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研究(1 / 1)

对高等教育学学科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但直到1992年以后才真正受到重视。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的成立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该研究会的前三次研讨会都是以学科建设为主题,广泛交流了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建设的观点,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虽然1997年召开的第四届学术研讨会决定把“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问题的探讨暂时放一放”,把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如何更好地为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实践服务”的问题上①,但此后几年,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有关理论的研究并未中断,仍然不断有各种成果问世。以下对近年来高等教育学学科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关于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在高等教育学学科创建后始终是一个热点问题。在21世纪,研究者对高等教育学的对象问题,或承续前人的观点或提出新的观点,对这一问题的清晰化有所帮助。

(一)承续前人的观点

21世纪初,高等教育学研究者首先继承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观点,研究者的观点包括潘懋元的“本科教育说”,以及在随后的学科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特殊规律说”“三层次说”“现象说”"多维理解说”等观点,具体已在绪论部分有所论述。这些观点主要从高等教育的基础性、特殊性以及应用性、目的性、层次性等角度出发,力图明确高等教育学与其他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区别。

(二)提出新的观点

一些研究者从复杂性科学出发,提出高等教育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作为一个系统的高等教育②;有研究者依照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分类,将高等教育活动型、观念型、反思型三种存在作为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③;有研究者在肯定前期探寻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观点的基础上,细化规律的内涵为既指高等教育的内外部各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指高等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探讨①;有研究者将高等教育活动和高等教育与周边领域的关系作为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②无论研究者是承续前人的观点还是提出新的观点,均认识到正是因为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决定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存在。研究者虽视角不同,观点各异,但都充实了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对象的观点。这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整合,以此彰显和发展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特性和科学性。③

二、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学科性质是建立在学科分类基础之上的对某一学科本质特点与基本形态的界定。在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中,关于其学科性质的界定,至今众说纷纭。学者们对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进行的研究与探讨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对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的代表性观点进行回顾、反思。大体可以分为5种观点,即“应用学科说”④“主要是应用学科说”⑤“应用理论学科说”⑥“应用基础学科说”⑦“基础理论学科说”⑧。在回顾5种观点的基础上,有研究者指出,以上5种观点所反映的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属性而不是学科的性质,其从学科本身的内涵入手,得出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制度学科”①。有研究者指出,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属于社会学科,所以在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中,应该重视人的研究、历史的研究和个性的研究。②还有研究者指出,高等教育学从学科分类视角看,是综合学科,而非单学科或者交叉学科;从学科群视角看,是基础理论学科,研究的是高等教育一般规律;从创建发展视角看,是应用学科,需要走应用性道路;从学科特点视角看,是开放性较强的现代学科,而非封闭的传统学科。高等教育研究者应用“复杂性认识论”来统合对该学科性质的多元认识。③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学者大多从“高等教育学特有的研究对象及其特殊的矛盾性”着眼,从学科门类这一范畴来认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形成了以上不同的认识。

另一方面,从新的视角出发来认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有研究者从高等教育研究兼具教育的基本属性和自己的独特属性入手,指出高等教育学既是社会科学研究,又是应用科学研究,同时还是综合科学研究。④有研究者从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关系入手,指出高等教育学学科和其他外部学科是邻居,与教育学学科是母子,又是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母体学科。⑤有研究者从高等教育学的特征入手,指出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功能分类上具有基础性和理论性,理论来源上具有多科性和开放性,研究内容上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研究目的具有普适性和践行性,上述特征反映其学科性质。①有研究者指出,高等教育学更多的是兼具经验科学与规范科学性质,具有两类科学特点的学科。其中,学科的经验性特点所追求的是事实判断,强调的是价值无涉和客观事实,也就是学科研究过程中尽量排除或减少人为(如研究者等)的主观影响。而学科的规范性特点所注重的是价值判断,主张的是彰显价值和形成规范。②不论研究者的视角如何,可以看出他们均认为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在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认识上,大多数学者坚持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强调要把抽象的高等教育学理论通过中介环节,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知识与方法,以指导实践。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观点确实有从功能的角度出发而非从本质出发来认识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的嫌疑。功能与本质不能等同,因此,这些观点只可能是在反映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关于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仍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反思,以形成更正确的观点。③

关于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认识的多样化,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多种观点促使不同特色和不同风格的高等教育学著作问世。④目前,主要的3种观点都已经有代表性著作问世。有学者预测,21世纪将出现3种性质的高等教育学:第一种是基础理论性质的,第二种是应用基础理论性质的,第三种是基本上属于应用学科性质的。他认为,纯粹基础理论性质的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势头可能不及后两种性质的高等教育学,因为这种高等教育学往往与普通教育学的基础理论部分或普通教育哲学重叠或交叉,很容易搞成高等教育哲学或高等教育原理,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应用基础理论性质的高等教育学在21世纪很可能与当前基本属于应用学科的高等教育学分庭抗礼,而基本属于应用学科的高等教育学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将是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的主流。①

