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释成人教育学科概念,推导“成人教育科学”
学科概念是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推崇和使用“成人教育科学”的概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韩宗礼、胡保利在《关于成人教育概念的探讨》(1997年)一文中分析了成人教育的几种概念,探讨了与成人教育相关的几种概念,准确把握了成人教育的关键所在。①马超在《关于成人教育概念的几个问题》(1999年)一文中详细陈述了成人教育的定义、特征、目的及类别。②高志敏在《“成人教育”概念辨析》(2000年)一文中考证并展示国内外对成人教育概念的多样化理解;分析并揭示成人教育概念的多样化理解中所蕴含的确定性——倾向明确和一致的成分;审视并发现成人教育概念的多样化理解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模糊乃至分歧的地方;思考并提出关于深化成人教育概念认识的若干建设性意见。这四个环节的逻辑推进对成人教育这个概念形成了一种尽可能科学、准确的认识。高志敏在《“成人教育科学”概念辨析》(2000年)一文中试图从“科学”概念着手,经由对“教育科学”概念的阐述,进而来尝试推导和阐明术语“成人教育科学”这一概念。①娄立志在《教育科学学科体系与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2002年)一文中在分析教育科学学科体系构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成中所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论述了目前构建我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启示。②
二、重释成人教育学科的终身教育功能
1997年7月,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的《汉堡宣言》建议,今后10年内,各国应把迅速发展校内与校外的成人教育,作为优先的教育发展目标之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这个阶段的理论研究者从终身教育的视域来定位成人教育学科的重要作用。
高志敏早在《终身教育理论对成人教育意义的若干认定》(1991年)一文中谈及随着终身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成人教育在人与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便会得到较为全面的、深层的揭示。③高志敏在《关于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探讨》(2001年)一文中分析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这两个理念的基本内涵,通过它们的社会背景,揭示它们的基本宗旨,并论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会对中国的意义。①袁馨泉在《从单纯准备就业式的教育到“多价教育”——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1995年)一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众传播媒介的增加,社会分工的精细,以及某些地区人口的飞速增长,经济、政治生活的变动,导致了人类需求的大量增加,职业难以置信的多样化和就业机会急剧波动,使那种依靠十多年教育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受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教育目标已经过时了,应该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多价教育目标的终身化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发展。②林纬华、黄健在《终身学习:人类打开21世纪大门的钥匙》(1997年)一文中论述了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基本理论,国家或地区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政策,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实施对策,信息化社会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内容。③陈乃林、经贵宝在《终身教育略论》(1997年)一文中论述了终身教育整合性的本质特征、终身教育对教育发展改革的意义,总结出终身教育是改变了传统教育一次性和一种模式的选择机制,使教育成为伴随人一生的多次回归教育,成为包括正规与非正规、正式与非正式教育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教育“百花园”的结论。④王留国在《略论终身教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1997年)一文中认为终身教育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必要手段;终身教育是实现学习化社会理想的基石;终身教育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因而,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成人教育法规建设是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从而使成人教育真正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⑤程倍元在《用终身教育的思想构筑学习化社会——日本成人教育一瞥》(1997年)一文中介绍了日本政府积极推进“终身教育”和构筑“学习化社会”的举措,启示我们在缩小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差距的过程中,着眼点应是全方位的,其中成人教育理应成为一个重要方面。①黄尧在《关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几点思考》(1999年)一文中从构建的重要性阐释了终身教育的内涵和对基本任务的理解以及建立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指导思想及目标,最后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及条件保障。②贺向东在《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999年)一文中认为终身教育是成人教育发展的产物,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应当以成人教育实践为基础;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成人教育最能体现终身教育的特征和原则,是终身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在推进终身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火车头”的作用,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实践领域;成人教育的发展使终身教育从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为世界各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所证实。③李小融在《“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1999年)一文中阐释了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含义,且剖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④张忠华在《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2000年)一文中介绍了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提出的历史必然性、终身教育的含义、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关系、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述评。