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和《中国古代教育文选》
杜成宪指出,《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和《中国古代教育文选》基本上已勾勒出了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和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并在教育史文献资料书籍编纂方面也提供了优秀的范例。①
(一)《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
《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是孟宪承、陈学恂、张瑞璠、周子美编写的,1961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与同年修订再版的舒新城的《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配套成为中国古代、近代教育史资料体系。
正如出版者所言,《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的主要作用是为读者提供研究我国古代教育史的线索,所以并没有明确指出哪些是应当剔除的糟粕,哪些是应当吸收的精华。因此,既列入了唯物主义思想家的资料,也列入了唯心主义思想家的资料。所有思想家的资料几乎都是摘录的,这些资料既反映其正确的一面,也反映其错误的一面,以便读者对历史人物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希望读者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分析,加以区别。该书编者在“说明”部分指出,资料的选辑:首先,要注意探索教育历史领域内两条路线——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路线与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路线——的斗争发展过程;要着重搜集人民性的史料,对统治阶级的教育思想和实际措施,也提供便于进行系统的分析批判的基本线索。其次,着重选录原始性的史料,并适当辑录有关的考释性的材料。《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共分为两编,中国奴隶制社会的教育和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其中,中国奴隶制社会的教育,分为殷周的教育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分为秦汉至清中叶教育发展的过程和秦汉至清初的教育思想家,从整体设计上就是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统一体。
在教育制度层面:①殷周的教育包括生产劳动经验的传授、学术的官守、学校的教育、贵族的学校和教育思想、关于乡里学校和教学的传说等主要内容;②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包括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初至中叶的教育,每部分内容要包括相关的教育政策、学校教育制度体系、取士制度等。
在教育思想层面: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包括贵族教育的没落,士阶层的出现,诸子百家的争鸣,以及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屈原的教育思想;②秦汉至清初的教育思想家包括董仲舒、司马迁、王充、郑玄、范缜、韩愈、柳宗元、胡瑗、张载、朱熹、叶适、王守仁、王夫之、颜元、戴震,对教育产生影响的文学作品有关汉卿的戏曲作品、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等。对于每位教育思想家的资料,其大体上按照生平、政治思想、道德和宗教思想、教育思想等分类的序列进行辑录,其中教育思想包括教育的对象和作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范畴。
总之,《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选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其一,选择史料兼顾学术史、思想史、社会史和教育史,而突出教育史;其二,选录史料以历代文献和考古发掘等原始资料为主,也适当收入有价值的历代学者的研究著作;其三,史料的分类和编排方面,既依据了现代教育学理论范畴及体系,也遵循了古代教育史实的固有分类和教育思想的固有范畴。”①这为后世编撰教育史料及展开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研究提供了范例。
(二)《中国古代教育文选》
《中国古代教育文选》②是由孟宪承编纂、孙培青注释的,于1963年完成,1979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教育文选》在“编辑说明”①中对内容选录的标准、解题及注释进行了说明。首先,内容选录的标准。选录在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具有代表性的教育论著,以反映进步思想者为主;同时,也有若干传、记和其他有关教育制度的材料。依据此标准,《中国古代教育文选》选录的教育论著和教育家有:
《管子》、孔丘、墨翟、孟轲、荀况、《礼记》、《韩非子》、《吕氏春秋》、董仲舒、《史记》、扬雄、王充、刘邵、颜之推、韩愈、柳宗元、王安石、张载、朱熹、王守仁、黄宗羲、王夫之、颜元、戴震。
其次,解题简要地介绍教育家的生平、政治立场、思想倾向,他们在教育史上的地位,他们的重要著作,并分篇说明选文的主要论点、意义和倾向。最后,注释一般根据旧注,也采用今人的校释;详略则视文章的内容和难易而定,大致南北朝以前的文章注释较详,唐宋以后的较略。凡已见前面选文的引语和已经注释的词汇典实,后面不一一重注。
