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成人教育学科研究(1 / 1)

在这一阶段,成人教育学科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成人教育体系建设“科学”打造,成人教育教学和业余教育教学等方面研究成为成人教育学科研究的重点。我们惊奇地发现,成人教育学科从恢复起,便坚持终身教育理念,坚持大众教育的价值诉求,在风起云涌的成人教育实践中保持着清醒的目标和方向,捍卫着学科根基,客观上也在实践的偏颇中行使着矫正功能。这些都与其优质、强大的学科基因有关,尽管微小,但胚胎优秀,发展向好。

一、成人教育教学论成为学科研究焦点

该阶段的理论研究从成人教育教学的原则、特点、方法、模型等入手展开分析,探讨其规律性。唐积文在《关于如何建立成人教育教学论的初探》(1982年)一文中提出,成人教育教学论是成人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①穆群在《成人教育教研机构建设诌议——试谈教研室的性质、任务、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1983年)一文中强调成人教育教研机构对于开创成人教育教学研究新局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①张金川在《函授教育基本规律初探》(1984年)一文中探讨了函授教育的基本规律、函授教育的先决条件和基本教学环节以及函授教学的基本原则。最后指出只要我们遵循函授教育规律办学,勇于改革,函授教学质量就能得到提高。②邵景峰在《成人教育的教学原则》(1982年)一文中系统地介绍了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须遵循的六项原则,指出成人教育的教学原则是彼此联系且相辅相成的,且教学过程中教学原则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是非常重要的。③肖汉光在《对我国成人教育“速成”教学方针的再认识》(1984年)一文中提出要重新认识“速成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强调成人教育的学制、课程、计划、大纲、教材、教法等方面要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取得既速又成的教学效果,从而使我国成人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事业贡献更大力量。④朱华在《论成人教学的特点》(1985年)一文中从成人的学习动机来研讨成人教学的特点。⑤邢颖在《成人教育教法探讨》(1985年)一文中,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要根据成人教育自身独有的特点选择新的教学方法,以找到符合成人教育规律的新型教学方法。⑥孟庆福在《浅谈成人教育数学教学课型的设计》(1986年)一文中,结合其自身的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根据成人的特点设计数学课型,主要分析了三种类型:分析比较课型、自学指导课型和短讲长练课型。⑦

鲁明健在《掌握成人业余教育特点保证教学质量》(1986年)一文中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提出适合成人教学的方法以保证成人教学的质量。①

二、打造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科学性”

在此阶段,研究者关注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科学”打造。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涉及中国成人教育的起源、成人教育在积极恢复阶段所担当的使命、成人教育的体制与管理,以及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原则和在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者们关注到了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按照终身教育的原则完善和发展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同时强调成人教育的理论研究在学科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理论研究有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神圣使命。探索其足迹不难看出,国外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介绍汇流其中,给我国成人教育理论带来了别样的风采。

关于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论文有:余博在《中国成人教育的起源问题》(1982年)一文中分析了中国成人教育的起源。②我国处于社会建设的恢复阶段,成人教育须肩负起社会建设的使命。此时,终身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思潮,成人教育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田华麟在《终身教育浅议》(1981年)一文中提出了成人教育会以终身教育为原则形成继续不断的统一的教育过程。③王旭在《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1985年)一文中提出成人教育学的体系须按照终身教育的原则完善与发展,推动教育朝着终身教育化的方向发展。④从研究的视野中可以看出,国际终身教育的潮流对积极恢复阶段的成人教育有重要的影响,这个阶段是基于本土和国际视野的全新探究。

在此阶段,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涉及成人教育的体制与管理。从当时的著作中可以看出,成人教育政策对成人教育的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关世雄的《成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986年)中第一章的内容就是学习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具体的内容有:学习与贯彻中央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高职工素质,保证重点建设;实施成人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工程;推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在此阶段,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还涉及体系构建的原则和体系的地位与作用等重要问题。这个阶段既有对于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独特性的思考,也有对于成人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探讨。这个阶段成人教育学科的研究还停留在教育学下位学科的思考中。比如,高学镛在《建立成人教育体系的设想》(1982年)一文中对构建成人教育体系提出了设想,认为要建立和完善成人教育体系必须遵循群众性和社会性原则、生产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灵活性原则、衔接性原则。①周蕴石在《成人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1984年)一文中基于终身教育的原则,阐释了成人教育是现代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回归”,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成人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②胡余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体系》(1984年)一文中分析了成人教育的实际和特点,提出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体系做出努力。③

在此阶段,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还涉及理论研究的使命和价值。张健在《积极开展成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1984年)一文中提出了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成人教育科学体系的构想。①《成人教育科研要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1984年)一文提出要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开展成人教育科研,围绕改革进行成人教育科研要解放思想,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②