⑤陈桂生在《终身教育的精义何在》(2000年)一文中对“终身教育”的精义与“制度化教育”的区别进行辨析,认真分析了“制度化教育”的命运和在中国实现“终身教育”的前景。①张淑霞在《论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中的作用》(2000年)一文中介绍了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中的作用。②胡凤英在《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聚焦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2000年)一文中聚焦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是成人教育的使命;坚持“四全”,拓展外延,按需发展,整体推进。③荀渊、张晨在《学习化社会中的成人教育模式》(2001年)一文中介绍了成人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实现途径,是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成人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包括目标模式、组织与机构模式和课程模式等多层面的发展模式的有效组织与实施。④徐荣远在《论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2001年)一文中从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界定、特征、形成条件等方面阐述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创建学习化社会的断想:立足于学习化社区的建设;坚持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学校内部的改革;实施“全民教育”战略;加速实施开放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的进程;建立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⑤黄尧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建设学习化社会》(2001年)一文中谈到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方面,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成人教育和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积极推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等。⑥
三、重解成人教育学科的建设路径
学习型社会的本义在于它突破了对人一生受教育机会的限制,突破了过去教育仅仅强调对人的职业获得性的帮助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局限,它追求的是“向人生真正价值实现的目标转换”,以建设一个“最终人应该是从劳动中被解放出来的社会”。然而,近代工业文明在给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将人们对教育的态度深深地束缚在功利主义的枷锁之中。学习型社会是立足于终身教育思想,将学习的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使受教育者能在工作与学习的两个世界不断地根据自己的需要便捷地变换的社会。因此,对传统学校教育必须做全方位的变革,才能更好地奠定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基石。
针对中国传统学校教育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政府在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和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此外,随着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开始,学校“包打天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形成了包括学校教育系统、行业(企业)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网络教育系统在内的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现代教育结构体系。
薛焕玉在《教育要先行,教育为未来,创建学习化社会》(1991年)一文中分析了教育要先行政策下教育发展的情况,提出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以及创建学习化社会。①高志敏在《论成人教育的社会功能》(1993年)一文中认为成人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成人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②高志敏在《论成人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1995年)一文中认为成人教育社会体系不仅有自己的文化,而且也与大社会的文化相互影响和作用。③按照教育文化社会学的看法,这种相关性无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文化对成人教育的影响;二是成人教育对社会文化的贡献。蔡棋瑞在《学习化——21世纪教育大趋势》(1996年)一文中通过分析国外学习化的情况,提出学习化对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性。①熊哲萍在《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条件》(1997年)一文中讨论了创建学习化社会已经具备的条件和需要创建的条件。②熊雷在《学习化社会的特点及发展》(1998年)一文中分析了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特性、学习化社会系统及其角色特点以及学习化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最后提出发展我国学习化社会的策略。③张虹在《开发社会闲暇教育 创造学习化社会》(1999年)一文中探讨了发展社会闲暇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探讨发展社会闲暇教育的可能性。④赵利在《试论我国学习化社会的构建》(1999年)一文中解释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与特征,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必要性以及对策与思路。⑤
四、重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序列
成人教育主体广泛的社会参与,客观上要求成人教育活动的社会化,要求成人教育更加多样、灵活、开放、有效。特别是社区教育、远程教育、老年教育等新型的教育形式成为成人教育学新的分支学科。
