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阶段,成人教育学主要体现出完善成熟的特点。成人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学科建设等理论研究有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成人教育学科的概念及内涵等理论问题研究日益完善成熟。
第二,成人教育学的使命与价值视域全面和世界进行接轨,基于人类学、文化学的成人教育学语境形成,直指人类共同语言——人类如何成人?第三,成人教育学族系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化的加速推动下,迅速走上了完善成熟的快车道,吸引了大批资深教育学者加入,加速了这些年轻而具有生命力的学科的完善成熟。第四,成人教育学的研究队伍结构更加完善,理论研究更加成熟。年老的研究者宝刀未老,再立新功,与时俱进,硕果累累;新的研究者后生可畏,大批博士研究生进入成人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更为可喜的是,一批研究教育理论的资深专家进入了成人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他们带来了规范、严谨的治学作风,用专业的方法和手段为成人教育学的更新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叶忠海的《现代成人教育学原理》
这本著作体现了全新的构思,是由多家成人教育学硕士点集体开发的一本力作。它成为成人教育学科点研究生的统一教材,因为它汇集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首先,我国成人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不断向成人教育学中最本质的问题靠拢,其著作也开始尝试上升到理论层面去架构属于自身的结构体系。其次,随着成人教育学科的完善成熟,我国成人教育学者对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架构的逻辑起点的认识呈现出一种向成人教育学核心主体聚合的趋势,他们开始不断尝试打破原有著作中的架构体系,转向对成人教育学科体系中最原始、最基本、最直接的范畴,即成人教育主体“成人”的关注。这些著作也多能体现出我国学者尝试以“成人学习”为逻辑起点来架构我国成人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特征。最为典型的就是叶忠海于2015年4月出版的《现代成人教育学原理》。这本著作果敢地扬弃了传统的以普通教育学科体系为参照系构建起来的成人教育学科结构体系,对成人教育学的框架结构和基本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创新,突破性地把“成人的成长和发展”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将“以成人为本”的人本理念作为指导,以成人的终身发展为最终价值取向。这本著作必将成为我国成人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架构研究中的星星之火,引领我国成人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由“自在”走向“自为”。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叶忠海的《现代成人教育学原理》(2015年)的目录体系如下。
第一章 成人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国外成人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我国成人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成人教育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哲学与成人教育
第二节 成人教育的人本论
第三节 成人教育的功能论
第四节 成人教育的质量观
第三章 成人教育的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 经济学与成人教育
第二节 经济发展理论与成人教育
第三节 经济结构理论与成人教育
第四节 人力资本理论与成人教育
第四章 成人教育的社会学基础
第一节 社会学与成人教育
第二节 人的社会化理论与成人教育
第三节 社会变迁理论与成人教育
第五章 成人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心理学与成人教育
第二节 人的发展心理理论与成人教育
第三节 成人认知理论与成人教育
第四节 成人社会性和人格理论与成人教育
第六章 成人教育的人才学基础
第一节 人才结构理论与成人教育
第二节 人才成长基本原理与成人教育
第三节 人才成长规律与成人教育
第四节 人才开发系统原理与成人教育
第七章 人的成长、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人的成长和发展的特点及分期
第二节 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内在机理
第三节 人的发展与成人教育
第八章 成年早期的教育原理和设计
第一节 成年早期教育的身心基础和依据
第二节 成年早期教育的意义和设计
第三节 成年早期女性教育的差异性
第九章 成年中期的教育原理和设计
第一节 成年中期教育的身心基础和依据
第二节 成年中期教育的意义和设计
第三节 成年中期女性教育的差异性
