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著作

[1]北京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北京市特殊教育50年》,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陈云英等:《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陈云英:《逐个一体化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4]邓猛:《融合教育背景下中国特殊教育体系发展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邓猛:《融合教育实践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6]丁勇:《当代特殊教育新论:走向学科建设的特殊教育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杜晓新、黄昭鸣:《教育康复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8]方俊明:《当代特殊教育导论》,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9]方俊明:《特殊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0]顾定倩、朴永馨、刘艳虹:《中国特殊教育史资料选》上、中、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顾定倩:《特殊教育导论》,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3]顾明远口述,李敏谊整理:《顾明远教育口述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4]国家教育委员会初等教育司:《特殊教育文件、经验选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5]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国外特殊教育资料选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16]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17]华国栋:《差异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8]华国栋:《特殊需要儿童的随班就读》,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9]蒋云尔:《特殊教育管理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0]金长泽、张贵新:《师范教育史》,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21]李拉:《我国特殊师范教育制度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2]李牧子:《盲童教育概论》,北京,北京盲文出版社,1981。

[23]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4]刘艳虹:《特殊教育医学基础》,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5]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6]刘玉华、朱源:《超常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27]陆振华:《随班就读管理与特教班建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8]马建强:《中国特殊教育史话》,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29]茅于燕:《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

[30]朴永馨:《特殊教育和我:朴永馨口述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1]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32]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3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34]沈家英、陈云英、彭霞光:《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35]石学云:《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研究(实践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6]苏云雪、张旭:《超常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7]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普通班级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8]王克南:《北京市第二聋人学校史料选编(1919—2005)》,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9]王培峰:《特殊教育政策:正义及其局限》,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0]王雁、肖非:《中国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1]咸立亭:《新时期基础教育工作指导全书》下册,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2]肖非、王雁:《智力落后教育通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43]杨民:《世界特殊教育研究》,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4]叶立言:《聋校语言教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45]曾天山等:《新中国教育科研通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46]张福娟、马红英、杜晓新:《特殊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7]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48]张宁生:《听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9]张文京:《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50]赵微:《学习困难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年鉴(1949—1993)》,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5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年鉴(1994—2000)》,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3]《中国残疾人事业大事编年》编写组:《中国残疾人事业大事编年(1949—2008)》,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54]《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55]《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地方教育(1949—1984)》,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56]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安徽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聋童教育概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

[57]中国盲人福利会:《怎样教盲人学盲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

[58]周念丽:《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与实证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二、国外著作

[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美]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刘健芝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3][美]华勒斯坦、儒玛、凯勒等:《开放社会科学》,刘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4]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三、论文

[1]陈军:《由现实走向未来——全国加强和改进聋校德育工作会议综述》,载《现代特殊教育》,2005(11)。

[2]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载《社会学研究》,2003(5)。

[3]陈一知:《论聋哑学校课堂教学》,载《聋哑教育通讯》,1959(3)。

[4]陈咏声:《伤残儿童的教育》,载《中华教育界》,第3卷,第10期,1949。

[5]陈云英:《全纳教育的元型》,载《中国特殊教育》,2003(2)。

[6]陈云英:《中国特殊需要在线远程咨询报告》,载《中国特殊教育》,2004(9)。

[7]程辰:《教育康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和思考》,载《现代特殊教育》,2018(5)。

[8]戴目:《调动聋人积极因素,培养聋人教师》,载《聋哑教育通讯》,1959(4)。

[9]邓猛、卢茜:《医教结合:特殊教育中似热实冷话题之冷思考》,载《中国特殊教育》,2012(1)。

[10]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载《中国特殊教育》,2003(4)。

[11]邓猛、潘剑芳、关文军:《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载《现代特殊教育》,2015(6)。

[12]邓猛、肖非:《特殊教育学科体系探析》,载《中国特殊教育》,2009(6)。

[13]邓猛:《重读〈努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学科〉——兼论我国特殊教育学科建设》,载《现代特殊教育》,2017(12)。

[14]丁勇:《关于建构高等特殊教育学的初步探讨》,载《中国特殊教育》,2005(3)。

[15]丁勇:《以专业标准引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关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解读》,载《现代特殊教育》,2015(8)。

[16]杜晓新:《单一被试实验法在特殊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载《中国特殊教育》,2001(1)。

[17]甘昭良:《学科体系的探新之作——读〈特殊教育学基础〉》,载《现代特殊教育》,2012(Z1)。

[18]顾定倩:《中国特殊教育的科研和师训基地——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简介》,载《现代特殊教育》,1994(3)。

[19]顾定倩、刘颖:《对实施“医教结合”实验的若干思考》,载《中国特殊教育》,2014(5)。

[20]韩园:《因材施教培养特殊人才——海峡两岸特殊教育研讨会在京召开》,载《中国人才》,2003(1)。

[21]何侃、王姣艳、张秀伟:《坚持医教结合,突出“儿童康复”特色——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载《现代特殊教育》,2018(12)。

[22]洪雪立:《聋哑儿童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载《聋哑教育通讯》,1958(5)。

[23]洪雪立:《聋哑儿童教学原则》,载《聋哑教育通讯》,1958(6)。

[24]洪雪立:《聋哑儿童认识活动的特点》,载《聋哑教育通讯》,1958(3)。

[25]洪雪立:《聋哑教育制度研究》,载《聋哑教育通讯》,1958(4)。

[26]洪雪立:《聋哑学校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载《聋哑教育通讯》,1956(2)。

