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轩然大波的开路之“本”(1 / 1)

路这个难题明摆着,肯定是东莞发展路上的一个拦路虎。

欧阳德说:“如果东莞再继续按照过去的格局来吸引外资的话,那么吸引外资的规模和水平肯定要受到制约。如果我们不把道路修起来,外资就不会进来,大的企业也不会进来,这样东莞的格局就永远没有办法改变,就永远处于小打小闹这种状态……”

于是,刚刚升为地级市的东莞这一年要突破小打小闹这种格局,要动真格的了。

起初公路局拿出的方案是在原来的道路上加以扩宽。可欧阳德大手一摇,不行,应该建4条主干道,而且要把路拉直拉平,标准拉高,搞成国家一级公路!还要在全东莞建13条联网公路!

恍惚之间,人们似乎回到了战天斗地、充满豪情壮志的那个年代。

天上没有玉皇,

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龙王,我就是玉皇。

喝令三山五岭开道——我来了!

这样的大动作分明是一场大跃进呀!

有人心里发嘀咕,好事是好事,人不可能没想头,人人都想要汽车洋房想要才高八斗想要官运亨通想要家庭美满.还有人想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满怀**的郑锦滔市长前前后后折腾四五年去“摘月”,可到今天,“明月”还挂在天上,事情哪那么容易?

事情的确不容易,因为4条主干公路和13条联网公路的投资需要近20个亿。

20个亿!天文数字啊!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冷酷的。东莞的财政没钱!虽说东莞经过“三来一补”这种小打小闹的发展,这些年的腰包已略有赢余,虽说这一年东莞荣升一级,摘掉了县级市这个略显寒掺的帽子,但台面上的风光是给外人看的,不管你行政上升不升级,腰包里的钱就那么多。数过来数过去,也还是几千万。

1988年的中国,几千万对于老百姓是个天文数字,那么多?!但如果几千万再跟20个亿这个数字相比,那又何止是小巫见大巫那么简单!

让几千万变出20个亿?怎么变?东莞的这些干部都茫然地看着书记,看他有什么特异功能把几千万变成20亿来。

欧阳德说:事在人为嘛!

有了书记的这句话,于是大伙儿开始充分开动脑筋,一番热烈的讨论后,一致认为最佳方案是去银行贷款。然而此方案很快就被推翻,因为大家跑遍银行,所有的银行都无奈地摊开双手,上面有政策,我们没法放贷给你们呀。银行说的确实不假。其时,中央刚好实行宏观调控,治理整顿,当时也叫抽紧银根,对贷款要求非常严格。接下来,大家又开始热烈讨论,讨论的结果是找外商合资,于是大家又分头行动,通过各种关系去游说外商。可外商们对此并没有他们那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不觉得这种投资会有什么很好的收益前景,何况当时的他们尚处创业期,囊中羞涩,并没有相应的雄厚资金。再次讨论时,大家总算想了一些对策,和以前修路的形式一样,采用土办法:市里面出水泥,镇下面出劳力,出土地……

但还是不行,钱差得远着呢!这一天,东莞市委大楼的会议室里,气氛异常。欧阳德一上来就说:“同志们,时不待人呀,关键是我们要有变的决心,才有变的行动。抱残守缺是活不出个人样来的。”说到这儿,他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目光中透出一种威严,停顿片刻,他抛出了一个令所有在场人大为震惊的构想:由市财政来做担保,用民间集资的办法,筹集10亿元,以后再用收过路费的方式偿还借款!

向企业以及老百姓借钱?这个动作太大了!立马,东莞市委这套班子就形成两种意见,赞同的自不必说,反对的则主要着眼于风险。

实际上,东莞的领导都不是胆小保守瞻前顾后之人,他们乍一听这个方案,也是坪然心动,因为经过这一个多月在基层的调研考察,他们也目睹了东莞的窘境,也清楚问题的症结,也希望能找到一个快速致富的良方妙策。但,这个别出心裁的集资方案也太离谱了,那可不是一般的风险啊!

首先,全国上下正在搞宏观调控,不主张搞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在这种大气候下,我们这么做不是和国家政策背道而驰吗?关键是现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后,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也开始谨慎,很多外商开始往回撤资。在这样的形势下,你怎么就能保证将来会有外商进来?我们必须谨慎才是。再说,国家进行治理整顿后,一些物价也随着整顿下来了,很多需求都在受一定的影响。所以,这个时候实在不宜轰轰隆隆大搞建设,咱们逆势而走,投这么多钱下去,仅仅是为了修路,值得吗?