第十章 成年晚期的教育原理和设计
第一节 成年晚期教育的身心基础和依据
第二节 成年晚期教育的意义和设计
第三节 成年晚期女性教育的差异性
第十一章 学校形态的成人教育
第一节 学校形态成人教育的内涵和分类
第二节 学校形态成人教育的共同特征和类型差异
第三节 学校形态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组织形态的成人教育
第一节 组织形态成人教育的内涵及分类
第二节 组织形态成人教育的共同特征和类型差异
第三节 组织形态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 社会形态的成人教育
第一节 社会形态成人教育的内涵和分类
第二节 社会形态成人教育的共同特征和类型差异
第三节 社会形态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十四章 成人教育学的发展展望
第一节 国外成人教育学发展的挑战和展望
第二节 我国成人教育学研究的评价和展望
这本著作在以下三个方面对成人教育学科的推进做出贡献。
首先,在逻辑起点上,分析了成人学习和成人成长与发展。这本著作的第七章论述了人的成长、发展与教育,论述了人的成长、专业发展与成人教育的关系。接着下面三章,分别阐述了成年早期(18~35岁)的教育原理和设计,成年中期(36~60岁)的教育原理和设计,成年晚期(60岁以后)(分低龄老年期、中龄老年期、高龄老年期)的教育原理和设计。每个时期都具体分析了其身心基础和依据,以及教育的意义与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策略、教育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这本著作明确了逻辑起点的具体内容,也明确了作为该逻辑起点展开的客观秩序,在成人教育学科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在学科定位上,将成人教育学定位于独立的社会科学。这本著作分别设立成人教育的哲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社会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人才学基础这些章节,在于廓清与相关社会科学领域的关系,说明其借鉴相关社会科学的特殊性,也说明其超越这些社会科学领域的现实性。从这样的阐述中可以发现,没有一种社会科学能够完整地承载成人教育学这个学科的宏大基础。成人教育学集合了诸多社会科学的营养,并在此基础上超越了这些社会科学。另外,一切社会科学,离开了“成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成人教育学是“成人”的艺术,是“成人”的法则。这本著作在学理上回应了关于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定位的呐喊。
最后,在体系内容上,分析了成人教育的存在形态。这本著作从学校形态的成人教育、组织形态的成人教育、社会形态的成人教育三个维度系统地分析了成人教育的形式体系。社会形态的成人教育按照国别形式来划分,有日本的公民馆,瑞典的学习圈,中国的扫盲教育、学习型城市的建设,美国的社区教育、读书会;按照社会成员年龄来划分,有学前社会教育、中年成人教育、老年教育;按照社会内容来划分,有女性教育,家政教育,休闲教育,时政教育,生活教育,职业培训(教师培训、干部培训、劳动力转移、企业培训)等;按照社会运动的形式来划分,有民主主义成人教育、激进主义成人教育、进步主义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等;按照办学主体(综合考虑出资、方案制定、参与实施的程度)来划分,有以下五种:政府主导型、政府民众协同型、市场(社会团体)主导型、民众(社区成员)主导型、雇主主导型。学校形态的成人教育在办学形式上包括广播电视大学、职工高等学校、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教育、卫星电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技校、中等和初等成人教育等形式。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出现了各级各类的组织形态的成人教育。这些成人教育形式从地缘区域来划分,有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区、学习型村落、学习型楼组、学习型乡镇的成人教育;从团队组织来划分,有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事业单位、学习型学院、学习型党组织等的成人教育;从亲缘关系来看,有学习型家庭的成人教育等。成人教育如影随形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本著作以开阔的世界成人教育学的研究视域,超越教育学一级学科的禁锢,广泛汲取社会学科营养,打造自主学科的新形象,成为成人教育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性著作。
二、叶忠海的《老年教育学通论》
青年强则国强,老人安则家安、国安。发展老年教育使老年人在“老有所养”的基础上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成为会学习、有价值的终身学习者,充实愉悦地度过晚年生活,不仅有助于实现老年人自身的成长发展,而且有助于家庭的幸福美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老年教育政策、实践和理论研究同步开展。综观老年教育实践丰富完善的过程,教育定位从生活教化到参与学习再到实践活动,教育形式从单一到多样再到反映地区特色,自上而下、由浅入深地构建了老年教育实践活动的体系格局,也通过最直观的形式展现了老年教育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转变。老年教育理论研究领域紧随其后,结合新时代的新理念、新探索和新发展,不断实现新的突破。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叶忠海的《老年教育学通论》(2014年)的目录体系如下。
