用价值以前,必须被实现为一种交换价值。人们可能会说,交换以双方对A与B的比较性偏好为基础,但在这种情况下得到实现的是交换者心目中这些偏好的某种权重,而非商品A和商品B的等同性。后者的等同性即A与B的等同性是指它们的交换价值,而不管什么外在条件形成交换比率。而且,交换不能建立在它们作为使用价值的等同性上,否则它是无意义的。相反,它们必须是不同的以至于一个人的偏好可以是A也可以是B。商品作为使用价值的非等同性在它们作为交换存在[4](我们随后会这样称呼它们)的等同性中被置于一旁了。

如果使用价值在交换期间被“悬置”,那么这种“不在场”不是等同于毁灭而是等同于“距离化”(distantiation),以至于使用价值在远离交换规定性的层面上仍然有效。商品的自然存在显现在交换中,但它只是作为价值的“承担者”,它的使用价值已被实质性地置换。正如罗伊·巴斯卡(R.Bhaskar)所说,在一种层次、区域或视角上不存在的会在另一种层次、区域或视角上存在,这是“缺失的二元性”(the duality of absence)。[5]价值和使用价值不是一个商品的两极属性——像南极和北极那样。它们直接就是对立面。价值是的地方,使用价值就不是,如果使用价值是,那么价值就不是——这是两个不同的存在(being)区域。在一个区域中存在(present)的东西在另一区域中就是缺失(absent)的东西。商品关系结构的特点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表现出这种二元性(然而它们最终相互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