三、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关于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者主要形成了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活动、高深学问、知识、办学育才、教师、大学生、课程、媒体或影响(泛指联结师—生的各种材料或关系)、学科、专业、教育基本理论等多种认识。②有的学者从逻辑起点出发,开始了寻找逻辑终点的研究,提出逻辑起点是学生,终点是教育目标。③有的学者则提出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教育基本理论,其逻辑终点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也即关于高等教育的概念、原理体系,是在高等教育认识领域对教育基本理论的扬弃和动态发展。④还有研究者指出,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高深知识与社会的关系。⑤也有研究者从知识和人这两个因素入手,认为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就是存在于它本身的存在的关系之中的高深学问知识与人二者的共存。从教育起始于人与人、人与知识关系的逻辑起点与高等教育起始于人与人、人与高深知识学问关系的逻辑起点出发,就很容易走进什么是教育、何谓高等教育、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本质各是什么、教育为何复杂等有关哲学层面的本原问题。⑥

中国学者主要围绕“三个核心”来建立高等教育学的学科逻辑体系的:一是以知识为核心,强调学科的知识取向,力图充分反映高等教育学学科知识的本来面貌和全部内涵,以构造学科丰富、系统的认识;二是以“人”为本,强调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本质追求,体系构建主要是以人为中心的实践活动体系;三是以社会发展为目的,强调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取向。这是从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出发的,以此构建的体系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工具性。学者对于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虽然尚未形成共识,但是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走向成熟和深入的重要表现。

四、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学科都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的学科体系。所谓学科体系,即表达学科理论的概念系统与框架结构。形成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建立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科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①对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探索是多年来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点。研究者主要从理论上探索学科体系和通过编写著作的实践活动来进行。

(一)理论上的探索

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探索主要从学科体系构建方法及尝试提出学科体系的构建方向来进行。

1.学科体系构建方法

不少研究者就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方法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观点。有研究者指出,构建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方法主要有问题系统论、范畴水平论、方法论角度、宏观中观微观论、逻辑起点论、基本分析单位论、“三系统”论、公理化方法论、实践经验论9种。①不少研究者对这些构建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评价。有研究者质疑公理化方法论,指出在高等教育还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未得到探索的情况下,急于去找这样一些所谓定义、公理是行不通的。虽然有些构建方法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进展,但是关于构建学科体系的方法到底哪一种更合适以及能更好地构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仍得不到研究者的一致认同,仍是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2.尝试提出学科体系的构建方向

潘懋元指出:“一门社会科学的学科,可能有三种相互联系的不同体系:第一,理论体系;第二,知识体系(经验体系、工作体系);

第三,课程体系(教材体系)。”②我国高等教育学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已经得到比较完善地构建,如何构建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一直是学者探索的一个方面。有研究者从周边学科得到启示,认为可以构建“线状理论体系”③。有研究者从一门理论科学走向成熟需要经历积累材料、整理材料和掌握材料入手,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仍处于积累材料阶段,这需要我们形成和确立能反映时代要求、体现高等教育精神、整合有价值理论资源的高等教育学观念。④

(二)实践的努力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者通过编写著作等实践活动来探索学科体系的构建。2000—2018年编纂出版的著作,我们查阅了29本。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一开始就以建立学科为目标指向,建构高等教育学学科逻辑体系是高等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是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一项神圣任务。因此,它对高等教育学学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①自学科建立之初,中国学者不仅积极从理论上探索学科体系,而且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初步构建起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通过考察,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构建学科体系已成为中国学者发展高等教育学的重要目标指向。虽然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构建不可能通过一本著作来实现,但是学者们通过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奠定了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总体来看,其主要有以下5种方式:①以逻辑起点来构建体系。从逻辑起点出发,层层推导,逐步展开,从抽象上升为具体,构成严密的逻辑系统。②以问题系统来建立体系。确立学科的基本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表述,引申出与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最终构成一个多层次、联结高等教育各方面主要因素的问题系统。②③从方法论角度来建构体系。体系应由存在论、本质论、实践论三部分组成。③④范畴水平论。即先确定高等教育学的范畴,再依据逻辑演绎的轨迹,形成系统的范畴体系。⑤实践经验论。摆脱过度思辨的方式,在事实研究的基础上,解释一般原理和规则。④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基本得到确立。

第二,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潘懋元较早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理论上的思考,提出高等教育学可能有3种相互联系的不同体系,即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由于缺少学科基本理论研究以及构建学科体系所必要的基础,学者们依据高等教育工作体系而构建,所形成的学科体系经验成分仍然比较大,基本上属于工作体系,距离理论体系还有一定距离。

