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初创阶段高等教育学学科的人才培养(1 / 1)

我国高校实现育人职能的基本途径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培养专门人才,就要依据学科划分来设置专业。根据我国的专业、学科目录规定,高等学校在本科层次开设教育学专业;在研究生层次开设教育学,下设10个二级学科专业,或自主设置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研究生作为各门学科建设的后备力量,应受到高校的重视。高等教育学的人才培养进展可以反映这门学科的建设情况。

一、初创阶段高等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

改革开放后,国家恢复研究生教育,刚刚有起色的高等教育事业急需培养大批高等教育学的专门人才,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高等教育学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全面铺开是下一阶段的事。在这一阶段,厦门大学开始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我们对厦门大学人才培养问题做重点考察,以此来展现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的进展情况。

(一)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起步由两方面推动:一方面,当时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年龄老化,随之带来研究产出的减少问题。在急需大力开展研究工作、以理论带动高等教育实践发展的情况下,为保证研究的持续进行,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注入活力,有必要开展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另一方面,为了创建高等教育学学科,并能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学,就需要为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储备力量。因此,潘懋元等人开始筹划高等教育学的研究生培养工作。

鉴于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没有高等教育学硕士点、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与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协商沟通,确定开展研究生的合作培养。合作内容主要是厦门大学招收的研究生第一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培养,主要是课程学习,后两年由厦门大学培养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该方案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支持,两所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并着手具体工作。

1981年秋,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招收了国内第一个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魏贻通,后又招收胡建华、陈列、张国才3位研究生。根据合作方案,4人第一年被送往华东师范大学学习。①

1983年12月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二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专业名单》,厦门大学、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获评硕士学位授予点。潘懋元被聘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导师。

1984年,第一届和第二届的4位研究生回到厦门大学上课,并开始撰写硕士学位论文。1985年4人毕业,成为中国第一批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形成

我们继续以厦门大学的研究生培养为例进行考察。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一直是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的工作重点。在招收的4位学生于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之际,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实际,根据中央的教育方针,借鉴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出第一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该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等部分。

1982年的方案制定出来以后,在潘懋元的主持下,研究室教师对培养方案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于1983年3月制定出一个新的方案。与1982年的方案相比,新方案做出了以下修改和完善。

第一,对培养目标进行了修改,提出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及其在德、智、体三方面的具体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能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①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自觉遵守纪律,爱护集体,服从国家分配。

②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要求: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独立开设一门高等教育主要课程的能力和从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书刊的阅读和译述。

③身体健康。

第二,将培养年限由原来的两年改为三年。其中,第一、二年,以攻读学位课程和教学实践为主;第三年,以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为主。

第三,第一次提出了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式。

①根据培养方案要求,从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指导教师应制订每个研究生的研究计划,并指导研究生根据培养计划拟订个人学习计划。

②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研究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联系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问题,尽可能反映高等教育领域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③研究生的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指导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培养过程都应重视研究生智能的发展。

④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教学实践、论文工作都要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

⑤加强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公益劳动。⑥关心和保证研究生的健康,研究生不排体育课,但应有适当的体育锻炼时间。

第四,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许多新课程。专业必修课增加了高等教育专题研究,以使学生更多地关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同时,为了保证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将原来的4门专业必修课“青年心理学”“高等学校管理学”"高等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指定为学位课程。指定选修课由原来的2门增加为6门:“马列主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发展史”"教育经济学""现代外国教育思想流派"“青年心理专题研究”“专业外语”。非指定选修课由原来的3门增加为7门以上:“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自然辩证法”“计算机应用”“第二外语”、1门自然科学及其他课程。

第五,规定了教学实践的具体形式和要求。规定研究生于第二学年的第一、二学期,应有180学时左右的时间参加教学和行政管理实践。

①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形式参加各种教学活动,试教本专业某门课程的某些章节内容或参加辅导工作。

②行政管理实践:参加高级(校)领导部门的某些活动,了解并熟悉行政管理工作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第六,对学位论文提出了严格要求。

①学位论文选题之前,应有严格的科研基本功训练。

②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经过师生共同研究确定。

论文题目确定后,提出论文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规定的进度开展研究工作。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

③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反映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对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④学位论文工作,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但必须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⑤学位论文完成后,在导师和导师组的主持下,进行公开的论文报告和答辩,接受导师和有关专家的评论和审定。

研究生至少修满32学分,完成学位论文,通过本专业硕士学位课程的考试和硕士论文的答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评定合格者,授予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①

1983年的培养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研究方向明确。“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同教育实践下,学者们的理论研究方向各有不同,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所培养的人才是建设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人才,因此要首先明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在总的方向下开展理论研究,这样有助于不断形成成果,达到培养的最终目的。

第二,培养目标定位清晰。厦门大学的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目标是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开展理论研究,进行高等教育学教学工作,体现了理论人才和实践人才培养的统一。

第三,课程设置体现了潘懋元的高等教育学学科思想。高等教育学需要从历史发展、实践经验和多方比较中进行研究,三者共同作用于高等教育学的知识理论生成。该方案的课程设置是潘懋元的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1983年制定的培养方案在实施后多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至今已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

二、初创阶段高等教育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成效

成效是指所获得的好效果和功效。考察高等教育学学科人才培养情况,其取得的成效包括两方面:一是培养了一批高等教育学研究者和建设者;二是推动了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

(一)培养了一批高等教育学研究者和建设者

开展高等教育学学科人才培养,即研究生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教育的一般目的——实现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目的。具体到高等教育学层面,就是为高等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培养出进行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和开展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人才。从这个方面说,在20世纪80年代初,高等教育学学科尚未正式创建之际便开展高等教育学的人才培养,是在为高等教育学准备学科的建设力量,对创建高等教育学学科具有重要意义。事实证明,经过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人才能直接参与到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工作中,反映出人才培养取得了好的成效。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的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是具有首创性的,为后面诸多高校的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对他们陆续开展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了鼓舞作用。这些高校的高等教育学人才在学习研究和工作中直接推动了学校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我们考察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者,其中具有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学者占有很大比重,这些学者对高等教育学的贡献是巨大的。我们从高校的后续发展和学者的个人发展中可以看出,开展高等教育学的人才培养是必要的、有益的,也是成功的。

(二)推动了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

既然提到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我们就要回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来展现这一成效。

第一,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课程学习。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在1983年4月制定的培养方案中对4门学位课程进行了介绍。

在课程设置中,高等教育学、青年心理学、高等学校管理学和比较高等教育在当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研究生教育就要求教师们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和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来生成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与后来陆续出版的著作相比,其课程内容安排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后来的高等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论文写作。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的前两届共4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题目分别如下。

胡建华:《新技术革命与高等学校职能的变化发展》(导师:潘懋元)。陈列:《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导师:潘懋元、吴丽卿)。张国才:《菲、泰两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供求问题探讨》(导师:潘懋元)。

魏贻通:《论高等教育管理的性质特点》(导师:潘懋元、王增炳)。

这4个题目都是基础理论层面的研究,分别属于高等教育学、大学教学论、比较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学。这些研究成果对后来的高等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工作将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培养对象既是高等教育理论的学习者,又是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者。直接培养建设高等教育学的专门人才,是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的一大特点。

第三,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对高等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等教育系统工作,实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这些研究生始终从事高等教育领域的工作,他们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