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初创阶段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研究——以《高等教育学》为载体(1 / 1)

学科初创阶段,投入学科理论体系研究的学者并不多。我们对于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研究,仍以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为载体,系统分析这部历史之作的体系与内容,对彼时学者们关于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

一、《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从全书内容看,“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说”和“高等教育特点论”是全书的理论基础,许多理论和观点是在这两个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一)“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说”

在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来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后,潘懋元对如何把握教育规律、如何遵循教育规律进行了深入思考。

潘懋元指出,教育存在两条基本规律,一条是教育外部关系基本规律,指的是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整个社会系统及其他子系统——主要是经济、政治、文化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简称教育外部规律;一条是教育内部关系基本规律,指的是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内部各个因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简称教育内部基本规律。①此后经过对内外部关系规律再做解释和充实,其具体表述最后确定为:“教育必须受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②“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③

在总结“两条规律”时,潘懋元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原理和系统论思想,使得这一学说具有浓厚的哲学意味。张应强指出,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研究开了从教育外部关系来研究教育,特别是研究高等教育的先河。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也是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理论问题,其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意义自不待言。④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说”为《高等教育学》的编写和高等教育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高等教育学》第二章指出了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并对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阐述,随后几章分别论述了教育内部关系规律和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所涉及的论题。例如,教育内部关系涉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问题、课程设置问题、德育问题,进而如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而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涉及教育的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问题,高等教育改革中政治、经济、文化的各种交互作用问题。这些构成了整个高等教育学学科的主体内容。⑤

(二)“高等教育特点论”

在《高等教育学》中,潘懋元指出,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具有特殊性;研究高等教育,需要抓住主要的特殊问题、特殊矛盾,以掌握其特殊的规律。其中,应当首先抓住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许多特殊问题,是直接或间接由基本特点所派生的”①。

《高等教育学》指出,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基本特点如下。

一、性质、任务的特点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

二、教育对象的特点

一般全日制大学本科学生的年龄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他们的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②

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构成了“高等教育特点论”,为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我们从高等教育的几个方面来看这两个基本特点的作用。

大学教师的作用、任务和大学教师队伍的管理组织等,是由基本特点而来的。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大学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不同,大学教师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承担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活动三项任务。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同时,高校对师资的培养和管理,也是基于高等教育在社会中的性质和大学生的特点而来的。

教学过程体现出高等教育的特点。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教学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基本途径。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包括:明确的专业目的性,或称职业倾向性;对大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独立性有更高的要求;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高等学校教育过程的特点,是从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所派生的。”①

大学课程是根据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以及教育对象的特点来设置和安排的。高等学校的课程由共同课程(或称“公共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组成,或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是根据对培养对象培养要求的侧重点来划分和安排的。在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贯彻“少而精”原则,考虑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大学生的接受能力。

高等学校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原则同普通学校是一致的。但由于专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不同于中小学生,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的理论来源于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避免把高等学校的教学中学化。现场教学、自学指导、科研训练等都是具有独特性的。

高等教育学体系的构建也是从基本特点而来的。“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根据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参考教育学的一般体系,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学的基本体系首先应当论述高等专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专业设置原则和专业培养目标,受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基本特征和教育者的职责任务;其次,应当论述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在高等学校实施中的任务、过程、内容、方法、形式等等;再次,论述高等教育工作的组织制度、领导、管理及其方法。”①

关于高等教育基本特点应用于高等教育的例子还有很多,潘懋元的多数高等教育理论是在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学说和“高等教育特点论”的指导下提出的,对高等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二、《高等教育学》的体系

《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部教材,其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最初形态。这一体系的完整与否、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建设。

潘懋元在书中对高等教育学的基本体系和研究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高等教育学的基本体系首先应当论述高等专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专业设置原则和专业培养目标,受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基本特征和教育者的职责任务;其次,应当论述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在高等学校实施中的任务、过程、内容、方法、形式,等等;再次,论述高等教育工作的组织制度、领导、管理及其方法。

对教育学来说,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分支学科,它所研究的是高等教育方面的特殊问题,揭示高等教育活动的特殊规律;同时,高等教育学对于次一层次的分支学科,如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大学生心理学、大学各科教学法、高等教育发展史、比较高等教育学等来说,它又是一门综合学科。它不可能详尽地论述各方面的具体问题,如高等教育投资与经济效益的具体计算方法,高等教育各部门的工作方法,文法财经、理工农医各类型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等。它所研究的是高等教育这一领域中一般的、共同的规律。考虑到本书读者未必都学过教育原理或普通教育学,本书还适当地简述了教育的一般原理。①

