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特殊教育学学科的科学体系(1 / 1)

(一)特殊教育学学科的内涵与定位

特殊教育学研究的是特殊教育领域的特有矛盾性,目的在于揭示特殊教育的本质和规律,这一点学术界是基本认同的。然而,从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历程来看,学者们对特殊教育学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有质疑,而且质疑该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固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特殊教育学必须回答这样几个问题:学科研究对象,学科性质,有何独特的学科体系,有何方法论体系,学科发展演进历程。雷江华对此做出了如下分析。

学科对象论:特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特殊教育现象,目的是揭示特殊教育规律。特殊教育现象是指发生在特殊儿童教育场域中的各种现象,足以构成特殊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全纳教育的兴起打破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界限,进而拓宽了特殊教育学的研究领域。特殊教育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并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方面,推动着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改革。

学科性质论:特殊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其应用性很强,其理论体系正处于建构和完善中;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体现的应用性与理论性将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实,特殊教育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如果没有自己的理论,那么不但难以长期生存下去,而且会导致实践的盲目,所以有必要建构与完善特殊教育理论,以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提升特殊教育学的理论性。

学科体系论:特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有自身的学科体系,包括教材体系和著作体系。教材体系和著作体系,既指作为一门学科的特殊教育学的教材体系和著作体系(见仁见智),也指作为一个学科群的特殊教育学的教材体系和著作体系。作为一门学科的特殊教育学的教材体系和著作体系,通常包括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三个层次;作为一个学科群的特殊教育学的教材体系和著作体系,其被看成是由特殊教育技术理论、特殊教育科学理论、特殊教育价值理论、特殊教育规范理论四个不同层次的学科范畴所组成的。

学科方法论:特殊教育学的学科方法论可以分为哲学方法论、一般学科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论三个层次。对于学科方法论,何侃曾提出四层次的观点,即哲学方法、复杂性系统科学方法、一般系统科学方法、具体科学方法与技术应用;并提出方法是指解决具体问题的手段,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原理。就特殊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独特性问题,何侃和雷江华的看法较为一致——每门学科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已不足以充分把握研究对象,往往需要采用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视角、按不同研究规范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同时,不同学科也可以把同样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各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脱颖而出,更显示出研究方法的通用性质。因此,无独特的研究方法并不影响特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学科发展论:特殊教育学的产生离不开具体的特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学科,特殊教育学的产生必有其特有的标志,如特殊教育著作的问世、特殊教育专业的设立、特殊教育学术团体的建立、特殊教育杂志的创建等。

诚然,特殊教育学目前仍是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但是,特殊教育学又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它拥有内涵丰富、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涵盖残障人群的不同发展阶段。如果从特殊教育学近些年的发展来看,特殊教育学学科内涵日益丰富,其应用性特色与理论性不足将为特殊教育学学科的定位与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

(二)特殊教育学学科的边界与范围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科独立一方面意味着某一特定研究领域已走向成熟,另一方面表明该研究领域已达到较高的制度化水平。换言之,学科独立或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其自身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确立,由此该学科研究也就明确了自己的学术规范。学科边界的划定,既是特殊教育学学科研究和理论体系建构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关系特殊教育学学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这里从三方面厘清特殊教育学的学科边界问题。

第一,进一步明确特殊教育学学科研究对象,保证特殊教育学学科的独立定位。一门学科只有在建立起自己的个性并真正独立于其他学科时,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一门学科之所以能成为特别的学科,是因为它研究的现象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由此可见,特殊教育学学科只有拥有自身独立的定位,厘清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学科繁荣。

第二,聚焦特殊儿童及其教育,充分彰显特殊教育学学科特色。从特殊教育学学科发展历程来看,虽然特殊教育学仍属于一门新兴学科,但其以特殊需要教育作为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特色十分鲜明。特殊需要教育较一般意义上的普通教育对象更多元,内容更丰富,现象更复杂。

第三,坚持学科交叉的研究取向,在交叉融合中促进特殊教育学学科深化。任何学科,只有当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并与其邻近学科一样有力地说明自己方向的时候,它们之间才能产生取长补短的交流。特殊教育学学科建设也如此,它并非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唯有与相关学科进行对话,取长补短,良性互动,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三)特殊教育学学科的科学体系

在学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学科体系的构建往往发挥着基础和关键作用。学科体系基本架构是学科研究对象、范畴等的具体化展示,是学科“有机体”各部分相互连接、相互支撑的立体化组合,是学科体系理论建树、实践拓展的方向性指导。科学完善的学科体系既是特殊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特殊教育学学科不断发展并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特殊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能将普通教育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及其规律机械照搬到特殊教育学学科之中。因此,特殊教育学学科必须研究和构建具有自身话语体系和个性特色的理论体系。为此,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许多学者已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并产生了一些成果。例如,以特殊教育基本理论、残障群体教育公平和特殊教育哲学为特色的特殊教育基本原理,以特殊教育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特殊教育教师教育学,以学前融合教育和残障儿童早期干预为特色的学前特殊教育学,以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和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为特色的高等特殊教育学,以不同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论和不同残障类别的课程与教学论为特色的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等。这些成果或者用普通教育的原理来研究某一特殊教育领域的现象,或者是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虽然尚未成熟,但扩展了特殊教育学学科研究的视阈,极大地丰富了特殊教育学学科体系。

特殊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科学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者尤应把握以下方面。

第一,坚定不移地凸显成人价值取向和学科特色。契合特殊需要人群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立足特殊教育实践的现实需要,充分考虑特殊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关系,聚焦特殊教育学学科的独特性质和本质规律,精心设计特殊教育学学科架构,科学搭建特殊教育学学科体系。

第二,积极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丰富营养。特殊教育学学科只有海纳百川,从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语言学、管理学、人类学、哲学等学科不断汲取养分,才能建构出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体系。

第三,坚持系统整体的学科建设原则。特殊教育学学科体系结构复杂,分支众多,影响因素多样,应形成一个彼此依存、相互支撑的学科群。为此,一方面要契合时代变化和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把已形成、完善的分支学科纳入特殊教育学学科体系;另一方面,应特别关注那些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分支学科,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其尽快成为能够丰富特殊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新的分支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