第一章绪 论
第一节 老年教育学的产生
第二节 老年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第三节 老年教育学研究的指导原则、范式和方法
第二章 老年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国外老年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老年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老年教育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老年教育的社会学基础
第三节 老年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第四节 老年教育的教育学基础
第四章 老年教育的涵义、性质和价值
第一节 老年教育的基本涵义和特征
第二节 老年教育的主要社会属性
第三节 老年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第五章 老年教育的体系
第一节 系统论和老年教育体系涵义
第二节 老年教育体系的构成
第三节 老年教育体系的整体优化
第四节 老年教育体系和相关教育体系的关系
第六章 老年教育的对象
第一节 如何定义老年教育对象
第二节 老年教育对象的特征
第三节 老年教育对象特征在教学中的启示
第七章 老年教育的教学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 老年教育的教学目标、原则和重点
第二节 老年教育的教学模式
第三节 老年期诸阶段的教学特殊性
第八章 老年教育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老年教育的课程设计
第三节 老年教育课程开发的对策
第九章 老年教育的评价
第一节 老年教育评价的内涵和功能
第二节 老年教育评价的内容和特点
第三节 老年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
第四节 建立完善多方结合的老年教育评价制度
第十章 老年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国际老年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我国老年教育的展望
这本著作的理论贡献如下:第一,凭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用实际行动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其价值方向、行动方向和职业精神都是令人敬佩的。这本著作将老年期划分为老年早期、老年中期、老年晚期,并对每个时期老年教育的特点进行了客观概括,其教学、课程和评价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老年教育的规律。第二,系统性和规范性的统一。从1983年山东老年大学成立到现在,老年教育的实践在中国勃兴,各种老年大学、老年学校据不完全统计达到6万多所。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急需理论做出解答,同时实践中产生的经验也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梳理和归纳。这本著作是一个形而上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的总结:其系统性在于它从构架来说是系统、全面、完整的;规范性在于它给予老年教育的发展更多规范性的指导,规范评价,规范模式,规范课程体系,规范教学,突出理论的指导作用。第三,既站在中外老年教育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又根基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结合老年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构建了老年教育学科体系,丰富了成人教育学研究的范畴,为完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高志敏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论》
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志敏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论》(2017年)近70万字,对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探索。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成人教育学的历史追问;第二部分为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历史追溯;第三部分为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反思;第四部分为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前瞻。