虽说是市财政来担保,可万一路修好后,钱赚不回来怎么办?因为有些道路是不可以收费的,能收费的那些路,你怎么能保证有那么多车辆来来往往给你送钱呢?钱能收得上来吗?万一这钱收不回来怎么办?那东莞市政府麻烦就大了,首先,向企业集资,企业肯定不乐意,尤其那些来料加工厂,你这种强行集资不是增加人家负担吗?肯定会影响东莞市政府在外商心目中的形象,现在人家在你的地盘上无可奈何,但万一你钱还不上,怎么办?到时候你路是建好了,但你政府的名声臭了,人家也纷纷搬走了,这个风险冒得值吗?企业还好对付,麻烦的是老百姓,万一到时候还不上钱,老百姓还不得上街闹事去呀?媒体再一渲染,那东莞的领导还能当下去吗?搞不好大家跟着一起遭殃,全都卷铺盖回家。

不光风险大,实施难度也大,老百姓的工作肯定不好做!这种担优不是没有根据:前几年就有氮肥厂之类的东莞国有企业搞过集资,开始许诺得天花乱坠,可后来,这几个厂效益不好,亏了,老百姓的钱也没了影子。为这事老百姓怨声载道,还来过市里上访,到现在这笔钱还没还上,现在又向他们搞集资,他们还肯掏钱吗?

总而言之,不合时宜,集资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条路看上去前景并不令人乐观,何不等等再说?!

这事要是搁在一般人头上,也就几声浩叹,等等再说也不迟。但欧阳德不是一般人,认准的事绝不会轻易撤退,他当即表态,不能等,这个项目一定要上,这个款一定要筹!

“东莞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要把基础设施修建好,哪怕我们举债来承担风险,也在所不惜!如果东莞不搞好投资环境,那我们就会错过国际产业大转移的好机遇。有一点我们大家必须要有信心,咱们东莞,一边是深圳,一边是广州,多好的一块宝地呀,再加上在香港的东莞人那么多,所以,只要我们把基础建设搞好了,不愁引不来凤凰。我非常看好我们东莞的未来。的确,我们政府目前是没有经济实力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我们民间有力量呀,我们的老百姓有钱啊,我们为什么不借助社会的力量把东莞先建设起来?我坚信,用不了10年,这笔钱我们肯定有能力收回来。另外,你们担心国家形势,我认为我们要乐观。中国这么大的地盘,物价上涨那么厉害,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是对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是不会走回头路的。从我们东莞这个局部看,我觉得我们是完全有能力把港澳台大量的资金给融到这里的,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从东莞的客观情况出发,一定要先把基础设施搞好。”欧阳德在会上慷慨陈词,“工作上有不同意见是可以的,因为认识总是有个过程。但是,如果等大家认识都统一了再做这件事,那我们就失去机会了。”

坐在一旁的郑锦滔开始没有轻易表态。东莞升为地级市后的这套新领导班子里,市委书记和市长略有分工,欧阳德主抓基础建设,郑锦滔主抓大项目和招商引资。欧阳德这个构思他们之前有过交流,郑锦滔理解欧阳德想出的这一招实为无奈之举,东莞想要向前发展,道路不建不行,这是人人皆知的大事,这个方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是可以这样做的,但民间集资的确风险很大啊。郑锦滔能够想象到欧阳德身上的压力,如果这件事顺利了,顺理成章,不顺利的话,什么样的麻烦都会有,可以说,后果不堪设想。但是,东莞别无选择,听到这儿,郑锦滔开口表态:“我同意这个方案。”

最后,大家在表面上一致同意欧阳德这个富有创造性的方案。

紧接着,在进一步细化具体操作方案时,欧阳德又提出一个更令人咋舌的想法:所有东莞的车辆包括摩托车都要交费。理由是“你这些车辆要走这些路嘛,既然你要经过的话,你就得交费,只不过现在我一次性地提前把你过路费收上来了,以后你再走时就不用交费了。”还有人头费,比如说企业的打工者,向他们每人收一百块钱,这笔钱跟企业的老板要;有固定工作的人,向他们每人借一个月工资,对此,欧阳德也是振振有词:“作为东莞的干部或职员,向你集资一个月工资,为东莞的发展作点贡献,这并不算多,也是应该的呀,何况我们又不是不还……,,

所有人都感觉到,欧阳德此举乃背水一战。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等待欧阳德的将是怎样的命运?大家不难想象:欧阳德的理由说起来冠冕堂皇,可是老百姓的骂声也是可想而知:这种集资方式实在有些蛮不讲理啊。事实上,欧阳德自己也知道这种集资措施有些强硬,但是,“如果你不强硬,根本就没有效果,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办法往前推进”。

