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讨论劳动价值论的时候,我还谈到了附属性的剩余价值理论。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扩展,但只有在现在我们才能判断出它们共同的内容。像他的很多表达方式一样,“剩余价值”具有很长的历史,但是马克思赋予它的意义是独特的。[36]对他来说,剩余价值是异化劳动的抽象产品的数量,这种异化劳动并没有以工资的形式返还给工人。它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所创造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一部分,它转移给了所有人,唯独没有给工人。马克思认为这是他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做出的独创性贡献,他用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进行研究工作,而不是用它的特殊形式,比如利润和租金等。[37]但是马克思只能用它的纯粹形式来思考剩余价值,因为对他来说“价值”比通常理解的“交换价值”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如果没有把价值看作是抽象产物这种概念,他就不能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剩余的抽象产品。没有这个概念,马克思之前的斯密、李嘉图以及其他持劳动价值论观点的经济学家的著作就只能用一种具体的交换价值形式来处理剩余价值。[38]

马克思似乎认为,他的前辈没有用它的纯粹形式处理剩余价值,这一错误比他自己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解释更不可原谅。因为要使用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斯密、李嘉图等人就不得不把价值理解为抽象产品,而且相应地也要求用这种方式理解异化劳动。因为相信所有这些都是在古典经济学范围内发生的,所以马克思似乎认为,现实世界(尤其是无产阶级的悲惨状态)能够对其他追求真理的老实人产生同样的影响,就像它对马克思产生的影响一样。人们都知道他非常尊重李嘉图。进而,尽管政治经济学家没有把劳动看作是异化了的生产活动,并且同样也没有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进行区分,但是马克思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事实上是作了这种区分的,因为它有时从量的方面,有时从质的方面来考察劳动”[39]。在实践上他们被迫做的事情在知识中得到体现在将来真的就那么难吗?

我自己对这个主题得出的结论更加严格。我认为,价值理论在这里为那些并不了解(至少大体上如此)异化理论和内在关系哲学的人介绍了不为人知的事情。价值理论是异化理论的一部分,而内在关系哲学则是价值理论的一个必须的框架。马克思之所以在经济学上具有革命性,是因为他不但为那些只有他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了全面的答案,而且用那些在他的分析中使用的原创性概念对此进行了说明。尽管它们都渗透在资本主义的假设中,它们的重要性仅仅被淡淡地理解,但是所有人都更应该去了解马克思作为经济学家做出的比其他任何经济学家都要突出的贡献。

当琼·鲁滨逊(Joan Robinson)抱怨“到底是什么事情让黑格尔在我和李嘉图之间插上一杠子”的时候,她表现出了一种即使是最愿意读《资本论》的经济学家都会产生的挫折感。[40]与之类似的是约瑟夫·熊彼特,他评论道,如果“价值”比“交换价值”所包含的意义更多,那么马克思所说的就不难理解,但是他并没有看出来多出的那些内容是什么。[41]这并不是说所有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误解都源于对异化理论和哲学基础的忽视。对《资本论》的详细研究将会让一代代读者少去关注关于这一主题的大多数批判性著作。由于同样的研究将让批评者能够理解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主义,但是,他们将会通过异化理论的棱镜看清现实,不管他们是否了解它。因为归根到底,就像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Geschichte und Klassenbewusstsein,1923)中所说的,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能够被利用并得到充分论证之前,《资本论》足以让我们充分理解《资本论》。不幸的是,大多数批评者根本就不能深入到《资本论》的最后一卷,在那里马克思一再强调了价值和价格、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的区别,而且在那里他又开始关注此前没有涉及的竞争的要素。忽视这些内容——而且有人想把博恩-巴维克(B?hm-Bawerk)扯到他们中间——的批评者不可能让他们仅仅借口他们不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就轻而易举地得到谅解。不管马克思重复多少次价值是劳动和剩余价值不是利润,仍有人可能不知道这个理论,但是,这绝对不会还让人们认为仍存在前后不一致。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922页、4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3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马克思还说道:“价值……是社会劳动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还参见他的另一个说法,即商品的实质就是劳动——“这就是它们为什么有价值的原因”。在回答“劳动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恩格斯给这种等价关系提供了一种更加引人注目的观点,他说:“价值本身只不过是物化在某个物品中的、社会必要的人类劳动的表现。所以劳动不能有任何价值。谈论劳动的价值并且想决定这种价值,这等于谈论价值的价值,或者想决定重量本身的重量,而不是决定一个有重量物体的重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5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然而,很多马克思主义者仍继续讨论“劳动的价值”。参见Leon Trotsky,The Living Thoughts of Karl Marx,New York,1963,p.19。在所有这些讨论中,最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混淆劳动和劳动力,劳动力的价值与生产那些人们进行再生产必需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的数量是相等的。

