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新一轮的改革开始了。
然而,东莞农村工业化的起步也是充满了艰难,首先要辟出一条路来。按照东莞县委县政府对农村工业化的宏图构想是:将工厂办到农村,让农民们“洗脚上田”,穿鞋进厂,离土不离乡,农民变工人。但要实现这一宏伟构想必须得从脚下的路修起,因为要想让工业之花盛开在农村田野,必须给人家铺起一条条进村的道路。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要修路,得花钱,当时的东莞困难重重,1984年全县财政收人才8469万元,上缴省后,自己能够用的只有3013万元,仅够吃饭,何况东莞当时像这种张着嘴傲傲待哺的项目还有的是。
但“农村工业化”不是理论上说说而已,必须真枪实弹。没道,也得踏出道来。没“米”,也必须想尽法子做出“饭”来。
那一年,东莞把找“米”的手伸到了中央。
当时,东莞烟花爆竹的出口贸易受到外贸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严重亏损,于是东莞便呈上报告,请求中央同意东莞用留成外汇进口一些东西回来,以弥补其亏损。经过多方努力,中央终于批给了东莞一些汽车、电视机、尼龙丝的进口指标。于是一段有趣的小插曲便从这一纸批文奏响了……
为了使这笔生意能多赚点钱,尤其是汽车的差价,1984年农历七月十四,东莞县委书记李近维亲自带领6人的代表团去了日本。这次他们联系的是日本丰田汽车厂,他们要购买600辆丰田面包车。其实,李近维亲自出马有两个意图,主要是希望对方能多给点优惠,另外看看能不能将丰田引进东莞。
他们去的这一天是盂兰节,日本的街头热闹非凡,丰田方也相当热情,不但派出漂亮、豪华的车队来迎接李近维一行,而且给他们安排的也是一个特别高档的大酒店,同时将东莞代表团在日本的10天行程安排满当,不少行程还是令人动心的旅游项目。
然而,这样的盛情款待却使得李近维颇感不安,俗话说,拿人手软,吃人嘴短,如果一切都听从他们的安排,还白吃白住的话,那还怎么开口谈判?于是李近维便向丰田代表表明态度:“非常感谢你们这次热情的邀请,但我们出来是公务活动,在这里的费用还是由我们政府来承担。另外,我们在日本还有好几家汽车公司约了我们,我们也想在价格上做个比较。”
丰田代表听到这些话,立马明白这次的谈判恐怕不会轻松,东莞人肯定要提条件。果然,谈判一开始,李近维便提出在华润公司订价的基础上降低5%。一提到钱,丰田方立马掷地有声予以拒绝:“在一个季度内不能调价,我们有很严格的规定。”
谈判进行了好几个回合,在优惠5%这个关键问题上,双方僵持不下。
接下来的几天,东莞人暂停和丰田的谈判,佯装出去和其他汽车厂家接触。其实,东莞这帮人为了省钱,早已搬到便宜酒店。
这天是个周末,丰田代表特地找到这家小酒店,将他们带到一个酒吧,说是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招待节目。一人室,一些衣不遮体的女子热情地迎了上来,丰田代表向这些女子介绍说,这是台湾来的客人,你们一定要好好招待,接着又宽慰他们说,这个地方很高雅,北京来的客人我们也经常带他来,大家放心玩。这些东莞人一看这场面,一个个心里发毛打鼓,这日本人搞什么鬼?难道施以美人计不成?李近维不解地问,你让我们看什么呀?丰田代表笑眯眯地说,等一下她们跳舞,这是艺术表演,是我们专门招待贵宾的,你们就放松吧,不会有事的。 日本人说得心诚意诚,可东莞人岂敢真的放松。只见这6个穿着土气的大陆干部一个个腰板挺直,一个紧挨一个地坐成一排,神情紧张,眼光根本不敢落向面前的美女,这滑稽的场面大家尽可想象。坐了两三分钟,李近维说,我们这些人不懂艺术,也看不懂,我们还有很重要的事。丰田代表再三保证绝对不会出任何问题,但李近维一行还是态度坚决告辞走人,回到酒店后大家还心有余悸。
再次和丰田谈判时,对方终于有了一点让步,但不是优惠5%。对方说,我们在车身上喷两条漂亮的线条,这样你们回去就可以把价格卖得高一点了。李近维立刻说,中国很穷,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中国人现在需要实用,对外观还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你们与其喷上线条,不如把钱省下给我们。对方连连摇头。
见谈判陷人僵局,李近维决计提前离开日本,他心里有底,按这个价格在香港签约也一样,很有可能我们的飞机还没到香港,他们的电话就来了。果然,东莞人刚到香港,丰田的电话就追来了,说重新派人过来谈判。不料这新来的谈判代表也是态度强硬,还是坚持价格上不能让步。李近维这时便提出了另一个方案:既然在一个季度内减价让你们感到为难,那么,我们买100辆,你们送5辆,行不行?这次对方终于答应了。东莞的日本之行总算没有白跑。
