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全国彩色显像管招标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国务院生产委员会副主任李祥林和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张学东主持。
这次招标会的竞标单位有五个省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或南京)、广东、安阳。代表广东的就是东莞的郑锦滔一行。
这次竞标的主要程序是:每家竞标队派人上台进行竞标答辩,阐述清楚该城市争取这个项目的动因、条件以及如何实施等等。最后由评委打分裁判。
会议进行到一半,台下郑锦滔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他发现自己走错了一步棋。来京之前,为了慎重起见,他特地请来省电子局的一位专家,请他从专业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当郑锦滔听完上海、北京等地代表**澎湃、斗志昂扬的发言,再一听自己专家那略显枯燥的专业理论,心想,坏了,这一招失误了。此时的郑锦滔后悔莫及,早知如此,何不自己上台去讲,虽然不懂技术,但环顾整个会议气氛,会上并没要求你傻傻地去讲技术啊,只需要讲清我们有办这个大项目的条件和能力就行了,这些自己是完全能讲清的啊,而且,凭着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口才,肯定会讲得挺好的呀……
郑锦滔的感觉一点没错。各方的竞标发言完毕后,专家打分:北京、上海、安阳合格,天津、广东不合格。
完了!郑锦滔的热情一下子从头凉到脚。
张学东在招标会进行最后总结时说:“上海、北京、安阳条件不错,可以上。广东呢?也不是说不能搞,就是打分不合格,以后再研究吧。”
张学东这句话其实纯属安慰性质,没想到正是这句安慰话,使郑锦滔一颗凉透了的心又生起一线希望:张副部长并没说死我们不能搞啊。
郑锦滔脑袋一转,觉得不能轻易放弃这个项目。
他心生一计。招标会一结束,郑锦滔找到张学东和李祥林,死说活说,请他们务必来东莞亲眼看一看。
时隔不久,郑锦滔找到了刚刚上任电子工业部部长的李铁映。李铁映此前在辽宁当省委书记时,同时兼着海城的县委书记一职,东莞和海城、张家港曾结成三姐妹,所以郑锦滔和李铁映也有过几次来往。
在李铁映的办公室,郑锦滔顾不上喝口水,赶紧滔滔不绝开来:“李部长,您看我们东莞这些年的发展速度多快多好呀,领导们很是重视我们,前不久李鹏同志还来我们这儿了,他对我们这里的发展很满意呀,夸了我们很多。不过,李部长啊,您看我们现在的项目都是来料加工的小项目,规模小,产品质量不是很好,经济效益还差一些,李鹏同志希望我们能上一个大项目,成为我们的明月;还有,李部长,我们东莞虽然地方小,可我们发展快呀,我们广东的珠三角一带是全国最富裕的地方,市场上很需要电视机,彩色显像管在我们这肯定是很有市场的;更重要的一点,我们东莞的资金条件比较好,我们的来料加工给我们创了好多外汇,我们有的是钱;另外,我们广东省政府、省经委、电子局都很支持我们,所以,我们东莞也绝对有信心把这件事做起来并且做好的……”
听了郑锦滔的话,李铁映打电话给副部长张学东,询问他对东莞的印象和感觉。此前不久,张学东一行在郑锦滔的诚心邀请下,已去过东莞考察。张学东回答说:“这个地方的确发展得挺快,不错,比我想象的好多了,虽然只是一个县,但完全具备上这个项目的条件。”
放下电话,李铁映让郑锦滔先回去,说他们再具体研究一下,就给答复。
果然,电子工业部的答复没过几天就有了准确的说法:东莞可以上这个项目。
郑锦滔暗暗松了一口气,悬了很久的心终于先放了下来。
然而,郑锦滔高兴得有些早了,就在他们全力准备下一步的工作时,半路上突然杀出个“程咬金”——深圳也提出要搞这个项目!
当郑锦滔得知这个消息时,一下子蒙了,晴天霹雳呀!其时已是凌晨一点。他披衣起床,踱到窗前,这一夜无论如何是睡不着了。他清楚问题的严重性,这次变故可是根本性的,回旋余地小,胜算的把握几近为零:广东只能搞一个彩色显像管厂,这是明摆着的,很多省一个都没批,中央不可能批给广东两家。既然广东只能上一家,可竞争对手偏偏是特区深圳啊。虽说此时的东莞刚刚升为县级市,可跟深圳相比,你有什么实力跟人家竞争,这可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呀,何况深圳跟中央的关系又是非同一般……
一个天大的难题摆在郑锦滔的眼前。这一夜,郑锦滔一直站在窗前苦苦思索,望月兴叹:放弃还是继续?还有峰回路转的可能吗?
凌晨4点,郑锦滔招呼司机,出发去广州。他想孤注一掷一回,这回他把希望寄托在广东省委书记林若身上。林若早年曾在东莞做过县委书记,调到省里后一向很支持东莞的工作,也清楚东莞这两年来在这个项目所做的努力。郑锦滔必须赶在林若起床后到他家里堵住他,请求他在这个关键时刻跟深圳领导说说情,通融通融。
到了林若家,天还没亮。听了满头是汗的郑锦滔用急得快似哭腔的话语介绍完情况后,林若也颇感意外,他安抚郑锦滔先喝点水擦擦汗,千万别着急上火,又赶紧拨打电话给深圳市委书记李颧,问李颧有没有可能把这个项目让给东莞。没想到,电话那头李颧的态度很明确:不可能,深圳一定要上。
放下电话,林若朝郑锦滔无奈地摇了摇头。对于深圳这个特区,他这个省委书记也能理解,李颧刚刚从北京调来上任,也是弊着劲儿一心想要把深圳给快速发展起来的呀。
在回东莞的路上,疲惫的郑锦滔闻着竞争的血腥味,内心感到丝丝痛楚,没想到东莞的彩管项目这么快就胎死腹中,这些年的心血全都付诸东流了。他靠在车里的椅背上,想睡,却睡不着,事态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他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形势……
颇具戏剧性的是,正当深圳全力以赴竞争这个项目时,佛山也来凑热闹,提出参与竞争。这台戏越演越热闹了,甚至上面的相关部门一听说广东的彩管项目就头大,不得不明确统一态度:一个都不批。
事后看来,“一个都不批”这只仅限于一段时间而已。几个月后,深圳的立项得以批准。
深圳的项目批下后,很快便找到日立公司合资合作。在此前后,北京和上海的彩管项目也得以落实:北京的和松下联姻,上海的和索尼联姻。
1986年的冬天,对郑锦滔来讲,是个寒冷的冬天。眼看着深圳、北京、上海的彩管项目都热热闹闹欢天喜地上了马,可东莞的“一轮明月”却还远远地挂在天边,可望不可即。-
所有的人都认定东莞的彩管项目彻底泡汤已成定局,然而,只有郑锦滔依然不肯轻言放弃,一有机会他仍然撤开长腿到处去跑去说,“反正就是到处跑,跑广州,跑北京,跑了多少次我都记不清了”。时隔20多年之后,当郑锦滔回忆起这一幕时,眼圈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