[27]洪雪立:《论教育与矫治相结合》,载《聋哑教育通讯》,1960(1)。

[28]洪雪立:《论聋和聋哑(节录)》,载《聋哑教育通讯》,1958(2)。

[29]胡朔:《怎样分析一堂课》,载《聋哑教育通讯》,1959(3)。

[30]华国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发展趋势》,载《教育研究》,2003(2)。

[31]雷江华:《特殊教育理论基础的多维视角辨析》,载《中国特殊教育》,2012(2)。

[32]雷江华:《中国特殊教育学学科论初探》,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33]李欢:《我国高、中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现状分析》,载《当代教育科学》,2011(17)。

[34]李拉:《从体系之外到体系之内:我国特殊教育的百年嬗变》,载《教育学术月刊》,2014(7)。

[35]李拉:《对新中国特殊师范教育制度建设的考察》,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5。

[36]李瑞华:《怎样教育情绪不正常的儿童》,载《活教育》,第6卷,第3期,1948—1949、1950。

[37]李尚卫:《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查研究》,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38]李泽慧:《携手共进,迈向新世纪——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99年会在广州召开》,载《现代特殊教育》,2000(1)。

[38]陆莎:《医教结合: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载《中国特殊教育》,2013(3)。

[40]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2。

[41]母进炎:《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回顾及学科建设思考》,载《毕节学院学报》,2010(1)。

[42]朴永馨:《中国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6)。

[43]钱志亮、刘娲:《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特殊教育》,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4)。

[44]沈玉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中国教育学会特教分会职业教育研讨会(长春会议)纪实》,载《现代特殊教育》,2000(9)。

[45]盛永进:《关于特殊教育研究哲学化的思考》,载《中国特殊教育》,2005(8)。

[46]盛永进:《“医教结合”争论中的学科立场——兼谈特殊教育研究的学术规约问题》,载《中国特殊教育》,2014(5)。

[47]宋克家:《旅大市智力培育学校办学情况始末(节录)》,载《特殊教育》,1998(4)。

[48]宋思明:《怎样教导伤残儿童学习技能》,载《活教育》,第6卷,第3期,1948—1949、1950。

[49]王揆生:《盲童的教育职业训练和出路》,载《活教育》,第6卷,第3期,1948—1949、1950。

[50]王文江:《儿童行为指导工作做什么?怎样做?》,载《活教育》,第6卷,第3期,1948—1949、1950。

[51]王艳梅:《多学科视角下的特殊教育理论与基础——评〈特殊教育学〉》,载《教育评论》,2016(7)。

[52]王雁、顾定倩、陈亚秋:《对高等师范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的探讨》,载《教师教育研究》,2004(4)。

[53]王雁、李欢、莫春梅等:《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其启示》,载《教师教育研究》,2013(1)。

[54]肖非、冯超:《建设有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学科之思考》,载《现代特殊教育》,2017(12)。

[55]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载《中国特殊教育》,2005(3)。

[56]《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特殊教育——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特殊教育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载《中国特殊教育》,1997(4)。

[57]《“中国特殊需要在线”特色介绍及最新发展动态》,载《中国特殊教育》,2000(4)。

[58]展雷蕾:《深化实验聋校教育改革促进聋童教育发展创新——全国部分省市聋校校长研讨会综述》,载《现代特殊教育》,2002(5)。

[59]展雷蕾:《21世纪中国聋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宁隆重召开》,载《现代特殊教育》,2001(1)。

[60]张双:《全国弱智学校校长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载《中国残疾人》,1996(12)。

[61]张彦云:《鄂尔多斯市特殊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62]张艳琼、张伟锋:《我国特殊教育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2000—2013年〈中国特殊教育〉刊文》,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

[63]周全:《对黑龙江省特殊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思考》,载《教育探索》,2014(7)。

四、其他

[1]《北京市第二聋哑学校概况说明》,选自北京市第二聋哑学校资料,1958年9月17日。

[2]北京市第一聋哑学校:《培养聋哑儿童看话能力的几点经验》,聋哑学校口语教学实验工作汇报会文件,1956年8月。

[3]陈铭钰:《我怎样对聋哑儿童进行品德教育》,载《光明日报》,1954-03-27。

[4]重庆市档案馆馆藏资料:市教育局民政局公安局粮食局第二商业局第一商业局,1964年9月1日。

[5]重庆市档案馆馆藏资料:重庆市教育局分党组,1959年3月31日。

[6]《关于制定聋哑学校口语教学班级教学计划(草案)的说明》,聋哑学校口语教学实验工作汇报会文件,1956年8月。

[7]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特殊教育文件选编(1990—1995)》,黑龙江省五常市聋校印刷厂印刷,内部资料,1996年。

[8]哈尔滨市聋哑学校:《我们怎样培养聋哑儿童掌握语言》,聋哑学校口语教学实验工作汇报会文件,1956年8月。

[9]洪雪立:《关于聋哑学校低年级语文教材和教学问题》,聋哑学校口语教学实验工作汇报会文件,1956年8月。

[10]洪雪立:《关于聋哑学校语言教学的几个问题》,载《人民教育》,1955(11)。

[11]洪雪立:《聋哑学校语言教学商讨》,载《人民日报》,1954-08-29。

[12]洪雪立:《手语改革的当前任务》,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资料。

[13]黄乃:《盲童的教育职业训练和出路》,载《人民日报》,1952-03-14。

[14]《聋哑学校口语教学实验工作汇报会文件》,1956年8月。

[15]沈晓初:《盲字的沿革》,载《光明日报》,1953-07-11。

[16]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特殊教育资料选编》(第1辑),1981年。

[17]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特殊教育资料选编》(第3辑),1983年。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教育文献法令汇编:1956年》,1957年。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教育文献法令汇编:1957年》,1958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教育司特殊教育科:《盲童学校教育工作的初步经验》,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