第三,体系构建方式基本上是“由普通教育学而高等教育学”。体系大多是从普通教育学移植过来,只是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有所增删,总体内容未离开普通教育学的框架。高深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有其独特特点,对高深知识的研究要摆脱普通教育学的框架,从高等教育实践中获取有益经验,以此来构建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才能体现出高等教育学的独特性。

第四,已开展元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最早提出将“元高等教育学”这一概念引入高等教育研究的是朱国仁。进入21世纪,研究者对元高等教育学的看法不太统一。有研究者认为,高等教育学元研究的哲学基础应定位于实践哲学。①有研究者指出,元高等教育学不直接关注具体的高等教育现象,也不直接提出理论、构建体系,而是以已有的高等教育理论、体系、方法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理论、体系、方法的正当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原有学科方法的基础上引进逻辑论证和语言分析的方法,把原来对高等教育学学科零散的反思和研究综合到一个更大的背景框架中,可以随时分析学科理论的缺陷,帮助寻找改进高等教育学学科的路径和发展方向。②

总体而言,学者们普遍重视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问题的研究,并自学科创建伊始即着眼于高等教育学学科群的体系建设。学者们通过高等教育学著作,对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做出了一定探索。这些著作大多是教材体系,更多应称为高等教育学教材,目的在于培养高等教育学人才,更多是被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的。近年来,通过学者的不断探索,已出现了为研究而著的高等教育学著作,如刘小强著的《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关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反思》(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方泽强著的《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等,未来关于学科体系建设的研究将走向多元。

笔者在1998年对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文章于现在看来,仍有启发意义。全文如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学科体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建设和发展,高等教育学作为我国新时期教育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也得到初建和发展,并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构成了以高等教育学为主干的庞大的学科体系(或学科群)。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更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发展,迈向21世纪,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做一初步的回顾与反思。

1.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必须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高等教育学之所以能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建并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以其为主干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其原因之一,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立足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去创建并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正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具有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较充分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才面向我国新时期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去寻找高等教育学科的生长点和发展动力;才敢于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高等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去寻找高等教育学科生成和发展的参照模式,进而促进了高等教育学科在我国的创建、成熟和发展。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学科生成和发展模式。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以一种超前意识或战略眼光去审视、构建和发展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使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时代特色。

2.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体现中国特色

从高等教育学科在我国新时期的创建和发展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学科是在中国本土产生与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几乎所有的高等教育学科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借鉴和吸收了国外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但我们一直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科作为基本目标,立足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进行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必须进一步把对国外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引进和吸收工作与中国化过程结合起来,立足我国实际,引进、借鉴和创新。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应进一步把中国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目标。这种中国化不是另创一套学术规则,拒斥与世界学术的对话,而应在遵守国际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在内容上建构具有本国特色的思想和理论,建立起中国高等教育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架构,在躬行国际化的同时,追求中国化。这种中国化的目标就是要为解决中国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教育问题服务并积极参与,进而影响国际教育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欧美教育学科的发展与走向。

3.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必须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充实和完善高等教育学交叉学科的建设

从我国新时期构建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来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高等教育学这门基本学科分化出来的分支学科,如大学德育论、大学教学论等;第二类是高等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如高等教育管理学等;第三类是应用高等教育学理论以研究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所构成的学科,如高等工程教育、高等师范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需广泛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因而高等教育学交叉学科在我国的创建和发展,适应了当代科学技术既分化又综合的发展趋势,彻底突破了就高等教育论高等教育的藩篱,大大扩展、开发了高等教育学科领域,确立了高等教育学与其他学科广泛沟通与交流的基本形式,形成了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多元化格局。高等教育学交叉学科不仅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独具的功能奠定了自己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生存的坚实基础,而且还以其巨大的涵盖性和自生殖能力迅速扩大了自己在整个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影响和对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

然而,高等教育学交叉学科在我国的创建和发展还存在着不加改造地照搬其他学科的内容(尤其是概念、体系、方法)并人为或随意地创造学科等问题。这严重地影响了高等教育学交叉学科在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当前我们在进行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时,必须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学交叉学科生成和发展的条件、机制和动力,加强各门学科研究组织与研究人员之间的通力协作,共同探讨高等教育学交叉学科新的组织方式和新的运动形式。

4.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必须深深扎根于改革实践

高等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从总体来看都属于应用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除了诸如高等教育哲学、高教史、比较高等教育学等基础学科外,其他学科与实践都有着直接的联系。近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创建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围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不断提出的实际问题进行的,并较好地总结了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实践经验的结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建立,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将越来越存在大量令人感到疑虑、困惑并急待认识和解决的问题。例如,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等。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中,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会获得源源不断的丰富资源。

然而,任何学科都有其自身的逻辑体系,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有规律。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它对高等教育实践的解释、指导和预测功能的层面上,还必须重视确立“体系意识”。具体来说,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中,我们也要以学科本身的需要为出发点,更多地关注其自身的建设,从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学科的自我构建。