《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与之后的《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中国现代教育文选》共同构成了中国教育史学科重要的文选资料,并成为展开中国教育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参照。其中,陈学恂主编的《中国近代教育文选》是高等学校中国教育史的教材之一,目的在于使学生培养阅读中国近代教育文献的能力,加深了解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充实中国近代教育历史的知识。他在“编辑说明”②中对编选原则和编选体例进行了说明。第一,编选原则。①选材以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为主,反映中国近代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并注意中国近代各个历史阶段主要教育思潮的发展过程;②选材以反映中国近代进步的教育论著为主,也适当选录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反动教育论著,以便通过对比,更好地说明中国近代教育思想领域内先进的和反动的教育思想斗争过程;③选文大体上按教育家所处时代先后编次,以文系人;④选文力求选取各教育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教育论著;⑤选文尽可能收录全文,如原文过长,为了节省篇幅,则对不重要的部分,加以适当删节,删节的地方,都用省略号标出,选文均标点分段;⑥选文采用各种版本加以校勘,并注明依据的版本。在此基础上,《中国近代教育文选》选录的教育家有:
魏源、冯桂芬、容闳、郑观应、李端葉、盛宣怀、严修、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张之洞、张百熙、孙诒让、张謇、蔡元培、汤化龙、黄炎培、陈独秀。
第二,编选体例。①教育家介绍,简要介绍教育家的生平事迹、教育活动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②解题,简要说明选文的时代背景和基本教育观点。③注释,选文一律加注。除注释、释义外,注重阐释各篇的教育术语和教育理论。注释力求做到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凡容易查明的典故、成语、词汇,一般不作注解。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编的《中国现代教育文选》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学生学习中国现代教育史的教材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教育文献的能力,加深他们对中国现代教育思想发展的理解,充实他们的中国现代教育的历史知识,帮助他们树立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信念。该文选在“编辑说明”①中对选材与编次、编选体例进行了说明。第一,选材与编次。①该书力求反映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基本面貌,选录了中国现代教育史各个发展阶段上具有代表性的、有过较大影响的教育家的重要论著;②该书以革命教育家和进步教育家的教育论著为主,同时也选录了一些不同流派的,甚至是观点有错误的教育著述,以供学生对照、比较;③选文按教育家所处时代先后编次。在此基础上,《中国现代教育文选》选录的教育家有:
蔡元培、张伯苓、徐特立、黄炎培、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胡适、陶行知、陈鹤琴、舒新城、晏阳初、梁漱溟、陈启天、恽代英、李维汉、杨贤江、成仿吾、余家菊、江隆基、程今吾。
第二,编选体例。①教育家介绍,简略介绍教育家的生平和教育活动及其社会影响;②解题,简要介绍选文的写作背景及其主要的教育观点;③注释,选文加必要的简注,着重注释选文的教育术语、典故等;④勘误,选文除订正错字、增补脱字外,一般仍保留原文,不做改动,并注明所据版本;⑤选文尽可能选录全文,如选文过长,则适当加以删节。
二、《中国历代教育制度》
顾树森的《中国历代教育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历代教育制度产生、发展过程的教育史专著,书稿完成于1964年前后,1981年9月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书稿除个别文字予以改动外,其余一仍其旧。
作者在“前言”中对何谓教育史研究、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关系、教育制度研究的范围、教育制度研究的任务进行了说明。首先,教育史是研究人类历史自古迄今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一门学科。历代教育制度是教育史中主要部分之一,与历代教育思想和学说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研究仅限于中国历代教育制度,不仅要研究学校教育方面,凡每个时代中与教育有关的一切设施,只要它是成为一种制度的,都应列入研究范围之内。最后,研究历代教育制度的任务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来阐明我国教育的起源和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形成和教育机构的变迁。同样,研究历代教育制度,必须注意劳动人民为反对剥削者对教育的垄断,为反对专为剥削者打算的教育制度而进行的斗争。同时,证明只有无产阶级及其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武装的先锋队——共产党取得政权以后,教育才能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才能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作者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有四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要把历代教育制度从极其繁复分散的材料中,作一比较简明扼要而又系统的叙述,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同时,教育事业的范围很广泛,在纵的方面,有前后历史的承袭的关系,在横的方面,又有社会经济的相互的影响,我们都必须分别加以阐述,说明它的演变。由此,作者将中国历代教育制度分为八个阶段。