[4] 一个更早也更令人吃惊的例外是爱德华·伯恩斯坦,他声称马克思式的价值就是商品中的劳动被抽离之后所剩下的东西。Edward Bernstein,Evolutionary Socialism,translated by Edith Harvey,London,1909,pp.35,38.同样的思想不断出现,但据我了解,不管是批判性著作还是解释性著作,都没有对此进行充分的解释。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5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在《反杜林论》关于经济学的章节中——这一章是马克思的手稿——恩格斯是以“这种剩余价值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这样一个问题开始提问的。这里存在着价值问题,并且把它与劳动等同起来被认为是想当然的事情(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5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702~7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自然物质的剩余部分同样被抛弃掉了:“既然交换价值是表示消耗在物上的劳动的一定社会方式,它就像例如汇率一样并不包含自然物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1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71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9]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44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即使是劳动价值理论仅仅考虑的是社会有用性劳动这个限定条件也说明了前面所述及的联系。马克思说:“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5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总之,劳动如果没有生产出人们想要使用的东西,劳动根本就不是劳动;想要使用被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是“劳动”这个概念所传递的重要社会关系的部分内容。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3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7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价值也可以被看作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发生在力量上的东西,这些力量在工人生产中耗费掉了。早期的结果被认为是类力量转换为对象。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4]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中产品的价值形式“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类型,因而同时具有历史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3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同一限定条件在过去被排除掉了,那么将来也会被排除掉。因此,尽管劳动时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作为交换的标准,但是像琼·鲁滨逊所举的例子那样,认为这是一个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应用的例子就错了(Joan Robinson,An Essay on Marxian Economics,London,1963,p.23)。

[1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7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57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1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一旦我们接受衡量价值大小的是质上无差别的异化劳动,那么熟练劳动与不熟练劳动之间的微小区别——一些批评者试图把它作为马克思价值理论的重大错误——就应该得到恰当地审视。马克思承认,熟练劳动包含的生产力所具有的价值,比不熟练劳动包含的生产力要大一些,但是前者的再生产花费了更多的必要劳动时间。熟练劳动仅仅是不熟练劳动的混合物,是所有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不熟练劳动的总和。当它们在资产阶级生产条件下被应用的时候,既然这两种劳动在它们异化的程度上没有明显区别(想一想这种关系的所有要素),那么马克思就能够正当地把它们放在一起用同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

[1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48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2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1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14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马克思明确地说:“不同生产部门的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来出售这个假定,当然只是意味着:它们的价值是它们的价格围绕着运动的重心,而且价格的不断涨落也是围绕这个重心来拉平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1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2]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2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3] 正如在正文中所显示的,当具有不同的剩余价值率的不同生产部门形成一个平均的利润率的时候,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承担了一个类似的角色(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2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为了理解利润,马克思还把资产阶级看作一个整体。这就更不用说博姆-巴维克的“大矛盾”了。这个“大矛盾”是指:博姆-巴维克认为平均利润率存在于两个使用了等量资本的工业部门中,因而这就与马克思坚持的只有劳动创造价值的信仰不一致了。就像对马克思进行的多如牛毛的批评一样,这是在反对一个马克思绝对没有坚持过的立场,只不过拒绝接受他从来没有评论过的东西。通过不断地重复,博姆-巴维克的批评达到了这样一个高度,即它清楚地说明了大多数马克思的注释所达到的水准。Ludwig v.B?hm-Bawerk,Karl Marx and the Close of his System,trans.Alice A.MacDonald,London,1890,p.26.博姆-巴维克不是一个“普通的”批评者,正像后面这位作者正确指出的那样,他是一个“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雄狮”。William Blake,An American Looks at Karl Marx,New York,1939,p.415.

[2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5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03~1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1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对于恩格斯的评论,参见“《资本论》第三册增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1003页之后,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4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这种认为劳动与价值之间具有双重联系的观念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它们不存在联系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马克思说:“古典政治经济学在任何地方也没有明确地和十分有意识地把体现为价值的劳动同体现为产品使用价值的劳动区分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因为他们没有理解作为异化了的生产活动的劳动,所以他们觉得不需要考虑这种体现在产品中的劳动的独特性质——价值。

[30] 马克思说:“使用价值……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对象化或物化在里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4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94~9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3]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缺点之一,就是它从来没有从商品的分析,特别是商品价值的分析中,发现那种正是使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价值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这种价值形式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3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6] 令人满意的思想史将不得不把“剩余价值”至少向上追溯到重农主义者的“纯产品”那里,我的著作不想假装成为这样的思想史。

[3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1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8] 例如,参见他在《剩余价值理论》中对斯密和李嘉图的批判。除了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外,马克思认为他做出的另外一个原创性的贡献是,他在《资本论》中论证了劳动的二重性,揭示了隐藏在工资“不合理的”形式后面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1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但是在《资本论》第1卷前言中,马克思认为最重要的仍是他对价值本身的处理:“以货币形式为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然而,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对这种形式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7~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在其他劳动价值理论经济学家——因为他们在这里全然如此——的著作中没有超越这种简单观念,即如何使用一种商品以及为此如何进行交换。

[40] Joan Robinson,On Re-reading Marx,Cambridge,1953,pp.22-23.

[41] Joseph Schumpeter,Capitalism,Socialism,and Democracy,New York,1947,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