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赤子情怀(中)01(1 / 1)

国色重庆 何建明 2918 字 3个月前

那人点头了。脸有些红了。

书记说,那好,我再问你:你学过国家有关的计划生育法律文件精神吗?

那人的脸一下就白了。

书记的脸也跟着严肃起来,说:国家允许一对夫妇生一个小孩。我们重庆市对农村特別是山区的那些家庭缺少劳力的最多允许生两胎。你家生了几个?3个吧?是违反政策吧?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知道要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吗?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还想获得移民资格,还想伸手向国家要钱,你自己说有没有理?

那个移民的头昂扬了几年后,此刻终于垂了下来。

最难最难的是政府——在三峡库区,我们到处可见舍小家顾大家,愿为三峡作贡献这样的口号。这里的大家自然指的国家。咱中国老百姓听惯了国家这个词,国家在他们的心目中是神圣的代名词,是庄严的代名词,是幸福和兴邦的希望,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障。

但国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国家也是有人支撑的一个机构和一个群体组织,它只是由无数个百姓的小家组成的大家而已。俗话说,各家都有各家的难事,自然大家也有大家的难。在三峡移民问题上,大家其实绝不比百万移民的小家难事少。

三峡移民最难最难的是国家和政府。

先说说为啥一项谁都知道利大于弊的工程要拖了几十年才兴建?

当然是国力问题。

然而国力问题是唯一的吗?否!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没有一个被全民族接受的振兴大中华的战略,没有一个这样的战略下的精心论证的科学方案,有了国力也照样不可能上马三峡工程。

关于三峡工程的问题,儿任国家当家人几乎全都耗尽了精力,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人,但他最终还是没有实现高峡出平湖的宏图大略。只有邓小平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在全国各行各业都有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决断三峡工程早上比晚卜.好。只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现了三峡工程的建设。而第三代领导如果没有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的铺垫与准备,即使再过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三峡工程照样不可能动工。

三峡丁皿程的难,难在工程技术之外的事上。

就百万移民一事,国家的难比百姓想象的不知要难多少!

就一个到底应该移多少人的问题,便够国家难的了。

早先的方案是尽量少移,因为过去的50年间证明,凡一次重大的工程移民,几乎都留下了擦不完庇股的烂事,忧白了多少民政干部和领导人的头发!为了处理这些移民的后置问题,国家的钱像在填一个无底洞……

少移民就是好?!

绝对不见得。少移民就会使本来可以发挥巨大库区容量的三峡工程变得不伦不类。要想发挥三峡枢纽巨大的水力资源作用,就必须把水库蓄水位往上提,提得髙高的。于是,移民就这样变多了。

三峡工程决定了它必须是大量移民的伟大工程。

于是,国家在这样不可更改的客观面前,开始考虑尽量少让淹没区的移民们背井离乡,中国人对故土的恋情甚至超越于任何一种人间的情感。就地后靠的思路正是鉴于上面的因素一完全的一个为民着想的思路。

然而,三峡地区本是山高水险之地,可耕面积人均不足1亩,三峡水库所淹没的正是原先老百姓们耕种的最好的土地,大片的沃土在此间**然无存,本就缺少耕地的库区更是无地可耕。土地是农民的**,没有土地的农民只能沦为孤苦的难民。难民多了,国家还能稳定?政权还能巩固?

其实,根据卫星航测,三峡库区可耕面积应该能够至少达到1000万亩,真正淹没的仅几十万亩。不过,老百姓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可耕面积和实种耕地之间是需要时间的,即一块山冈乱石坡,你要让它成为有粮可收的耕地,没有三五年恐怕难成现实。

矛盾就这样出来了。国家得想办法。

国家也终于想出了办法,而且办法想得非常非常之早,就在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尚在一遍又一遍地无尽地论证时,试验在后靠的山冈上开垦种植柑橘的战斗早已拉开。

还好,白花花的银子扔在那些乱石山冈上真还种出了郁郁葱葱的果树,适合三峡地区生长的柑橘林让移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与安慰。于是种柑橘成为一项缓解移民生存危机的措施被广泛推广,但时不多久,真正的大规模移民开始时,市场经济的风暴突然把三峡移民的柑橘致富梦吹得一干二净:土生土长的柑橘哪能打得过洋货洋果?就连本国本省的水果也可以将屈原老先生千年传下的柑橘打得稀里哗啦,一分钱不值!

移民们哭了。国家更在哽咽。

办法还得重新想。

于是,新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中有了这样十分醒目的内容农村移民应当以发展大农业为基础,通过开发可利用的土地,改造中低产田地,建设稳产髙产粮田和经济园林,发展林业、牧业、渔业、副业等渠道妥善安置;有条件的地方,应当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二、三产业……是啊,有条件的地方当然好办,问题是三峡库区真正有条件办二、三产业和乡镇企业的实在不多。―至于其他诸如可利用土地、稳产髙产粮田等等都不易有嘛!