有关社区教育的研究有:李春芳在《试探社区教育功能》(1991年)一文中分析了社区教育的社会化教育功能、督导管理功能、服务功能、精神文明建设功能、统筹社会支教投资功能、科研咨询功能。⑥黄逸在《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1991年)一文中介绍了社区教育的定义、模式、职能以及对社区教育发展的思考。⑦詹振权、谢朔南在《关于社区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1992年)一文中介绍了社区教育的由来、五个“共建”以及关于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的设想。①谢丽娟在《上海的社区教育》(1992年)一文中介绍了上海社区教育的发展概况以及开展社区教育的价值追求。②郎业伟在《社区教育理论研究》(1992年)一文中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并结合实际探讨了社区教育的结构、特征和机制,对发展我国社区教育提出了积极的建议。③金世柏在《现代教育的困惑与出路——社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993年)一文中分析了社区教育是现代教育摆脱困境的途径,以及展示了社区教育在国际上其他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④厉以贤在《社区教育、社区发展、教育体制改革》(1994年)一文中探讨了我国社区教育面临的问题,如何把握正确的方向,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社区教育提高一步,试图探索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新思路。⑤黄利群在《关于发展我国社区教育的几点思考》(1994年)一文中认为要将社区教育纳入教育体制改革,要形成我国社区教育特定的运行方式,要不断健全社区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⑥张爱芝、李志晨在《建立共建共管共育的社区教育模式全面优化育人环境》(1995年)一文中提出要增强改革意识,构筑“一主两翼”的社区教育机制;发挥社会的依托作用,激励社会各界参与教育工作;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共同培育“四有”新人。⑦黄利群在《关于构建社区教育模式的几个问题》(1996年)一文中提出实践经验的积累是构建社区教育模式的基础,理论体系的成熟是构建社区教育模式的前提;多样化是我国社区教育模式的基本特点,地域统筹型社区教育模式是我国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完善的保障措施、明晰的工作内容和以实体为依托是巩固和发展各类社区教育模式的基本保证。①赵忠刚在《促进社会教育化 深化社区教育实践》(1997年)一文中分析了社会教育化的内涵和特征,认为社会教育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实现社会教育化的战略措施是社区教育。②董明传在《关于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思考》(1998年)一文中对终身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回顾,分析了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终身教育体系的有力支持;提出社区是实现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的基地和基本单位以及发展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认为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标准和目标的重要途径。③王继平在《终身教育 成人教育 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思想的传入、实践和展望》(1999年)一文中从终身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入和确立,我国终身教育的实践,开展社区教育实与向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迈进三方面阐述了终身教育思想的传入、实践和展望。④宁安生在《我国社区教育回顾与展望》(2000年)一文中对我国社区教育的产生、发展、变化的历程进行必要的回顾,以利于我们从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得到启示,并促进社区教育事业更加健康的发展。⑤陈文兵在《终身教育理论视野中的社区教育》(2001年)一文中论述了社区教育在现代终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勾勒了社区教育的职能目标及发展态势以及社区教育对实现终身教育的意义,最后提出创建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体系。①桑宁霞在《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2001年)一文中从终身教育基本思想、社区经济的发展、学习型组织、社区学习网络等方面讨论了社区教育的重要性。②
从出版的专著来看,社区教育研究具有“突破原有范式,进行创新实践”的特色。主要代表作有:叶忠海的《社区教育学基础》(2000年),对社区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划分,构成了社区教育学的主要骨架③;厉以贤等人的《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2000年);沈金荣等人的《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展望》(2000年)。
有关远程教育的研究有:萧树滋在《远距离教育在我国的产生及发展》(1991年)一文中介绍了我国远距离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远距离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④《远距离教育与科学教学》(1992年)一文简要地介绍了过去二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远距离教育的定义和实践。⑤在此期间,远距离教育已从许多教育体系的边缘转至中心位置,并有着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在有着不同寻常的挑战和机遇的科学教学中特别如此。霍在强在《远距离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其现状与展望》(1993年)一文中回顾了远距离教育的历史发展,描述了远距离教育发展的现状,展望了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趋势。⑥李志锋、李志刚在《远距离教育的历史分期和理论基础初探》(1994年)一文中对远距离教育发展进程进行分期,找寻现代远距离教育的理论基础。①刘敬发、高媛、聂德坤在《远距离教育运行原理的研究》(1995年)一文中阐释了远距离教育运行机制的概念和原理。②虞和询在《现代教育条件装备对未来教育的影响》(1996年)一文中阐述了教育条件装备的发展将促进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作用的转变、教育机构的改革。③谷玛利在《“没有围墙的大学”——论大众传播潜在的教育功能》(1997年)一文中论述了大众传播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它使传统教育由封闭走向了开放;使中国落后的教育面貌得到了改变;在21世纪,它是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技术动力。④李瑾瑜在《远距离教育中的师生沟通问题初探》(1998年)一文中从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上分析两种教育中师生沟通的差异性,提出了便于师生在远程教育中沟通的一些举措。⑤刘春丽在《电大远程教育中的终身教育思想》(1999年)一文中提出在实现终身教育的过程中,现代远程教育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电大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体现了终身教育原则。⑥冯少舟在《构建学习化社会现代远程教育体系》(1999年)一文中主要论述了在学习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人的素质和改变人的状态的有效途径。文中还论述了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特征、知识经济的基本内涵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体系。⑦张光在《我国虚拟大学的构建》(2000年)一文中介绍了现代远程教育中的虚拟大学的一般概念和种种模式,分析了虚拟大学构建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构建我国虚拟大学的方式,指出了“合作模式”将是我们的发展方向。①姜鹏、高福安和郭娅莉在《现代远程网络教育——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2001年)一文中介绍了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的概念和发展,提出我国现阶段实施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的重点任务以及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的设计与实现。②张凤龙、吴国祥、邓幸涛等人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念探索》(2001年)一文中通过对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献调研、分析研究、理论探索和多次研讨,尝试给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定义,阐述了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宏观理论模型,以对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有所启示。③
