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弱点,因为知道无力改变,也无心改变,唯有努力克服,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与这个世界和平共处。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无法承认自己是内向的人。哪怕所有的人对我的评价都是“他不爱说话,他一说话就脸红,他不爱见生人,他不喜欢应酬,他不喜欢热闹,他不喜欢在人前表达。”
这么多的不喜欢,都足以证明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了,但我仍然是抵触的。我会通过各种方式告诉他们,我其实是双重性格,我也有热烈的一面。也许是出于对我自尊心的保护,好朋友一般都不会反驳我,最多说一句或许你是闷骚吧。但更多的人,或许会在背后议论,这人太小家子气了,这人太没气场了,这人太没情商了,这人太不合群了。
那些委婉的表述,让我沉迷,也信以为真;而那些背后的议论常常让我恼羞成怒,却又无计可施。直到最近几年,经历过情感动**,事业变迁,发现性格的弱点已经让我错过了太多,才幡然醒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我真实的性格就是内向的。
终于,在无数场合,我坦诚自己的性格是内向的,这种坦诚让我豁然开朗,也让我整个的形象焕然一新,所有人都觉得我变了,可以说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对自己的否定之否定。
有了这种心态,无论是工作的开展还是结交新的朋友,反而更加地得心应手和顺理成章。
有了这种经验,每次看到跟我从前一样的年轻人,我都会发自内心地想帮助他们,想告诉他们,我以前也是这样的,这些可称为交际障碍的性格造成的问题,其实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化解,并得到改善的。
有次在一个年轻朋友的微博上看到一句话: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尤其是在看到别人比你优秀时,更觉得全世界的黑暗都笼罩全身。自卑啊,真是一个恶魔,被它附了身,这一辈子想摆脱掉它,那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我也想活得自信,活得乐观,活得让别人喜爱,但我偏偏朝着相反的方向走,这个夜晚太令人沮丧了,而我又是一个多么喜欢抱怨的人啊。我好像从来就没喜欢过自己,又怎么奢求别人看到自己身上的光呢,太可笑了。
看完感触颇深,但凡一个内向的人,一个内心自卑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触吧。相较于那些“学霸”,那些好看的人,我们真的一无是处。我们长相平庸,学业平平,不擅世故,思维迟滞,好像与所有的人都话不投机。沮丧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我们最软弱的地方,非但拔不掉,反倒越陷越深。
内向的人,在处世上总是吃些亏的。想表达的时候,因为羞涩,因为紧张,因为怕表现不好,总是被那些快言快语的人抢了风头;想表现自己才能的时候,因为畏畏缩缩,因为怕被挂上争名夺利的名头,你又一次被人抢了先机;当觉得自己终于找对了舞台,可以一抒胸臆时,才发现所有人的表情都是怀疑的,甚至会觉得自己听到了窃窃私语的声音,于是又一次败下阵来。
重塑自信是多么艰辛的事情啊,况且我们从未真正自信过,内向的因子逼迫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不能对自己喜欢的工作予以争取,我们不能对自己喜欢的人发出强烈的信号,我们不能在一个明明可以掌控的领域站出来说我可以。
我们读过那么多书,看过那么多激励的文章,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我们是内向的人。
内向的人总是容易掉队,容易被数落,容易被鄙夷,容易背黑锅。
内向的人真是没有绝处逢生的机会了吗?真的只能在一次次撞壁后生闷气而无人倾听吗?有人会说,内心太脆弱了吧,这样的人活该过得不好。
可是,人生而平等。内向的人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只是因为被那些善于表达的人掩盖了光芒,当你仔细地去辨认、去倾听,多少能听到一些微弱的声响,那是他们发出的最后的呐喊。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当我承认这一点后如释重负。很多年来,我一直不承认这一点。只要有人问我属于什么性格时,我都会说是双重性格。至于什么是双重性格,我并没有去探求其真意。只是觉得这样回答更入世,更能适应各种场合。
人到中年,不得不审视自己,面对现实。当然也更坦然接受自己的缺点,甚至都不能称之为缺点。只是这么多年自己内心的胆怯,生怕面对世俗的目光和不容忍。
毕竟性格开朗的人总是会得到更多的喜欢和青睐,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待人接物,甚至在学业和事业上都要顺遂许多。
特别在意别人的目光和看法,事实证明大多数人并不记得你当时的表现。哪怕那些本对你有敌意的人,他们会多少议论一下,或者心里暗喜,但很快,他们也会被凡俗淹没,被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填满。
毛姆曾经说过:好不容易发现了自己的平庸,却为时已晚,这才是最残忍的事啊。
我倒不觉得,一旦发现真实的自己,就能更好地调适自己,不再受到世俗的束缚和牵绊。原本作祟的自尊心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劝诫:少年们啊,无论你们今后度过多少岁月,请不要介意自己的容貌,不要吸食香烟,若非节日也别喝酒。长大后,请多加爱惜那性格内向、不爱浓妆的姑娘。
最美的你不是生如夏花,而是在时间的长河里波澜不惊。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完成自己能做的事。这句话是杨绛先生说的,我深以为然,这么多年,看清了自己的弱点,便不再纠缠于那些自己够不到的高枝,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将自己所擅长的、所喜欢的整理勾兑好,便是最妥善的人生。
亦舒说,人一生只配得一具皮囊,与之厮混纠缠数十年,躯壳遭到破坏,再伶俐的精魂也得随它而去,不能单独生存,看穿了这一点,不自爱是不行的。
所以,像我们内向的人,随波逐流也好,坚持自我也好,都别忘了对自己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