集资方案向社会推出后,造成的强烈反响,完全没有出乎人们的预料。欧阳德立马陷人了老百姓口诛笔伐的围剿中。车主们骂爹骂娘,老板们牢骚满腹,老百姓更是难听话满天飞:“没钱你修啥路?这不是坑我们老百姓吗?等以后有钱再修啊。”“你有本事搞贷款来修,干吗跟老百姓借钱?”“我们本身就不富裕,你把我的钱借去修路,什么时候才能还给我,你还能不能还给我?”一所学校的老师们因操作者没讲清缘由,看到自己无缘无故被借去一个月工资,愤怒了,一封揭发信告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

当时欧阳德承受了怎样的压力,笔者不得而知。笔者注意到,欧阳德在这方面也留有诗作,也许,我们可从《咏路桥》这4首七言诗中感受一点他当年修路受阻时的心情。

(一)改革开放似春潮/运筹帷性出新招/解决发展诸矛质/快马加

鞭修路桥

(二)银鹰万里空无阻/不畅路桥受阻挠/东西南北四干道/十三联

网市统筹

(三)方案出台求统一/共鸣呼声起波涛/承先启后相连接/继往开

来次第高

(四)三秋五载成大业/四通八达贯车流/唤醒蛟龙腾四海/气势磅礴

显神州

不能不承认,东莞以这样的气势和魄力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尤其以民间集资的方式修路建桥这个非常之举,的确开了东莞、广东省,乃至全国的一个先河,这在全国来讲也是一个创举。虽然此举得到了省里一定的支持,几年后,广东省还特地开会总结东莞这方面的经验。但在当时,东莞的这项辟路工程完全在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对当年的这段历史,一位干部告诉笔者:“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在更大范围内一直没有形成真正的统一认识。当时很多人不能接受,对这种做法有一种情绪,不是因为思想保守,主要是不知这个前途将会如何。当时还有一个情况是,1989年前后,很多外商对中国持观望态度,怕中国的政策有变,很多人不敢来中国投资,特别是‘6.4’之后那一段时期,不但外商们对到中国投资持观望态度,就连早期过来的一些老板也都开始做好随时撤退的准备。在这种形势很不明朗的情况下,将来有没有外商来投资,这也需要足够的胆识、思考和判断力。所以这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思想不断地更新。只有思想解放,才会不断前进。任何情况下,你的思想不解放,那你的发展肯定是要受到影响的。只要你有新的解放,你就能实现新一轮的发展。”

其实在欧阳德的内心深处,早就潜藏着一个愿望——1988年他刚刚接手的东莞在广东四小虎中排在最后,中山的财政收人比东莞多出2000多万,此时的欧阳德是憋着一股劲的,一定要超越前面的三小虎。对此,欧阳德胸有成竹,他跑过许多发达国家,在这过程中,他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心中有数,有一点他始终坚信,中国改革开放这个政策是永远不会变的。

很多人猜想,欧阳德集资修路的想法是受了东莞高涉镇当年集资修桥的启发。

1981年,紧挨着莞城的高涉镇曾用农民集资的方式建过一座大桥。此前,高i的农民到莞城卖菜,虽然只隔一条江,却要绕道石龙,多走20公里,有时人还没进城,蔬菜就颠簸坏了,非常不方便。所以后来高涉的领导想出了这个办法,修成了高涉大桥,直接连到了万江,只要3公里就可以到莞城。建好后他们又靠收过桥费来偿还投资。