按照上述思路,全书除绪论外,分为四大部分18章。各部分及其下各章的内容简述如下。

绪论:阐明了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以及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部分:总论。主要对高等教育的性质、任务、目标以及组成人员教师和学生等分别进行论述。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根据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论述教育的本质属性、基本社会职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以及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论述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专门人才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高等教育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任务和作用、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当前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第二章: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介绍马列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论述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在此基础上阐述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回顾《高校六十条》关于培养目标的规定,分析正确处理红与专、政治与业务、学习与健康的关系,最后探讨各类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第三章: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论述大学生的一些主要身心发展特征:生理发展的特征,智力发展、自我意识以及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第四章:大学教师。阐述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大学教师的任务与修养、大学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学衔制与教师工作量制度、大学教师队伍的结构以及教学研究室等。

第二部分:分论。分别阐述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过程的原理、原则、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包括第五章至第十二章。

第五章:教学过程和原则。阐述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除了简述作为人类认识过程特殊形式的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基本规律外,还着重研究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以及反映高等学校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

第六章:课程论。阐述高等学校课程的基本理论,分别论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或讲义在教学上的意义,编制与运用的原则与方法。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概述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分别以教学形式的类型为纲,阐述相应的教学方法,并总结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改革。

第八章:高等学校学业的检查与评定。在分析学生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意义基础上,分别阐述检查与评定的方式、方法,以及检查与评定后的分析和处理。

第九章:教学手段。在论述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意义的基础上,简介若干种常用的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具的作用,并论述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和建设。

第十章:共产主义德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分别阐述高等学校德育的意义、任务、内容、原则、途径、方法和组织。

第十一章:大学生集体组织与教育。阐述大学生集体组织以及高等学校课外活动的特点、作用、形式、工作内容等。

第十二章:高等学校的体育与卫生。阐述高等学校体育的任务、作用和原则,简介高等学校各种体育活动的形式及其要求,并论述高等学校的卫生工作。

第三部分:体制。包括学校体制和管理体制,概括论述重要的制度及其理论根据。包括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

第十三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在介绍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和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上,阐述了高等学校学制的现状和我国高等学校学制改革的原则与趋势,探讨了大学招生制度和成人高等教育。

第十四章:研究生教育。阐述研究生教育的意义及其特点,探讨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论述研究生教育制度、机构以及学位制度。

第十五章:科学研究。在阐述高等学校两种职能的基础上,探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任务、组织原则、方法以及高等学校科研体制和管理。

第十六章:高等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概述高等学校领导与管理的一般原则和主要内容,包括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的职能及工作内容,领导与管理工作的重点与方法。

第四部分:历史与方法。探讨高等教育发展简史和高等教育学

的研究方法。包括第十七章和第十八章。

第十七章:高等教育发展简史。阐述高等教育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中外古代的“大学”和中外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第十八章: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论述高等教育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研究高等教育学的指导思想与科学态度,在此基础上介绍几种常用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对首部《高等教育学》的知识体系进行考察,我们可以认为这部《高等教育学》具有两方面特点。

一方面,《高等教育学》凸显了高等教育的独特性。我们将《高等教育学》与1957年的《高等学校教育学讲义》进行比较,或与教育学教材相比较,能够看出,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潘懋元等学者对于高等教育的思考更为全面,受普通教育学的局限已经有所减少,体现在对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这些研究是高等教育所特有的,体现出了高等教育的独特性。正是因为其独特性,充分说明高等教育学非普通教育学所能囊括,高等教育学的创建并非为“学”而“学”,而有其内在的逻辑性。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学》具有很高的学术性。《高等教育学》所论述的内容都是经过社会主义实践检验的内容,所列的数据、图表等完全符合教材编写的规范。《高等教育学》对理论的概括、总结和凝练,对高等教育开展的系统研究,在高校的干部和教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学》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研究,以及自身呈现的总论、分论、体制、历史与方法的知识体系,明确了高等教育学的范畴,使高等教育理论具备了学科创建的要素,学科创建具备了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