这一单生意,再加上进口的电视机、尼龙丝,东莞一下子挣了60(X)万。这时,市委又向外贸部门提出新的要求,出口烟花炮竹补亏还得他们另想办法,这笔钱留给市里用于修路。
东莞修路启动的钱总算有着落了。
对于修路,下面各镇村的干部百姓相当配合,因为他们也深谙“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于是“修路筑桥”成为当时东莞人最无争议的头等大事。“那时的东莞开始了第一波的道路建设潮,每年由政府安排,在全县建设40至50公里的水泥路。当时采用的是‘县镇合作’的方式,县政府每公里路拨435吨水泥,而下面镇则负责出沙石和劳力。但也有例外,像莞太路、旧107国道等重点路线,则是当时县政府主修;一些比较贫穷的镇,县政府也尽量帮忙出钱,这样就保证了当时东莞的路网能够初步建起来。当时,这种做法在惠阳地区非常了不起,总共修了约140公里的水泥路,效果很好,推动了港商回来投资。”当时的东莞交通局长卢锐平回忆说。
正是这样一条条窄窄的水泥路,铺开了东莞通向富裕的发展之路,使得东莞的农村开始有了活力,有了生命力。
在东莞的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大大小小港资企业正是通过这些公路进到东莞,进驻到东莞农村的农民家门口。他们带来了变化,也催生了一个时代。当年东莞农村工业化的典型景象是,公路两旁是农田,农田后面是工厂。工厂的工作区和员工宿舍区紧挨着。李近维曾风趣地对投资商说:“东莞是一块非常肥沃的草地。东莞人非常勤劳去种草,你们就在这里养牛吧。我们绝不宰牛。我们那么勤勤恳恳去种草,也就是为一杯牛奶而已。”
没想到,就是这样的“牛场”竟孕育出一个国内外著名的加工制造业基地来。
说起当年如何将东莞定位成加工制造业基地,李近维向笔者介绍说:“周边的城市都比东莞强,广州是省会城市,深圳是经济特区,香港是国际金融商贸中心,佛山、中山等市工业基础都比东莞好。靠近这些大城市,有利条件是可以得到它们的辐射带动,但搞不好也有可能受到以强夺弱,变成灯下黑。要防止这种状况,必须力求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这就需要一个合理的产业定位。我半开玩笑说,这片地方已经摆了许多糖水档了,我们如果跟他们一样也摆一档糖水,那肯定争不过人家。人家摆得早,地点好,本钱多,经验丰富,我们要是硬跟人家争,弄不好就会血本无归。但我们也不能不做生意不发展呀,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摆一档跟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东西。有联系,是为了接受他们的辐射带动;有区别,是为了避免盲目竞争。那么干哪些才符合这个要求?如果摆一档可乐,这有联系,但差别不大,竟争还是很激烈;摆一档咸鱼,差别是大了,但没有互补,弄不好引来苍蝇,人家更讨厌。那什么才是较好的选择呢?我想,不如摆一档炒花生,多放点盐,把花生炒得香一点,花生与糖水搭配,大家生意都会好。具体到东莞的发展定位,我们觉得,周边尽管有好几个大城市,但是,改革开放,我们要走出去,要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经济流向首先要考虑香港,与这国际金融商贸航运中心互补,同时考虑东莞的起点比较低,也就只好先定位为加工制造业基地。”
翻到1987年的中国大事记,有一件事颇让东莞人感到自豪——1987年5月27日,东莞成为全国第一个建成城乡程控电话网的县级市,这一年,东莞市城乡程控电话网首期工程20000门全面开通。
当初的这个“中国第一”究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其实,东莞在提出农村工业化时,其通信业还十分窘迫。1984年初,有一位侨商来东莞考察投资,同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美国的朋友及其女儿,晚上在华侨大厦住下后,这位小姐提出要和美国男友通电话的要求,这可难坏了东莞的领导们,感觉这小姐的胆量不一般,这么高的要求也敢提!但是,为了让她感受到东莞良好的投资环境,那个晚上,领导们把整个邮电系统都给紧急动员起来,要求大家克服千难万阻想尽一切办法必须让她和男友通上电话。在众人的万般努力下,那位女士终于如愿。东莞的领导们也激动万分,心想她这下该对东莞的投资环境甚为满意了。不料次日晚,这小姐又提出同样的要求,闻此消息者无不咋舌,更为佩服她的胆量,昨晚为了她能通上美国的电话,都快全县总动员了!
