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对异化理论的论述是整部著作的**部分,前面那些章节都可以看作是这部分内容所要完成之任务的准备工作。如果不讨论马克思的关系性的现实观及其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如果没有说明他在处理人性问题时使用的概念框架,那么在这里的重构工作就是不可能的。吊诡的是,尽管注意到了这种分裂状态,但是异化理论仍成了一个中介物,通过它,马克思关于人和社会截然不同的理论完全整合到了一起。在这一部分,我还通过勾勒他认为在人与他的劳动、人与他的劳动产品、人与人以及人与类之间存在的异化关系(这种关系在经济、社会关系、政治和宗教等领域都存在)说明了这种统一性。对于这种非常复杂的异化理论来说,它只不过说明了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现象,说明了按照他的关系性框架概念化的东西,并且把在他的人性概念中发现的一些范式组织了起来。这才是我们从活生生的个体这个角度看到的马克思主义。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59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7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9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 参见本书第11章。

[5] C.B.MacPherson,The Political Theory of Possessive Individualism,Oxford,1962.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1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 J.Mephan,“The Theory of Ideology in Capital”,Radical Philosophy,No.2(Summer 1972),15.

[8] 有大量作品都研究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除了提到的麦克弗森和米弗姆的著作外,其他针对这一主题的论著还包括:列斐伏尔关于意识形态的章节,参见Lefebvre,H.,The Sociology of Marx,trans.N.Guterman,New York,1968;L.Althusser,“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Lenin and Philosophy,trans.B.Brewster,New York,1971;J.Habermas,“Technology and Science as ‘Ideology’”,Toward a Rational Society,trans.J.J.Shapiro,Boston,1970;R.Lichtman,“Marx's Theory of Ideology ”,Socialist Revolution,no.23(April,1975),R.Blackburn,“A Brief Guide to Bourgeois Ideology”,Student Power,ed.R.Blackburn and A.Cockburn,London,1969。对于那些想就此主题组织一个读书小组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一些短的阅读材料,以上是我强烈推荐的一部分。我建议你先读布莱克勃恩(他的著作是最简单的,而且包含了很多具体实例),最后再读阿尔都塞和哈贝马斯(他们的著作最复杂,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提出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