在中国历代教育制度中,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制度,从西周至明清学校教育制度研究的重点分别为:西周——学校,汉魏时代——学校以外兼及选举制度,隋唐至明清——学校、科举、书院三方面。鸦片战争后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前,叙述教育制度时虽然仅限于学校教育范围以内,但由于当时统治阶级,时而主张复古,时而取法日本,时而模仿美国,利用教育麻醉青年,欺骗人民,施行反动的法西斯的教育政策与措施,亦就不得不分别揭露,以说明当时教育制度的反动性及动**不安,变化无常。
作者在将中国历代教育制度分为八个阶段的基础上,阐述分析了历代教育的研究模式:我们在叙述历代教育制度的同时,必须把某一时代的社会背景、经济结构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情况密切地联系起来,找寻出这些制度与前后时代联系的线索,然后分析这些制度是如何产生、如何发展的,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它起了什么作用,对后代各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特别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里,我们应该对它们有正确的看法与适当的评价。
总之,《中国历代教育制度》有如下值得称道之处:“其一,通过对历代教育制度本身以及相关的制度、社会经济结构等的分析,其勾勒出了中国历代教育制度发展演变的概貌,给出了这些教育制度产生的原因与其结果的一条线索”;“其二,对中国历代教育制度发展演变中的基本内容,几乎均有论述分析”;“其三,较好地分析了相关制度,特别是历代选士制度与教育制度的相互关系,从而较好地把握了中国教育制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划分”;“其四,如该书的‘出版说明’所言,该书‘整理收集的资料比较丰富’”。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一部完成于60年代的专著,该书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痕迹,最为明显的是阶级斗争观点的扩大化。如果说在古代部分阶级分析法使用得已呈现扩大化的趋势的话,那么,在近代部分的使用则更为突出了”。①
三、《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
张焕庭主编的《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1964年)是使高等师范学校和综合大学教育系的学生了解西方资产阶级最著名的教育家的主要论著,理解他们的教育基本观点和主张而编写的论著选读。参加编写任务的有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熊子容、罗炳之、杜佐周、王辉明,杭州大学教育系郑晓沧、陈书、王承绪、赵端瑛。其主要选取19世纪前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代表性和影响较大的外国教育家的重要论著,从夸美纽斯起至乌申斯基止,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论著以附录的形式体现。其具体结构如下。
①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泛智学校》;②洛克的《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关于理解的指导》《工作学校草案》;③卢梭的《爱弥儿》《关于波兰政治的筹议》;④爱尔维修的《论精神》《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⑤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与友人谈斯坦兹经验的信》《天鹅之歌》;⑥欧文的《新社会观《论新的道德世界》《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⑦赫尔巴特的《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义纲要》;⑧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⑨第斯多惠的《德国教师教育指南》;⑩别林斯基的《新年的礼物》;①斯宾塞的《教育论》;?乌申斯基的《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劳动的心理和教育意义《初版序言》《祖国语言《第一卷序言》。
[附录]①柏拉图的《理想国》;②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论》《尼各马可伦理学》《形而上学》。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成为同时期深入了解外国最著名教育家教育观点和主张的重要参考资料,为展开外国教育家教育思想研究提供了资料、范围的参照。之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和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1980年);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了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合编的《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1985年、2001年),王承绪、赵祥麟主编的《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2001年),任钟印主编的《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2001年)为体系的论著选读,成为学者们学习和研究西方教育家教育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