不过,这件事也给东莞领导们一个很大的刺激:东莞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发展通信迫在眉睫呀!没有通信业的支撑,农村工业化将是一句空话。
不久,东莞县县长郑锦滔找来东莞县邮电局局长丁镜群商量对策。说是商量,其实是出难题,因为郑锦滔把话说得也很直白,县里面没钱,但东莞的邮电通信必须要有一个根本性的大起色,希望她这个邮电局局长能够帮助东莞解决这个难题。
丁镜群听到这儿,心里便知这次领导交给的任务可不是一般的难题。其实,丁镜群也早就意识到邮电通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她更清楚,东莞的邮电通信要有起色,必须要引进新的设备,那可需要一大笔资金呀!
第二天一早,丁镜群便出发去了广州,跑到省邮管局和省局农话处一通哭穷,恳求领导们伸出援助之手。可领导们无奈地摊开双手:丁镜群呀,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也没法子呀,我们整个省一年的农话收人才3000万元,还亏损着呢,哪还有钱支持你们?别说你们这个东莞小县城,就连广州的通信问题我们也是无能为力的呀……
从广州回来后,丁镜群感到积在心头上的压力像块沉沉的石头。省里没钱,而东莞这头的经济建设还在起步阶段,家大人多底子薄,拿不出钱给你,郑锦滔也早已把话讲得很明白。
没有钱,又要办大事,而且你还不能叫苦。
谁让你是丁镜群?!
谁都知道,丁镜群可不是一般的女人。老东莞人都还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莞有三位名气响当当的女书记,其中一位便是丁镜群。丁镜群参加工作早,1978年3月被调到东莞县邮电局出任局长之前,曾在太平公社当过党委书记,能力很强,多少男人都干不了的事情,到了她手里都能一一做到。
改革开放年代下的丁镜群果然更不一般。她很快想出招数:既然你们没钱给我,那你们给我政策。丁镜群这时想要的政策便是:先向群众收取电话初装费,用初装费收来的钱发展通信事业。
还别说,这一招没白想,领导们当即表示赞同和支持。省邮电管理局局长李轶圣表态说,亏损不需地方补,郑锦滔也表示,赚了钱地方不要。
然而,在运行到选择何种技术这一步时,丁镜群的压力一下子大了起来。因为东莞这次想要一步到位,直接搞程控电话。这可是一个大动作呀!
这种高难度的动作在那个年代有哪个城市敢想?
北京敢想吗?上海敢想吗?广州敢想吗?深圳敢想吗?
都不敢!
那你东莞凭什么就敢?