说起修建高涉大桥,当时的高涉书记刘国平向我们回忆了当年的情景:“高涉镇是东江下游的一个岛,当年是东江纵队的水乡根据地。以前交通极不方便,虽然离莞城只有10公里,但就因为PA了一条江,这里的人去莞城要绕道石龙,得花3个多小时。1981年,高涉镇就开始修建高I大桥,当时没钱,就采用集资的形式,但建到中途钱就用完了,只建了两个桥墩,后来洪水又冲坏了原来的设施。我是1983年调去的,当时的高J*因为交通不行,成了东莞最穷最落后的镇之一,难以向前发展,因为没桥所以招商很困难。我一到那边第一件事就是下决心一定要在1984年春节前把桥给建起来,也就是说只有3个月的时间。当时我利用投标方式向全市招标,万江的一个工程队中标了,结果还提前了4天时间完工。这座桥总投资250万,公路局给了我们80万,我们又贷款44万,当时我们搞贸易也赚了一点钱,但还是不够,所以就向群众集资,每人收10元,一共集资上来26万元。桥修好后,我们开始收过桥费,大客车1至3元,摩托车和手扶拖拉机收5毛钱。这样,第一年我们就收了50万元。后来交通部来了一个副部长,我怕他批评我,赶紧向他保证,还清债后就不收过桥费了。没想到他说,你收是对的,不收是错的。听了他的表扬后,我的胆子又更大了一些。于是我们又开始修路,把向群众集资建桥收上来的钱(当时这笔钱没用完)又转投到水泥路上,同时又把收上来的过桥费转过来,修了一条巧公里长、4米宽的主干道,接通石褐与大桥那边的万江地段。后来我们又搞了一个自来水厂,我们请上海人设计,投资了100多万,所以我们高4人在1986年就喝上了自来水。这些设施搞好了之后,我们的引资就容易多了。原来我们这里只有几个小工厂,后来香港投资的理文集团也从石喝转了一部分厂过来,有手袋厂、录音带厂、纸箱厂等,投资2000多万,1989年台商投资的裕元鞋厂也进到我们这里来了,职工就有好几千人,4年后在香港上市,发展得比理文还要大。所以高涉一下子就发展起来了。”刘国平因业绩突出于1987年4月担任东莞市副市长,次年被派往东莞驻香港的福民集团工作。

刘国平说的交通部副部长叫潘奇,后来高涉人在汇报时最先提出的“想致富,先修路”的口号,被潘奇带回到中央,于是这个经典口号就这样在全国叫开了。

高4镇这种集资建桥的方式在全国尚属首例,1984年5月7日,(人民日报》曾以《农民集资建桥,试行过桥收费》为题报道此事。

但眼下,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集资和几年前高珍镇的集资相差太大了。高涉大桥的集资也就几十万元,现在则是十几个亿呀。

一时间,满城风雨,甚至有人把欧阳德这种求成心切的做法说成是他在为自己官场的发展开辟一条路,给自己的脚下垫起一块升高的基石……

此时的欧阳德穿行在人们的不解和谩骂之中,在一个又一个巨浪的吞噬中艰难前行,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然而,无论如何,他必须把这件事往前推进。欧阳德跟身边的干部强调说:“很多老百姓有怨言,不理解我们的做法,我们要理解,因为每一项大的措施出台想要得到百分之百的拥护是不可能的,就像十个手指有长有短一样,肯定会有人认识不足。不理解就会发牢骚,这很正常。如果老百姓都理解了,都能看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了,那就不需要领导了。我们领导应该引导老百姓,应该比老百姓的观念、意识、眼光更超前。少数干部有意见,我们也应该谅解,你不可能百分百拥护的嘛,肯定有人会反对的,应该允许他们在认识上有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反复解释,反复宜传,讲清道理。当他们看到事情办好以后,看到效果后,他们的认识会转变过来的……”

万事开头难,欧阳德便从动员机关人员做起,他要求大家“带头交钱,有多少钱交多少”。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人股,市委又开出比银行利息高一倍的优厚条件,14厘。欧阳德说:“我们也要给东莞人做点好事,利息高一点,给群众一点好处,另外我们通过集资款把基础设施修好了,岂不是一举两得?”

然而老百姓对政府的这番好心并不领情,依然是反对声一片,反对呼声最高的来自教育和卫生这两条战线。欧阳德得知情况后,立即开会宣布,取消这两条战线的集资,紧接着他又采取措施,集资一年后立即兑付利息。老百姓一看政府讲话算数,积极性大增,就连医生教师们看到后也颇为眼馋。

这波未平,那波又起,老百姓的积极性又引发出银行战线的不满情绪,因为这一集资影响了他们的存款业务啊,于是东莞5家银行的领导便私下联合起来,也准备来封告状信。欧阳德听说后,赶紧召集他们开会,耐心向他们解释:“东莞的存款递增100个亿,我们的集资才10个亿,这根本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存款啊。按理说,我们搞基础建设,你们银行应该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应该借钱给我们才是,可你们现在不借钱,我只好发动群众集资,你们又来反对,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嘛……”欧阳德说得有理有据,几位领导听后,思想竟也通了很多。算了,不告了。

其实,对于东莞大搞基础建设这个超常规之举,省领导们的意见也是不统一的。值得庆幸的是,思想解放的省委书记任仲夷对东莞予以支持态度。另外,当中央接到告状信派人调查时,有个副省长帮助东莞顶住了压力,他对调查人员说,东莞集资搞基础设施是一件好事,而且人家没有用银行的钱,发动群众搞起来,这有什么不好?你们有什么好查的?来人一听,觉得也有道理,便打道回府不再追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