第一,情怀与责任。西方有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的传说,成人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这样的人格特质,即给处境不利的人类带来光明与希望。这本著作的作者对于成人教育学科的情怀表现为执着、忘情、坚守、勇敢。说到执着,洋洋洒洒70万字,他十年磨一剑,不断积累,不断发掘,不断升华,不断清晰,在这样一个浮躁的世界,身怀敬畏之情,执着于成人教育学科的历史和体系的构建,其执着的精神让后辈汗颜。说到忘情,其研究的最高境界是忘记自己。他为了写该书,在颈椎病反复发作的时候,手臂都抬不起来,但是他沉醉其中,忘记疼痛,忘记理疗,专心治学。说到坚守,成人教育学科无论遭到何等的非议和贬斥,他都深信不疑,深切热望,坚信成人教育学科的自主独立,坚信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说到勇敢,在这个布满荆棘的学术之路上,“杀出一条血路”,走出一条坦途,不能不说他勇力超人。
第二,思想与贡献。这本著作的内容丰富,体系宏大,将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在历史沿革中积累的研究成果都如数家珍式地盘点,有许多理论发现和理论贡献。这本著作以异域追踪和本土循迹为主线,对国内外成人教育及成人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进行了历史考察;从异域回溯和本土回望两条线索出发,对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和拓展展开追溯;对异域智慧和本土功夫进行串联、归结、比较、整合,再从伦理与纲领、性质与目标、意义与作用、源点与路向、内容与边界、空间与方法等角度,以批判的眼光对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及其未来发展进行思考和展望。无论对历史进程的把握(初创:发生在学科认定之前;推进:行动在学科认定时代;追梦:坚执在学科认定滞后)还是对体系建构的“学之说”“体系说”的评介与归纳,都精准而深刻,独到而新颖。这本著作成为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研究的里程碑式的巨作。
第三,高远与前瞻。这本著作的作者对于成人教育学科有期盼、有憧憬。置身于现代社会之中,我们在充分地享受现代化所带来的福利和便捷的同时,也可能陷入人性的迷失。置身现代境遇之中的成人教育学该如何应对?成人教育学必须关照成人的生活,它是生活的福音。“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我国当代成人教育学应回归“使人成人”的价值属性,回归人文关怀,摆脱科技理性的镣铐,奔向人文的超越。成人教育应该摆脱功利主义、科技理性的枷锁,回归人本,关照人性,指向人文。成人教育是培养人的,人的根基在生命。我国成人教育学应当重视人的生活和生命的完整性。这些人是关心自己的人,亦是关心他人、关心全世界的人,是既有理智又有丰富情感的健全的人。成人教育学应是扭转大局的利器,应是传播知识与理性的海洋,应是塑造精神与灵魂的乐园,应是弘扬个性与价值的自由世界。成人教育应该向社会、个人发挥它独特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大众化、世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趋势下,成人教育更应该祛除“利益为先”的魅影,引领先进、多元的文化发展,呼唤精神与灵魂、文化的回归。
四、侯怀银的《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实现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和过程。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有着很深的渊源,无论在历史发展上,还是在属性特点上,成人教育对社区教育的生成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侯怀银的《社区教育》(2015年)的目录体系如下。
第一章 何谓社区教育
第一节 社区教育究竟是什么
第二节 社区教育的特征
第三节 社区教育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章 社区教育的变迁和发展
第一节 社区教育的国外变迁历程
第二节 社区教育的国内变迁历程
第三节 新世纪国内外社区教育的发展
第三章 社区教育功能
第一节 社区教育功能的概念
第二节 社区教育功能的分类
第三节 社区教育功能的实现
第四章 社区教育分类
第一节 社区教育分类的缘起和特征
第二节 社区教育分类的主体与路径
第三节 社区教育的具体分类
第五章 社区教育目的
第一节 社区教育目的的概念
第二节 社区教育目的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社区教育目的制定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影响社区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
第五节 社区教育的基本目的及其实现路径
第六章 社区教育内容
第一节 社区教育内容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社区教育内容的选择
第三节 社区教育内容的分类
