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像上文已经说明的那样,除了交换价值之外,价值的另外一面是使用价值。商品具有使用价值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人的一些需要。它从生产它的工人那里获得了这个属性,这些工人从事的是有目的的生产活动,而且这样做就把他们自身拥有的一些东西转移到了他们的产品当中。有时候,马克思把“使用价值”界定为“在个人对公社(个人构成公社的基础)的一定关系中把个人再生产出来”(重点是马克思强调的)。[28]因此,一种使用价值不仅仅是指一种商品有什么用途,而且还说明了一种工人和他的活动、产品以及其他人之间的特殊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就是这个样子,他们创造了他生产的东西;而他生产的东西——包括他的产品的很多物理特征——非常清楚地说明了他的身份地位,实际上也就揭示了这只不过是他的社会人格的拓展。根据马克思关于现实的关系概念、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具有内在关系的看法,以及关于工人异化的信念,工人生产有用对象的努力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它们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代表了在他们的生产活动中工人的异化了的关系。我们看到,马克思声称即使效用这个概念也是特定的社会产物。因此,由于交换价值指的是劳动“量的方面”,那么对于这种劳动来说,使用价值就相当于它的质的方面。[29]
使用价值怎么能够表示渗透到生产活动中的异化劳动呢?在资本主义社会,对于生产它的工人来说,任何商品都没有使用价值。工人不是生产他需要的东西,而是生产那些能让他赚足够多的钱去买他想要的东西的东西。他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对他自己而言这只不过是进一步毁灭自己,他一定会为这种过分的慷慨行为付出代价。因此,只有在交换之后,他的产品才变成了使用价值,而且为了交换必定具有诸如抽象的、一般的劳动这样的特征。[30]在马克思看来,“商品要变成使用价值,就要全面转让,进入交换过程……因此,它要实现为使用价值,就必须实现为交换价值”[31]。在别人的控制下使用自己的产品,根据头脑中的目的生产它们,其中位于核心位置的不仅仅是使用价值,而且还包括异化本身。在资本主义社会,使用价值的生产就是商品的生产,生产它们的工人被异化了;生产活动只能来自异化了的工人,而且它是维持他们生存状况的同一个活动。
使用价值的异化特征在异化劳动生产的产品的很多物理特征上也能体现出来。生产据说“使消费得以完成”,因为它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对象,而是一定的对象,是必须用一定而又是由生产本身所媒介的方式来消费”[32]。在生产向人们出售的产品时,人们形成了异化的生活状态,那么工人还能生产哪些商品呢?首先,他在资本家的煽动下生产那些能够吸引顾客的商品,而不是生产那些能满足他们需要的商品。其次,我们发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非常强调外观设计,很少关注它的耐用性。工人还生产一些能满足异化社会需要的商品,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锁、枪支、大多数广告、股票市场和教堂等。最后,很多产品在没有异化的社会也有类似的东西,在这里也用这样一种方式生产出来了。这种方式揭示了异化了的社会关系,而在这种社会关系中能够发现这些产品。因此,房子是以家庭为单位建造的;洗衣机、自动洗碗机和其他大多数家庭耐用消费品通常都非常小,而且只能供少数人使用;小汽车优先于微型公共汽车被大量生产,等等不一而足。在所有这些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特征能够从被生产出来的商品的物理特征上看出来,能够从它们的使用价值上看出来,能够通过它们被生产出来的方式中看出来。
正像我们所说的,尽管使用价值是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但是交换价值也是以以使用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为基础的,而且确实别人也使用了。“因此,如果说商品只有在实现为交换价值时才能变成使用价值,那么另一方面,商品只有在它的转让中证实为使用价值时才能实现为使用价值。”[33]价值的这两个方面彼此互为前提,而且确实不能单独思考。因此,就像交换价值一样,使用价值也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有时,马克思仍用“使用价值”这个概念来指涉它的构成性关系中的普遍部分,但这可能会让人误解。例如他说:
因此,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34]
在这个例子中,当它变成“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时候,使用价值就进入到了异化理论当中。[35]当使用“交换价值”时,我们就是这么解释社会实践的。我们已经赋予实践这样的解释。还存在这种情况,即马克思几乎总是用“使用价值”来指这种情形——在这里有用的东西被生产出来就是为了让渡给别人。实际上,它正是根据头脑中形成的目的进行生产,也就是说,它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生产出来的。因此,在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不管是使用价值还是交换价值都不会存在,在那里每个人在共同体中都是自觉的、能全面合作的成员,他生产的是他想要的东西,消费的是他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