即使上面的都有,田有,地有,乡镇企业也有了,二产三产也有了,突然有人提出一个更大的问题:三峡库区不能再走过去一些水库的老路,千万不能让这一伟大工程和伟大的水库成为一个人畜满患的大粪池,保护环境是三峡水库和大坝的根本。

好嘛,国人的环境意识都加强了,好事一桩!可百万移民都后靠到山上去了,三峡水库必定带来生态的严重后果!

国家又出现了一个大难题。为了解决未来三峡水库环境问题,总理一出手就是几十个亿人民币!但这还是解决不了一个根本问题:库区百万移民问题。

就地后靠便成了问题中的突出问题。专家们的尖锐意见,就差没当面指着国家领导人的鼻子说话了。连国外的好友和敌人也跟着对此问题大加评论,比讨论自己家的事还起劲。

迁!迁出库区!国家经过反复论证和思考,决定二期甚至三期的移民尽可能地外迁到他乡。

开始是在本县本市本省解决,后来本县本市本省也不好解决了,就决定迁移到其他省去。

选哪个省?自然首先想到了人口少土地多自然条件还比较好的黑龙江和新组织外迁移民吧!于是经过千动员万动员,总算组成了首批赴新軀的移民约2000余人,去黑龙江的也有几千人。

新疆是个好地方,满地的葡萄香又香,还有那姑娘美如花……巫山等地的2000多三峡移民,怀着美好的向往不远万里,到了新疆。果然不错,因为他们到的时候是8月份,正是新疆最美的季节,姑娘也确实美。移民们感到特别的新鲜,看惯了峡江的水和山,再看看新躺的天和云,真的让移民们心都乐开花了:那天真蓝真蓝,那云白得像女人的酥胸……有人写信回来这么说。

可是,这2000余人在不到第二年的开春时节,他们无一例外地全都回到了库区。怎么回事?不是好好的嘛!咋都回来了?

龟儿子,啥好嘛!回来的移民们拍着身上的寒气,说:那不是我们南方人待的地方!冷得出门撒尿都成冰棍了不说,我们一年四季干惯了活哪有闲得着的时间。可新疆倒好,一整个秋冬全都窝在炕上连个家门都不出,那日子老子没法过!

原来如此。

黑龙江方面情况基本一样。

试点外省市区的三峡移民全军覆没。

怎么办?往哪儿迁移才能走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国家面前又出现了难题。

既然三峡工程是有利于全国人民的事,理当那些因三峡工程而得益的长江中下游省市在安置三峡移民方面做贡献。对,长江中下游省市又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安置一定数量的移民应该不成问题。三峡移民到了那些地方日后发展和稳定相对都会好多了!

这个方案可行!中央领导圈定此举为上策。

这么着,列出了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湖北、山东、四川还包括重庆市未淹没区这些自然条件相对好、经济比较发达的,且以后能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得益多的11个省市,接受安置三峡外迁移民任务。与此同时,中央发出了对口省市向三峡库区支援建设的通知。

后者收获多多,各省市特别是江苏、上海、广东、浙江等省,财大气粗,友谊深厚,大量资金无偿给了三峡人民。今天我们到库区去走一走,你所看到的最好的建筑,几乎都是上述兄弟省市人民支援的。至2005年底,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资金上百亿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情谊。

不过,说起安置移民则碰上了另一些难题。某省一听说他们也有万余名三峡移民安置指标,觉得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笑眯眯地跟上面和三峡库区的同志商量:要不你们也别把移民送过来了,我们按每个移民几万元钱给你们,人嘛还是留在三峡算啦!

不行!中央说话了。移民外迁就是为了解决将来三峡水库的人口压力,平衡地区发展和环境问题,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事。

好好,中央说了算,我们坚决听从中央的安排。不过,既然要让我们安排移民,那就得有安置费吧?

这个自然。

别以为国家就那么容易,其实大家办事有时跟小家做事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兄弟姐妹之间要讲究平衡,儿女之间也不能偏心眼,该重该轻,都得有技巧和尺度。

但现在地方的政策和权力也不小啊!比如上面说到的计划生育政策,比如有的省市为了表现他们在安置移民上怎么地出力卖力就不惜拿出最热情的态度和本钱盖小洋房、安闭路电视啥的,这过冷过热的做法,看起来都不是什么大事,但对百万移民来说,情况就大不同了。为啥让我们结扎了再搬迁?为啥别的省市移民能住小洋房而我们住不上等等问题,你让国家怎么个回答?