第七章 社区教育课程
第一节 社区教育课程的概述
第二节 社区教育课程的编制
第三节 社区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第八章 社区教育资源
第一节 社区教育资源概述
第二节 社区教育资源的多维视角
第三节 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
第四节 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
第九章 社区教育机构
第一节 社区教育机构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社区教育机构的分类
第三节 社区教育重要办学机构——社区学院
第十章 社区教育管理
第一节 社区教育管理的概念、特性和作用
第二节 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模式
第三节 社区教育的信息化管理
第四节 社区教育特色建设
第十一章 社区教育评价
第一节 社区教育评价的目的与功能
第二节 社区教育评价内容
第三节 社区教育评价模式
第四节 社区教育评价原则、方法与实施
第十二章 社区教育体制
第一节 什么是社区教育体制
第二节 社区教育体制模式是什么
第三节 社区教育体制的构建
第十三章 社区教育研究
第一节 社区教育研究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第二节 社区教育研究的程序
第三节 社区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这本著作的理论贡献如下:第一,它是社区教育理论著作中的集大成者。从社区教育的中外历史到社区教育的功能属性,从社区教育的课程开发到社区教育的资源,从社区教育的体制模式到社区教育的管理机制,从社区教育的研究到评价,全面系统、深刻严谨地构建了社区教育的基本理论框架,是研究社区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集大成者。
第二,它的理论观点新颖超前。社区教育不是社区与教育的简单叠加。实施社区教育,所要强调的是教育需要摆脱传统孤立和封闭的状态,需要增强、沟通、协**育与社会的联系,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增强其对社会的作用;教育既要主动争取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又应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学校应向社会开放,社会要根据其成员的教育需求提供多种多样的可供选择的教育机会。社区教育强**育与社区之间的开放、参与、互动和协调。在此基础上,这本著作分析了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联系:社区教育无论内容、对象还是关注的重心或者价值取向,都可以从成人教育的发展态势和特征等方面得到启迪或获得真谛。与此同时,社区教育在继承成人教育这些独特的特点的同时,在办学模式、教学管理和招生政策等方面都进行了改变,使社区教育制度具有很大的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比如,社区教育的办学体制开始由原先的国家办学转向国家办学、社会力量办学和民办公助并重,进一步实现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第三,它的理论功底深厚。这本著作的作者研究基础教育,现在又深爱社区教育、社会教育,是情怀、**、责任使然。这本著作呈现的理论框架严密完整,理论积淀深厚,与作者厚实的学养是有关系的;再加之社区教育一线的实践经验,理论扎根深厚,思想宽广深远,分析一语中的,论据充分有力。
五、桑宁霞的《成人教育哲学》
世界的存在是物质的,还是哲学的,人们争论不休。当然,在这样一个后现代时代,多元本身就是本质。人类在走过了几百年的技术之路后,没有任何时候像现在这样充满了傲慢的理性和深刻的不安,……成人教育哲学是超越了成人教育实践丛林后沉淀和升华下的瑰宝,是在循着一个不可知的力量走出的轨迹,当然其中也注入了更多的理想和美好的意志,像一个内心平和的引导者试图来引导正确地使用意识场,以正面的情感和思考来改变我们所处的世界。希望这本著作的探索能为成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启示。
由三晋出版社出版的桑宁霞的《成人教育哲学》(2018年)的目录体系如下。
第一章 成人教育的起始逻辑
一、成人教育的定义
二、成人教育产生的归因分析
三、成人教育兴盛的原因分析
四、成人教育动力不足的理论思考
第二章 成人教育的属性逻辑
一、持有不同价值取向的成人教育哲学派别
二、成人教育的属性逻辑——“多元一体”
三、成人教育属性逻辑的价值内核
四、成人教育属性逻辑的功能表征
第三章 成人教育的实践逻辑
一、成人教育实践逻辑的价值诉求
二、成人教育实践逻辑的价值内核
三、成人教育实践逻辑的形式与途径
第四章 成人教育的生成价值
一、成人教育对职业教育的生成价值
二、成人教育对社区教育的生成价值
三、成人教育对终身教育理念的生成价值
四、成人教育对学习化社会思潮的生成价值
第五章 成人教育学的公共价值
一、成人教育学学科定位存在的问题及破解
二、成人教育学研究的面临的矛盾与超越
三、成人教育学的公共价值
第六章 成人学习权的“人权逻辑”
一、人权理论概述
二、成人学习权的权利架构
三、成人学习权的人权保障
第七章 互联网下成人学习的祛魅
一、互联网时代下成人学习的“云翳”
二、互联网时代下成人学习中系统思维的本质
三、互联网时代下成人学习系统思维的价值四、系统思维对“云时代”成人学习问题的祛魅
第八章 成人教师专业自我的实现
一、成人教师概述
二、成人教师的伦理困境