三、建构系统的成人教育学分支学科群

这个阶段的成人教育学形成于本土实践的分支学科。从上文不难看出,此类学科主要是职工教育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和农村教育学等。它们分别是职工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农村教育等传统类型的成人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才积累而成。

在积极恢复阶段,关于业余教育的著作有:李本栋的《职工技术培训》(1981年)是其对自己从事职工技术培训工作体会的总结,详细描述了职工技术培训的体系和所需的教材、教法等,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和社会教育体系的完善。余博的《农民技术教育初探》(1984年)介绍了农民技术教育,包括农民技术教育的意义与特点、教学内容与教学规划、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等,对于从事成人教育的专职干部、从事农民教育的专职教师等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对成人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李继贤的《工农教育与教学》(1984年)详细介绍了工农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教学方针与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要求以及工农教育的管理等,提出探寻工农教育的规律,推动工农教育的发展。施斌的《职工教育浅说》(1984年)根据职工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总结了职工教育的实践经验和职工教育在办学、教学、领导、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规律,并适当介绍了一些国外职工教育的情况,为主管职工教育工作的各级领导、工矿企与事业单位培训教育科长、办学人员、教师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材料。张正身与徐良驹的《职工教育学》(1985年)是一本向职工教育工作者进行理论业务教育的教材。全书主要介绍了四部分内容,并明确提出了我国职工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原则,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工教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成人教育学的所有分支学科中,职工教育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和农村教育学三个学科的知识成果最为丰富。概括而言,它们均表现出以下的共同主题或特点。

第一,问题框架。无论具体内容如何,此类学科均在如下问题框架的范围内进行研究与探索:学科的基本概念、产生与发展、目的与任务、性质与功能、地位与作用、本质与规律、教学与课程、教师与学员、办学与管理以及评价与改革等。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业余教育的制度和措施》一书介绍了国外业余教育发展的现状,主张借鉴国外业余教育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的特色建立自己的业余教育体系。《办好职工业余大学的几点体会》(1983年)一文介绍了职工业余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工作、教学任务等方面的经验,以便为“四化”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①

第二,热点论题。由于与实践领域联系密切,此类学科所探讨的论题,均是对各自领域中实践热点问题的及时反映。有时,其学科名称甚至会暂时被该热点问题的名称来代为表达。

例如,职工教育学就涉及岗位培训、企业职工教育、员工培训等。《开展职工业余教育 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全国银行工会召开职工业余教育经验交流会》(1980年)一文指出职工培训教育十分重要。②陈太运在《浅论职工教育的经济效果》(1983年)一文中探讨了职工教育的经济效果的特点、影响经济效果的因素及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总结出发展职工教育的重要问题是职工教育的经济效益的结论。①殷明发的《职工高等教育的结构、教学、管理》(1984年)以现行职工高等教育的方针和政策为依据,总结上海市职工高等教育工作中二十余年的办学和管理经验。其内容包括:职工高等教育的作用和形式;职工高等学校的举办和审批、招生和专业设置、机构和各级干部职责;职工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行政管理及校际协作。雷柏青和吴广才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探索》(1985年)介绍了“未来的教育和世界教育改革趋向”“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思想”“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等内容,提出把握改革的方向,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梁忠义的《职业技术教育手册》(1986年)联系国内外职工技术教育的历史和现实,总结了国内职工教育发展的经验。周泽林的《职工教育学概论》(1986年)结合我国多年来职工教育工作的实践,对职工教育的产生、发展、性质、特点、规律、方针、任务、政策、体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做了较全面的和较系统的阐述。

成人高等教育学涉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函授教育、成人高校教育等。比如,李昌隆在《关于大力发展业余高等教育的几个问题》(1983年)一文中谈及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统一思想、发展方向、教育质量、办学经费和用人制度等几方面的问题,提出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业余教育才可取得长足发展。②关世雄的《成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986年)详细描述了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体制、培训、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内容。关世雄、张念宏的《成人教育手册》(1986年)是一本可以供教育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成人教育工作者参考的工具书,涉及国内外成人教育的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农村教育学涉及扫盲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村远程教育等。比如,金慧馨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重点》(1983年)一文中指出教育是提高农业劳动力质量的重要手段;要抓紧抓好农村教育,一定要重视农村教育的舆论,同轻视教育、歧视教师的现象做坚决斗争;应当在全社会造成普遍重视农村教育的风尚,使人人都认识到农村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基础。①黄志超在《幸福乡实行日校办民校》(1984年)一文中介绍了幸福乡的实践经验,提出实行日校办民校,有利于实现农村教育的统一管理,有利于解决当前办民校缺校舍、少师资的困难,有利于提高农民业余学校的教育质量,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农民业余教育事业。②日校可以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增强教师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心,丰富他们的知识,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同时,日校可以使他们得到一定的经济收益。