在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问题的研究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正是并行地向前发展并相辅相成的,力戒两者脱节现象的发生。

5.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必须尽快探索并解决科学化问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学科建设的科学化问题就已提出,并试图去解决,但时至今日,我们尚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自1983年被确定为一门学科以来,高等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虽然已成为教育学科体系中较活跃并富有生机的学科,但毕竟尚处于正走向成熟的境界。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科学化水平尚不高,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高等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来看,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必须具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把握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学科发展方向。我国高等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尚无比较一致的共识,尚未完全确定。

第二,从各门高等教育学科的概念来看,一门独立学科确立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有该门学科自己的概念和概念体系。“明确概念和术语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明显趋势。”但各高等教育学科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概念内涵模糊、下定义违反逻辑规则、盲目引进其他学科概念、滥造新词等问题,尚未形成独立、明确、成体系的概念。

第三,从高等教育学科的体系构建来看,形成完整的理论结构或体系是一门学科成熟并走向完善的主要标志。我国目前已形成的高等教育学科虽然已显露出一定的体系,但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即使是作为高等教育科学母学科的高等教育学,也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体系基本上是普通教育学与高等教育特点的相加,存在着把普通教育学简单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弊端。

第四,从高等教育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看,具有独特的研究方法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由于高等教育现象的复杂性,需进行多学科的研究,但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中,关于学科研究方法尚缺乏深入探讨,因而我国高等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在研究方法上尚存在不考虑高等教育问题的特殊性、简单化地照搬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尚没有依据高等教育问题的特殊性,对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加工或改造,并由此构成方法系统,形成高等教育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

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很多分支学科才刚刚建立,研究主体素质结构不尽合理,高等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研究视野狭窄,不能很好地移植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等,我们应针对这些问题,积极有效地加以解决。例如,高等教育学科的性质、对象、体系、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等,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改造、建设和发展,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我们应该形成一套自己的比较系统和完整的学术规范和体系,建立起高等教育学科固有的对象、概念或范畴、原理、研究方法和手段,从而使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在现代教育学科体系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并参与国际竞争,为世界教育科学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①

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自高等教育学学科创建起,学界始终关注这门学科有无独特的研究方法这一问题。对这个问题,学者们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认识:一是高等教育学没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二是高等教育学应当有特殊的研究方法。①

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学并没有自己特有的方法,它主要是借用了教育研究的方法,而教育研究方法又是借用了通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某些自然科学研究方法。②还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学“不是以某种特定的方法来建立的……在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了解决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往往需要运用到几乎所有其他学科的有关方法”。“简言之,高等教育学本身并没有一种特殊的方法。这一点也可以推演到整个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本身是没有一种独特的方法的,它要借助所有其他学科的方法和原理。”③

进入21世纪后,为突破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瓶颈,多数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必须从其他学科中广泛吸取。潘懋元对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做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尝试性探索,提出“高等教育学的独特研究方法可能就是多学科研究方法”④。有的学者提出新制度主义方法论,即将组织理论与制度主义理论结合起来,从内部及制度环境两个方面来解释高等教育的演变等。⑤还有学者提出了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现象学路径的方法论,即从具体的高等教育问题入手,对高等教育具体“事实”进行描述分析,并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内涵和高等教育主体的意义、情感和兴趣,以及它们之间奠基关系的一种研究取向。现象学具有的自明性的理论品质表现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即为“面向高等教育本身”的精神气质,适用于高等教育生活世界的特性和如其所是的描述方式。这有利于高等教育研究摆脱依附,回归高等教育本身。①这些方法无疑为我们提升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品位、拓宽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视域、深化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深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必要的基础。

有学者提出,在现实中,高等教育学一贯提倡用更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实际上却在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工具,甚至可以说对于成果与工具的依赖超过了方法和思想本身。仅仅追求所谓方法,其最终的结果都会被实用主义和功利心态所俘虏,追求“更科学""更实用”的高等教育学反而会距离科学越来越远,高等教育学自身的解释力与想象力亦会大打折扣,这也是社会科学诸多学科走过的弯路。②在学科发展中,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借鉴、移植另一学科方法不可避免,但要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高等教育学学科的表达方式需要拥有原创于本学科且具有学理性、专业性的适切的新术语。③

六、高等教育学的中国特色

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者特别重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针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研究者相继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建设一个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学派”④等命题。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者仍在一直努力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指出要在中国立场下进行高等教育研究。针对高等教育研究中依附理论的不合理性,有研究者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是在中国本土产生与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从他国引进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紧密追踪中国高等教育的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重视学科建制,和西方高等教育的‘问题研究’取向有明显不同。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和西方高等教育理论建设的重要区别”。①还有研究者对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的指导思想、研究对象、特征、背景、底蕴、研究素材、参照体系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