三、国外成人教师的经验借鉴
四、我国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自我的价值研究
第九章 成人教育知识与课程
一、后现代主义知识观
二、成人教育知识的有效性
三、成人教育知识的解构与建构
四、成人教育特色课程的生命寓意
这本著作的理论贡献如下:第一,对于成人教育起始逻辑的思考有重要的意义。这对于把握成人教育的发展轨迹有重要价值。这本著作的作者认为,现代成人教育的兴起与文艺复兴和启蒙主义有重要的相关性。这也从成人教育的文化基因的角度说明了成人教育所具有的平等、民主、公平、人文关怀等价值追求。这本著作延展这一逻辑,进一步把握成人教育的属性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揭示了功能、实践所根基的哲学沃土。第二,联系的方法是重要的哲学方法。这本著作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论述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等的关系,论述成人教育在培育这些教育类型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阐述其中的生成关系;从哲学的高度确定成人教育的重要地位。第三,从哲学的高度分析成人教育的公共价值,旨在分析成人教育学科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推进成人教育学科的自主发展做出努力。
六、戴宏才的《从实然到应然:中国成人教育制度论》
成人教育制度是成人教育学科重要的根基。思想上认识到成人教育是什么,决定着行为上如何实施成人教育,进而决定着制度:思想和行为的路标与实际运作的规则。人们对于成人教育制度的认识是有深刻变化的;行为上从教育思想的外显到成人的生存与发展;制度上从实然到应然,回归本真。2012年1月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戴宏才的《从实然到应然:中国成人教育制度论》有意义,也有价值。其目录体系如下。
第一章 导 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五、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创新
六、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第二章 成人教育制度概念的出场
第一节 思想:对教育对象的认识所历经的四次飞跃
第二节 行为:教育思想的外显和成人的生存与发展
第三节 制度:思想和行为的路标与实际运作的规则
第四节 思想、行为和制度的相互关系及其时间之维
第三章 成人教育制度价值的诉求
第一节 中国成人教育制度:以人为本的价值尺度
第二节 中国成人教育制度:崇尚自由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 中国成人教育制度:促进发展的价值目标
第四章 成人教育制度在场的考察
第一节 中国成人教育制度的规范文本体系
第二节 中国成人教育中非正式制度的表现
第五章 成人教育制度缺场与失范
第一节 中国成人教育制度链条的断裂
第二节 中国成人教育制度规范的失灵
第三节 制度失范对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第六章 成人教育制度个案的解构
第一节 对《深圳经济特区成人教育管理条例》的解构
第二节 对《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解构
第三节 对我国成人教育制度构建的启示与借鉴
第七章 成人教育制度创新与构想
第一节 我国成人教育制度的创新
第二节 中国成人教育制度的构想
第八章 成人教育制度观照与重建
第一节 成人教育制度文本的域外观照
第二节 成人教育制度的超越性文本
第三节 我国成人教育法文本的理论设计
第四节 成人教育法“设想稿”的说明
这本著作的理论贡献如下:第一,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审视成人教育制度的发展以及终极价值和意义。正当人们建议以终身教育法的出台取代成人教育法和成人教育法的研究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的时候,这本著作的作者站在一个成人教育历史发展的高度来审视成人教育法的实然和应然问题。这是一种更深刻的思想,也是一种更具有开拓意义的理论思考——成人教育制度的超越性文本,直抵成人教育的价值核心,在理念完善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制度完善。
第二,借助中国成人教育制度链条的断裂、中国成人教育制度规范的失灵,以及制度失范对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等,指出制度设计中出现的偏差对实践和理论的影响,是一个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勇气,也是对经济全球化视野下更好地发挥成人教育的功能和价值的警醒。成人教育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它超越了教育本身的意义。
第三,成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制定成人教育制度的出发点,也是本质追求。思想制度、学科理念、学科建构有承继关系,其中思想制度甚至发挥灵魂的作用。成人教育制度呼唤超越“鼠目寸光”的功利主义,超越“霸王条约”的一厢情愿,超越急功近利的应景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