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研究范式支撑,特殊教育学学科建设也离不开正确方法的支撑,只有精心设计和科学运用符合自身特点的独特的研究范式,才能推动特殊教育学学科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然而,传统的特殊教育学学科在研究范式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制约或限制了其本应对特殊教育学学科建设发挥的积极作用。研究范式的革新与转变,不仅是关乎当下特殊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而且是关系特殊教育学学科未来发展的核心课题。因此,特殊教育学应整合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学科研究成果,进行深度的跨学科交叉研究。跨学科整合研究运用于特殊教育学,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如何综合分析和理性抉择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依据研究范式的规范性、选择性、非排他性、综合性的特点,从特殊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与实际出发,进行多元整合,以提升特殊教育学学科的理论创新性和实践行动力。
(一)注重多学科研究的规范性
面对众多学科的理论范式,特殊教育学学科应依据怎样的规范进行选择?选择的目的无非是解决特殊教育学的理论或实践问题。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如何评价和检验理论范式的选择是否正确?这就需要从检验特殊教育学学科成果出发。
首先,必须全面深刻地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范式,明确其发展史,分辨不同流派之间的差异与它们各自提出的背景,清楚其局限性,这样才能确保规范地使用。
其次,多学科研究范式的运用在于从其他学科的观点、方法、原理来思考和分析特殊儿童康复问题,故引入相关学科的理论范式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并为丰富特殊教育学学科领域的知识服务。
最后,引入相关学科的理论范式必须针对特殊教育学学科领域,选择最合适且有效的概念、范畴、命题、价值系统,并对它们进行重组、分割、分配、安排、划分层次,建立特殊教育学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以实现特殊教育研究走向多元整合的目标。
(二)明确多学科研究的选择性和非排他性
一是从特殊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关注多学科研究的选择性。尽管相关学科的贡献很大,但特殊儿童康复的学科建构并非被动接受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而是有选择性的。某一学科研究范式能否被引入特殊儿童康复,还取决于理论是否相容,世界观、方法论和理论逻辑是否会产生冲突。
二是从提升特殊儿童康复的水平出发,明确多学科研究的非排他性。任何理论、概念、范畴、命题都有局限性,仅针对特定对象发挥一定的作用,具有非排他性。在特殊儿童康复中引入各门学科范式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特殊儿童康复水平。不同学科的理论范式间并非绝对排斥,而是相互补充、合作、不断提升的。运用各门学科独有的范式解释其比较合适的问题,可以深化特殊儿童康复的研究,如心理治疗技术可以被有效运用于特殊儿童康复实践。
(三)加强跨学科研究范式的综合性
从特殊教育学学科特点来看,一方面学科内部继续分化,另一方面学科与学科之间交叉与综合日趋明显。综合学科是把人类生活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以实践为对象的综合学科的综合性。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特殊性、复杂性、动态性,也决定了它需要多个综合学科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聚合多种学科观点研究特殊教育问题,从而做出较完整的解释。从方法论角度探讨,这种方法应包括以下环节。
一是寻找焦点,建立融合,即运用两种以上的方法与观点分析同一个特殊教育领域的问题,如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策略问题。两种观点可以各自独立,相互补充与说明;可以将特殊教育问题与多学科之间的概念、命题、理论体系融会贯通,而不是简单拼贴和堆积。融合不仅指形式上的融合,更隐含着实质上的融合,以达到在特殊教育语境下探讨运用相关学科的概念和陈述方式的目的。
二是相互启示,挖掘共源。不同的事物与对象尽管有差异,但在学科大家庭中存在相互参照、相互引发和相互注释的关系。特殊教育学通过提问为相关学科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如特殊教育中的医教结合。相关学科同样把自己的问题提供给特殊教育学——医疗和教育如何在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中发挥作用。双方在提问中不断为对方提供新视角和方法论,在问答中不断成长。
三是扩大领域,灵活应用。以特殊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为核心,将不同的学科范式在特殊教育学学科领域内融合,使不同的学科知识领域连成一片,扩大学科的知识领域,增加知识资源,为学科间的整合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相关学科理论范式的运用创造出特殊教育学学科特有的知识,既有助于解决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也有助于促进特殊教育学学科领域知识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