省农话处的领导质疑:你东莞不就是一个农业县嘛,只要能打通电话就行了,有必要投人那么多钱搞程控电话吗?连开始支持东莞搞电话的李轶圣局长也表示担优:我觉得人工转接、转盘脉冲式电话就差不多了,完全可以满足你们东莞的发展需要了,搞程控电话不但浪费,风险也大嘛,建议你们就使用香港淘汰下来的那批旧设备吧,我们省局出钱,这也不需要你们东莞出钱。东莞邮电局有些领导想得更多:程控技术风险太大,万一搞不好会造成全县通信瘫痪,搞不好坐牢都可能……
“当时的创业可真难啊!”2008年6月,现为东莞市南信公司董事长的丁镜群向笔者敞开了心扉。我们隔桌而坐,过去的岁月,在她的缓缓回忆中变幻出心血和眼泪,然而,自始至终,她的嘴角一直挂着微笑,“一方面,我们没有经验,毕竟我们是全国第一个建设城乡程控交换网的城市,技术人员从哪里来,选用哪个国家的设备,从哪里开始施工等等,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难题。另一方面,很多人反对,但最后我们顶住了压力,在选择技术方面觉得必须有超前意识,东莞市委、市政府也很支持。”
1985年2月,由东莞县政府、县邮电局、县经委、县计委、县建行、县中行和广东省农话局领导组成的“东莞县程控电话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王国润副县长任组长,丁镜群任副组长兼程控办主任。
说起当年的艰难,丁镜群嘴角的笑变得有些无奈:“当时虽然成立了‘程控电话领导小组’,但大家的认识并没有统一,有些领导采取不赞成、不反对、不重视、不支持的态度,这给我们的工程建设造成很大阻力。比如说通信建设需贷款,理应由东莞县邮电局提供担保,但东莞邮电局不肯担保,东莞市政府不得已于1987年成立了通讯发展公司(即今日南信公司前身),专门为程控工程提供服务,同时创办邮电企业,弥补程控工程资金不足……”
一项伟大事业的兴旺,总是和那些开拓者的敬业精神连在一起的。通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1987年5月,全国第一家长、市、农话合一模式的程控交换网正式开通,东莞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城乡程控化的城市。有那么几年,靠近东莞的惠州人甚至坐公交车来樟木头、谢岗镇等地打电话。
东莞通信事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全省,而广东省的通信发展又带动了全国。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的是,由于丁镜群一心为了东莞的程控电话,被惠阳地区邮电局免去了她邮电局局长职务。好在丁镜群性格开朗,无所谓这些压力。为了东莞的程控工程能顺利进行,她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向领导诉说这件事。省局的领导不知,东莞市委领导不知,即使她手下的员工也不知,所有的委屈只有丁镜群一人默默承受着。直到后来无意中被省局知情后,省局领导才主持公道,给她恢复了应有的行政职务和待遇。
然而,不公平的事情并非就此中止。1992年,东莞的程控工程经过两期的工程建设,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20万门,加上已订货的10万门,共有30万门。没想到,正当这棵果树经过多年培育刚刚结出诱人的果实时,邮电系统又伸出手来,把程控电话全部给收了回去。程控电话被收回后,丁镜群只好带领着20多名员工离开了他们拼搏了7年之久的“程控”岗位。
在此,我们不必感叹人世沧桑,英雄沉浮。世事往往带着两面性,是非福祸,顺逆曲直,常常同时降临面前。事实上,也正是这一次坎坷,才使得丁镜群和东莞诺基亚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1987年搞程控建设时,我和诺基亚就有过接触,还随同广东省有关部门领导一起到芬兰的诺基亚总部考察过,虽然交换机项目没有谈成,但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4年,我们和诺基亚就生产移动电话项目再次商谈合作,这一次的谈判进行得很顺利,从开始接触到投产,前后只用了一年时间。刚开始时,我们主要做诺基亚的手机充电器、电池等配件,但我们真正想做的是它的手机整机。”
丁镜群雄心勃勃,但做手机整机绝非易事。在东莞设厂生产手机首先得经过邮电部这道关,进人国家邮电网必须得有准人证。丁镜群等人通过千辛万苦,终于于1997年从邮电部拿上了手机人网许可证。然而,接下来的难度就更大了。
当时最大的难点是:东莞在申报项目时,为了能获得上面的批准,讲明东莞生产的诺基亚手机不进人国内市场,只是搞“来料加工”而已。但这样的说法却和诺基亚总部的意图完全相反:总部之所以在东莞设厂,就是希望合资做中国市场。
丁镜群也想做中国市场,但做中国市场,手机生产必须纳人国家生产计划,也就是说,必须要拿到电子工业部的批文,否则地方不能生产。但是,等待电子工业部的批文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搞不好三五年都没准。
审时度势,东莞相关领导的意见是先拿到批文再生产,先等等。但丁镜群却心急如焚,她担心这一等不知等到何时,她更担心机遇会在等待中不了了之。
丁镜群想要先生产,一边生产一边等待批文。
但这个想法的风险就大了,因为要生产手机,引进设备第一期的费用就是6000万。如果生产的手机不能内销的话,那这6000万的设备将会成为一堆废铁,不仅如此,还得承担诺基亚总部的经济赔偿。
这可是天大的难题!连丁镜群的同事朋友也纷纷劝她放弃算了,风险着实太大。
但丁镜群向来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她怕一旦放弃,这个机会就会终身错过。
这天,丁镜群等人在市委书记办公室外一直等到将近凌晨3点,才见到了李近维。说起来,李近维还曾经是丁镜群的老部下。“文革”期间,东莞县革委会整个机关只分为政工组、生产组、保卫组、办事组四个组,丁镜群任办事组的组长,李近维则为办事组的一名工作人员。丁镜群很关心李近维,李近维对丁镜群也非常尊敬。
熟知李近维的人都知道,只要不出差,李近维晚上的时间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他总是怕回家早了,少不了有人到家里来探访,或请示汇报工作,更怕人家还要顺便带些礼物。因此,几十年以来,李近维没有几个晚上是在12点钟以前离开办公室的。大家都熟知他的老习惯,有事都在晚上去办公室找他。常常,一个个来访者接待完,时间已是半夜两三点钟。
在详细听取丁镜群的汇报后,李近维思索良久,终于表态支持,并承诺若生产手机事项不成功,需付给诺基亚方面的赔款,由东莞市政府想办法解决。
那天从市委书记办公室走出来时,东方正欲破晓,丁镜群深深吸了一大口新鲜空气,在心里说了一句:东莞诺基亚的朝阳也会很快升起!
