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五”时期的社会发展背景(1 / 1)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补齐文化发展短板,实现文化小康,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全面深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迫切需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互联网影响广泛深刻,迫切需要拓展文化发展新领域,发展壮大网上主流舆论阵地,更好地运用先进技术发展和传播先进文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迫切需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增强国际话语权,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一)特殊教育学与经济发展

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量突破90万亿元,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就业比较充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一般工业,农业再获丰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嫦娥四号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国务院及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重点领域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加大,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上升。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要进展。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海南自贸试验区启动建设。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污染防治得到加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设立6项专项附加扣除。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障力度加大,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近1亿人次。棚户区住房改造62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90万户,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又有新提高。

2017年,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的实施,为全国家庭经济困难的1.4万余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各地也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对2607名残疾儿童给予学前教育资助。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建议》,决定自2018年10月1日起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建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的重要部署,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2018年,1074.7万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其中0~6岁儿童15.7万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中,有视力残疾人120.5万,听力残疾人66.1万,言语残疾人7.5万,肢体残疾人592.3万,智力残疾人83.8万,精神残疾人150.8万,多重残疾人48.2万。全年共为319.1万残疾人提供各类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已有残疾人康复机构15358个,其中,1346个机构提供视力残疾康复服务,1549个提供听力言语残疾康复服务,3737个提供肢体残疾康复服务,3024个提供智力残疾康复服务,1962个提供精神残疾康复服务,1811个提供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1929个提供辅助器具服务。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25万人,其中,管理人员2.9万人,专业技术人员17.6万人,其他人员4.5万人。这为残疾人接受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018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02个,在校生7666人,其中聋生5554人,盲生2056人,其他56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33个,在校生19475人,毕业生4837人,毕业生中1199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有11154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873名残疾人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残疾人高等教育得到稳步推进。

(二)特殊教育学与政治发展

国务院于2016年8月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生活,帮助残疾人和全国人民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青少年提供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鼓励特殊教育学校实施学前教育,鼓励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取得办园许可,为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进一步落实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资助政策,继续采取“一人一案”方式解决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问题,规范为不能到校学习的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各地要加大残疾学生就学支持力度,对符合资助政策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优先予以资助,建立完善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等补助政策,大力推行融合教育,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在残疾学生较多的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提高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学生的能力,不断扩大融合教育规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在招生录取、专业学习、就业等方面加强对残疾学生的支持保障服务,制订实施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行动计划,全面开展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巩固特殊教育发展基础,落实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继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依托现有具备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加强对普通学校实施融合教育的指导和支持,加强残疾人中高等特殊教育职业院校建设。各省(区、市)要在现有编制总量内,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编制,配足配齐教职工。改革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鼓励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必修课程,加强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发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特殊教育院系等骨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作用。完善特殊教育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组织编写新课程标准教材,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特殊教育信息化水平,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受教育机会。组织实施《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提高手语、盲文信息化水平,支持国家手语盲文研究中心和推广中心发挥作用。开展听力、视力残疾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加强手语主持研究和人才培养,建立手语翻译培训、认证、派遣服务制度。

2016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的通知,从功能作用、基本布局、场地环境、区域布置、配备目录、资源教师、管理规范方面规范了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设置。同年12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即2016年版“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至此,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标准制定基本健全完善。

2017年1月,国务院第161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其中第三条提出“残疾人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保障义务教育,着重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

201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2017年8月25日是全国第一个“残疾预防日”。

2017年7月,教育部联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七部门颁布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提出目标为:“到2020年,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教教师队伍,特殊教育学校国家课程教材体系基本建成,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质量整体提高。”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支撑体系,加强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六个方面推进实施。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办好特殊教育。2018年7月19日,教育部等四部门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让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人都能接受适合的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院校要通过随班就读、专门编班等形式,逐步扩大招收残疾学生的规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符合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现有的残疾人职业院校要根据需求不断完善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有针对性的开设适合残疾人学习的专业,积极探索设置面向智力残疾学生、多重残疾学生的专业或方向,扩大残疾人就读专业的选择机会,为残疾人提供适合的职业教育,同步促进残疾人的康复与职业技能提升。每个省(区、市)集中力量至少办好一所面向全省招生的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

(三)特殊教育学与文化发展

2016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教育部共同启动了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为保障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有关专家启动了试点系列教材编制工作,确定编写《康复医学概论》《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康复护理》《物理因子治疗技术》5本教材。

2018年5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试行)》,颁布《关于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

201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为主题,组织第二十八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开展“平昌冬季残奥会”“残疾预防日”“2018年国际残疾人日”等系列宣传活动。全年组织记者采访500余人次,进行20次专题新闻发布,结合工作实际组织拍摄微视频4部。各大媒体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新华社发表文章128篇,中央电视台播发新闻119条,《人民日报》发表文章71篇。“两微一端”关注、订阅人数近435万人,总阅览量约4896万人次。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有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25个,电视手语栏目31个;地市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205个,电视手语栏目264个。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积极为残疾人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组织开展了全国残疾人文化周等活动,推动创作话剧《但的故事》等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残疾人格外关心的文艺作品,对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项目进行专项扶持。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共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1124个,共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7931场次;全国省、市两级残疾人联合会共举办残疾人文化艺术类的比赛及展览663次,共有各类残疾人艺术团28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