不回答也不行。老百姓逼急了,敢到北京去上访。

国家还得出面协调,解决。对一些重要的问题还得用规定、条例甚至是法律来确立。但法也是人制定的,时间往往是这些法的掘墓人。

就拿关于对移民的淹没财物和生产资料的补偿来说,国家有多难,只有知道内情的人才明白。

先是永远确定不下来的工程上马时间,再是如此630公里长的近1000平方公里面积上的大到一个几万人的丁厂,小到农民宅前宅后的几棵小树,你都得一—登记实测,仔细丈量。老百姓可不会像你那么粗粗扫一遍便完事了,假如你稍稍马虎将皮尺斜拉了一下,他可瞅得清清楚楚,不跟你玩命,也会骂得你狗血喷头。仅这淹没地的实物和土地统计测量,国家花的钱不说,几千人的队伍整整干了两年多。

这你以为就完事啦?非也,事实证明,不论当时担任这一重要工作的长江水。

2006年3月8日在重庆奉节港码头,三峡移民站在客船上向送行的人挥手告别新华社供图。

利委员会的技术人员是多么地细心和负责任,漏报虚报假报的情况还是存在。错的可以改,漏掉的还可以补,但有一点却无法修修改改,那就是移民们和淹没区域内的实物补偿到底以什么时间为准这一点是修改不得的。

你说关于三峡工程建设决议通过的那一日截止?之前的可补,之后的就没有补的了?那好,几千人的实物测量和统计队伍能在那一天之内将全库区1000平方公里上人们的食居宿行全部统一吗?你能保证那一天内没有十家八家的农民在盖新房?能保证那一天内没有三五十个产妇要生孩子?能保证那一天没有百个十个新门面开张,十个百个老企业关门倒闭?谁也没有那本事!难啊!可不断定哪一天作为截止实物统的日子,你三峡工程预算这一块能出得来吗?三峡大坝什么时候建得起来呀?

不行。绝对不行!

于是,国家以1992年12月某一一日为杠杠划出了一条截止线,即你这一天之前经长江水利委员会统一登记在册的房子将来在确定你为移民时就可以得到国家的补偿,如果在这之后再盖的房子就不会得到补偿。当然,这里面还考虑了当时国家认为比较合理的因素,如你虽然在1992年12月某日之前没有把房子盖起来,但你已经办了相应的建房手续,那么长江委员会也给你登记在册,以后的补偿同样能够得到。人口也是这样,假如你的孩子是在那一天之前出生的还要是不违背计划生育政策的就可以在日后得到移民补偿。相反,在这之后出生的就是差一天也不能在日后领到移民补偿。同样,当时国家还考虑了认为比较合理的因素,如女同志可以证明你已经怀孕的话,也可以将小孩放在常住人口之册。问题是,具体的情况远比人们考虑到的可能因素要复杂得多。

我在采访中了解到,三峡移民中工作最难做的大概要算这方面的事了。比如关于房子问题,老且姓对此最为敏感,也最为较真。其实换了谁也都一样。

举例:某村的张三,他在1992年12月某日前确实只有3间房,但他的儿子要结婚是早先定了的事,结婚时间定在1993年春节,但因为当时张三家里经济有些困难,还有一些材料未备好,所以当时长江水利委员会来统计房子时他家既没将新房子盖起来,也没有来得及到有关部门去办相应的手续。可后来为了赶春节能办喜事,张三动员了亲戚和村上的力量,赶紧着在一个多月内把房子盖好了,儿子的喜事也办了。这事村上的人都还记得。但时间过去后,移民的补偿政策下达了。张三家都是要搬迁的移民,结果在办理房屋补偿时,他1993年春节盖的另外3间房子根本不在册,所以也就没有补偿。张三为此大为不满,说干部不向着他,在搞腐败一一张三指的是一名村干部比他房子盖得晚,却拿到了补偿费。

其实那干部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们暂且说那干部叫老林吧一一老林是个明白人,当时他确实还没有把房子盖起来,材料还备得不足,可人家聪明呀。一听长江委员会派人来实测统计淹没生产资料情况,他便赶紧到有关部门办理了建房的手续,啥子建房批件,样样齐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技术人员一看:没错,老林的预建房可以登记入册。后来老林的房子在张三盖房子的半年后才动手建新房。几年后三峡移民办理房屋补偿时老林他顺顺当当地领到了几万元房屋补偿费。老林对此理直气壮,说我根本不是啥子腐败。

这还不算是最溪路的。

某村的**与兰花是同岁的一对好姐妹,从小一起长大的情谊使她们在嫁人时也选择了同一村,而且结婚日子都是同一天。后来,她们的小宝宝也在同一年出生。可在三峡移民时,**家的孩子是有名分的小移民,也按照规定领到了几万元的安家补偿费。但兰花家的孩子却没有领到,因为孩子不是在册小移民一尽管孩子也必须跟着父母搬迁走人。原来,在当时长江水利委员会来村上登记户口时,**正好在家,又上医院做了8超,向乡计生委的干部出具了生育证明,于是**家成了事实上的3口之家。可那年那时兰花正随丈夫一起南下打工去了,虽然也接到了家里来信,可就是没有到医院检查身体,其实那时兰花也已怀匕了孩子,就因当时的大意,结果几年后吃了大亏。

像移民兰花和张三这样的具体情况提出来,你政府和干部回答得了吗?移民们够实事求是的可你政府和政策也能简单按此具体情况具体办吗?不能,至少非常困难。

难题因此增加!难题的难度也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