在李近维的支持下,1998年4月27日,第一台数字式移动电话走下东莞诺基亚的生产线。但在场每个人的脸上却是愁容满面,此时,该项目尚未取得电子部的同意,还并没纳人国家项目计划。
诺基亚的手机生产那是先斩后奏啊!东莞这次冒的风险可不小。李近维也曾向笔者谈起过这件事,他回忆说:“我一向很重视通讯电子行业的发展,1994年我回东莞时,就感到我们这方面的发展有点晚了,但我不甘心,我们也应该有一席之地啊。如果我们在通讯方面没有抢得先机的话,那我们就不能够在产业升级方面获得机会,就会停留在玩具、服装、毛织等产业上。所以,听了丁镜群的汇报后,我认为他们所做的论证很有道理。当时一起讨论这件事的还有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周致纳,他对工业很熟悉,工作很有开拓性和前瞻性,考虑问题也很周详,他是极力主张上这个项目的。当时大家分析后一致认为:一、手机发展前景广阔,必将势不可挡地迅速普及人人使用,市场没有问题。二、合作方是国际著名大公司,通信技术及其信用享誉全球,不跟这样的大公司合作还跟谁合作?三、根据对方提供和我们掌握的情况,很多原材料都可以在国内取得,国产化程度将比较高,符合发展的方向。四、我们国家在不断走向开放而不是收缩,我们完全有信心争取到国家支持,但产品没有生产出来,现在拿到上面报批也不是时候,不如以来料加工的方式先让设备进来生产,到时候上面看到我们设备先进、技术含量和国产化程度那么高,市场又在不断扩大,肯定是会批准的。五、6000万元设备款不是小数,万一上面不批准,合作方有意见,我们就把设备买过来自己生产。即使这样做也不行,以现有的财力,这个经济风险我们也冒得起。在全面考虑这些问题后,我们觉得必须抓住机遇,不要怕冒这个风险,要怕应该是怕错失这个机遇!”
“诺基亚的工作不但得到了李近维书记的支持,郑锦滔市长也披挂上阵,亲自进京到电子工业部去做工作,最终取得了国家主管部门的谅解。曲维枝副部长视察过我们东莞诺基亚后,印象很好,觉得企业有规模,国产化程度较高,管理规范。最后,在多个部门协调下,最终同意将此项目纳人国家计划,并为东莞诺基亚颁发了生产手机许可证。”丁镜群回忆到这里时,终于咧开嘴大笑开了,笑得那么开心。
而今的东莞诺基亚移动电话有限公司,已成为诺基亚在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从1998年生产手机开始,到2006年底,东莞诺基亚累计出口额超过70亿美元,累计纳税额超过35亿元人民币。 目前累计生产手机4亿多台,为社会提供了6000多个就业岗位。2008年6月.诺基亚东莞公司第5次获得诺基亚全球品质奖,在诺基亚全球生产基地中,能够获此殊荣的也仅此一家。
从程控工程的建设到后来的东莞诺基亚,以及发展物流产业,对这20多年的人生历程,丁镜群充满了自豪感,她对此的心得是:“要善于寻找机遇,更要善于把握机会。”
紧紧抓住每一个机遇,成为生活的主人。这就是命运,也是人生真谛。如今,年过70的丁镜群每天依然是精神饱满地去单位上班。从十几岁出来参加工作,她早已习惯每天勤奋工作。这是她的生活常态,也是她的人生乐趣。
大仲马曾有这样一句名言:谁若是有一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来的香饵。
这句话不仅对丁镜群如此,对东莞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