第三,应用服务。首先,它们均与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特别强调各自学科的经济功能、市场功能或社会功能。比如,王永治、王永江在《必须充分重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1980年)一文中指出职工业余教育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质量,发展职工业余教育;抓好职工培训对我国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推进四个现代化的建设。③王守安与王显润的《职工教育经济概论》(1981年)强调了职工教育对经济繁荣的重要性。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制度研究室的《职工教育与人才培养》(1981年)主要是对职工教育在“四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职工教育的方针政策做了阐述。路云在《智力开发与提高经济效益——山东省威海市职工业余教育调查》(1982年)一文中提出大力发展职工业余教育,要抓职工的文化和技术水平这个基础,从而开发智力,提高经济效益。①其次,它们均以在职教育为主要形式,对学员进行基础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和政治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的全面提高与培养。比如,郑慕琦在《要重视对科技干部的培养》(1980年)一文中谈及正规教育与业余教育的关系,提出国家对业余教育应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来巩固与发展业余教育,并确保其教学质量,发挥业余教育在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加速培养建设人才中的重要作用。②《农民夜校教师手册》(1984年)比较系统地为夜校教师提供办学和教学方面的有关资料。其内容包括“农民教育基本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政治常识""自然科学常识""生活常识"七个部分。特别是"农民教育基本知识"部分的内容比较丰富,既有对教育理论的阐述,又有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还适当地介绍了一些国外有关农民教育的资料。最后,它们均以应用为主,具有实践性、简约性和经验性等特征。比如,赵逸轩、丰邮在《职工教育新貌——介绍常州市职工全员培训工作》(1980年)一文中从常州市的职工培训这个实际出发,介绍其办学形式、初步效果、政策支持等来为职工培训提供经验。③臧永昌的《中国职工教育史稿(1915—1983)》(1985年)是叙述和研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职工教育与干部教育发展过程的专著,从而为实践和理论的研究提供帮助。

四、国外成人教育学科成果的引入异彩纷呈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积极恢复研究国外成人教育实践和理论。这些国家既有美、英、法、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朝鲜、苏联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广泛的国际视野下,先进的理念和经验被介绍进来,尤其是先进的成人教育法律、制度、办学方式更给我国恢复中的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思想解放的一阵清风。知识成果更多地集中在翻译、介绍和学习国外各类成人教育理论上。学者们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兼容并蓄的治学态度,对中国本土的成人教育学科与世界进行接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后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如通识教育、三生教育、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等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和经验。

比如,金岩在《朝鲜的业余教育——边工作边学习的教育体系》(1980年)一文中介绍了朝鲜业余教育的发展状况、类型、教学内容与方法。①陈福星在《法国在职人员的培训》(1981年)一文中指出法国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大力支持在职人员的培训教育,以期发挥在职培训对经济发展的作用。②翁可安在《丹麦的业余教育》(1980年)一文中介绍了丹麦经济高度发达的原因在于科学技术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普及,其中业余教育的发达为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③孙世路的《外国成人教育》(1982年)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外国成人教育的理论、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对美、英、法、德、日、苏联、丹麦、瑞典等国的立法、机构、制度、办学方式、教学原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及国别特色等的介绍与评述尤为详细。它对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工会工作者、经济计划和劳动部门的干部、工厂商店的管理人员了解国外成人教育的情况与经验,进一步办好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为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提供某些借鉴。孙启林在《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与教育发展》(1982年)一文中指出要通过加强业余成人教育,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①王恩发在《成人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苏联人民大学发展概述》(1982年)一文中提出,苏联人民大学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可以发挥成人教育的独特优势,有效地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促进自学和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已经发展为苏联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许人俊在《罗马尼亚的“农业之家”》(1982年)一文中简要介绍了罗马尼亚“农业之家”的办学模式,指出这种教育形式,使罗马尼亚广大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③H·O.别尤勒在《美国成人教育:问题和矛盾》(雷晓春译,1983年)一文中指出了美国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④除介绍国外成人教育发展的境况之外,我国积极寻求与各国成人教育的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刘真在《苏联业余教育和函授教育概述》(1984年)一文中介绍了苏联业余教育和函授教育的发展历程,提到苏联发展业余教育和函授教育的历史较长,经验比较丰富,出现的问题也不少,所有这些方面对于我国发展业余教育和函授教育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⑤王垂芳在《成人教育的国际交流和研究趋势》(1984年)一文中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国相继成立全国性的成人教育组织,而且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建立成人教育学的科学体系。⑥关世雄、张念宏的《世界各国成人教育现状》(1986年)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成人教育发展状况,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体系提供了借鉴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