有关老年教育的研究有:郭远发在《我国老年教育的新趋势——访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秘书长刘平生》(1991年)一文中介绍了农村老年学校的兴起、特点,呼吁全社会应该重视农村老年学校的发展。④高时良在《我国老年教育的历史传统及其借鉴意义》(1992年)一文中试图就我国历史上所揭示的老年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所提供的丰富的老年教育经验,建议建立一门新的学科——老年教育史的研究。⑤谢国东在《谈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现状与发展》(1993年)一文中介绍了老年教育的概念、形式和特点。⑥章明在《风靡世界的老年教育》(1994年)一文中介绍了方兴未艾的老年大学,提出老年教育要从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及剖析了老年教育发展的原因。⑦
章光普在《试论老年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1995年)一文中介绍了老年教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老年教育学的研究意义、老年教育的特点。①吴凤亭、于明波在《我国老年教育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及其主要成就》(1996年)一文中介绍了我国老年教育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以及10余年来我国老年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②杜子才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老年教育刍议》(1997年)一文中论述了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老年教育的基础属性;平等机会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老年教育的对象追求;余热生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老年教育的主导目的;重返社会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老年教育的始发方向;民族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为结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老年教育的施教方针。③谢权贤在《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1997年)一文中根据老年教育的状况,从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的矛盾、大教育与老年教育的关系的矛盾、教与学的矛盾来确定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④《老年教育教学原则初探》(1998年)一文提出并分析了老年教育的教学原则,即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求施教相结合、循序渐进与讲求速成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员主体作用相结合、“学”与“为”相结合。⑤司荫贞在《简论老年教育的性质与特点》(1999年)一文中介绍了老年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环节;老年教育是老年人社会化的过程;老年教育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途径;老年教育是构筑共融、共建、共享社会的重要条件。①王红漫、慧曼在《老年人再教育必须为国家和社会服务》(2000年)一文中从中国当代老年人的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中国老年人教育本身所存在的不足,简要论述了当前一些社会现象——气功热的负面宣传,宗教、类宗教的盲目信仰的产生过程和表现形式以及对社会的不良影响,进而对社会老年教育重新提出要求。②郭雯霞在《二十一世纪的老年教育》(2000年)一文中从老年是人类生命时期的“第三年龄”,老年人接受教育是基本人权,社区教育办学是老年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老年教育是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选择四个方面剖析老年教育的重要性。③付兵在《老年教育的特点及组织实施》(2001年)一文中介绍了老年教育组织管理的社会参与性和福利性,教育目标的多向性和内容的多样化,组织形式的灵活性、群体性和活动性,教育范围的区域性,效果评价的社会性和主体感受性,提出从组织形式、内容、方法、过程等各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开拓出一个新的天地。④陈世林在《关于老年教育问题的思考》(2001年)一文中试对老年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国家应十分关注老年群体,像对待其他年龄段的群体一样,重视老年教育工作。第二,要教育老年人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第三,努力形成学习化社区的良好氛围。第四,建立老年教育和老龄问题的研究机构。⑤
五、成人教育学科理论研究体系趋于完备
赵国芬在《论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科学化问题》(1993年)一文中讲述了成人教育科学理论的体系问题以及成人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问题。①周简叔在《美国的成人教育理论研究》(1995年)一文中从成人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成人教育与文化发展、国际成人教育的比较研究和政治教育与民权运动四个方面介绍了美国的成人教育。②赖立在《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进展及其改进》(1997年)一文中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的发展变化。③朱涛在《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现状堪忧》(1998年)一文中介绍了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薄弱现状,探析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薄弱的原因以及需要加强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具体措施。④张典兵在《当代成人教育理论发展的突出特征》(1999年)一文中综观近几年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成人教育是强调因材施教与按需施教的个性教育;注重适合成人特点的健康的教育氛围和学习环境的营造;注意成人经验潜能的开发与实践环节的拓展。⑤胡秀锦在《对我国成人教育评价体系建构的基本理论问题》(2001年)一文中从成人教育评价面临的问题出发,重新探讨了成人教育评价的内涵、功能、对象、原则及方法、过程等问题,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成人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建构做了一定的分析和阐述。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