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号声震动着天空,也震动着东莞的大地。
上世纪80年代前期,在中国改革大方向不甚明朗的状态下,不少地方仍处于“开而不放,改而不革”的观望之中。然而此时的东莞却没有停止改革探索的步伐,他们大胆地在农业商品化上进行了改革尝试,在中国率先打破了沿袭多年的“以粮为纲”的指导思想。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东莞人自已都格外惊喜地感受到脚下这片土地,在变革后所发生的神奇效应。
一个又一个万元户诞生了!发财成为了一种时尚和人人追求的目标。
1984年,中共东莞县委第五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东莞“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思路。新一轮的改革从此开始。大大小小的港资企业沿着农村工业化的道路进驻到东莞的农村,将工业之花盛开在绿色的田野。农民们束缚已久的生命力终于从那条条歼陌中被释放出来。“洗脚上田”的农民们抓住机遇,开动脑筋,在这块古老而年轻的热土上敢于探索,掀起了当代中国人的风流岁月……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东莞当初提出的“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时,便再一次感觉到了这十个字那沉甸甸的分量——东莞当初转移剩余劳动力的方式,在土地上就业,在家门口就业,这是一项多么具有历史眼光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