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绝对的爱和相对的爱。
绝对的爱,是妈妈给孩子的天然且有力的爱,是一种本能。我不是那种母爱喷薄的妈妈,从来就不是。也因为生如意的时候打了无痛且没有中断的缘故,我一直没有“生”孩子的感觉,她就像一件我买的商品,客观血缘上是我的女儿而已。
相对的爱,则是流动的,是一种在陪伴和养育中渐渐产生的,是把她当同辈来爱的爱。相对的爱更客观和冷静,我常说,虽然越来越爱她,但绝不是含在嘴里怕化的那种。我要花很多时间学习,为了跟上时代发展,不让自己以后被她嫌弃。
“做妈妈”这件事对我来说有点突然和勉强。有人说,你都没做好准备,那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事实证明,“妈妈”是可以现学的,我比任何时候都要好学,都要耐心,都要美好。
我阅读大量书籍,但不是方法论,好的书,都不是教技巧的,因为育儿不是应试,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和一键通关的秘籍。读书,是了解养育和教育的本质,是接受每个家庭的不同和“孩子终归是平凡的”的事实。后来,很多公众号向我约所谓的“妈妈书单”,想了想还是没给,阅读这件事太个人化了。
“妈妈书”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预习的,因为没有这个场景;而面对海量的育儿书时,妈妈又是迷茫的。
我的第一本“妈妈书”是崔璀的《妈妈天生了不起》,孕晚期的时候收到了这本书的亲笔签名版。
“很好看!”我给她发了个信息。因为书里记录了很多崔璀和儿子小核桃的日常,纯粹当故事看,因为彼时我还是个快乐自由的大肚子。
生完孩子将近五个月的时候,我又开始看这本书。那个时候就与书“同频”了,因为我已经获得了生产、喂奶、丧偶式育儿等一系列体验。
也因为读她的书,我买了第二本“妈妈书”,蕾切尔·卡斯克的《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因为崔璀引用过一句蕾切尔的话,直击我心—不论宝宝什么时候哭,记得在为她做点什么之前,先为自己做点什么。
再后来,我和早就加了好友的教育工作者蔡朝阳聊天。一直肯定并欣赏他的教育理念,但过去我没孩子,两人的互动仅限于偶尔点赞。时隔多年,已经当了妈妈的我,才想起入手一本他的《我们现在如何做父母》。
又因为这本书,我开始关注为他写推荐语的童书作家粲然,一口气读了很多她的书,顺便扩大了自己的写作范围,尝试锻炼新的写作技能。接着,无意中听到崔璀和粲然的聊天节目,我开始关注崔璀的播客“妈妈天生了不起”,认识了渡渡鸟,买了那本厚厚的《妈妈是什么》,她的大爱,让我安于生活的一地鸡毛。
学习,不只是书本,还在于交流,和优秀的人对话,为妈妈扩大认知的边界。在给Momself《真实女性故事》专栏撰稿时,我接触到了戏剧教育,也是源于一次专栏采访。
晏木,三十七岁“抛夫弃女”,一个人去爱尔兰学习戏剧教育。采写的落脚点本来是女性的无数种可能,推文一发,留言里很大一部分是对“戏剧教育”的好奇,他们通过公众号向晏木发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玩“戏剧游戏”。
我曾经是杭州一家知名都市类报纸的文娱记者,戏剧是其中的主要板块,自认为对舞台并不陌生。但我没想到,戏剧可以涉及亲子互动。带着读者和自己的好奇,我再一次采访晏木。
晏木认为,中国戏剧的历史比西方悠久,但戏剧不仅仅是舞台上的一种表演形式,更可以应用于教育和社会。爱尔兰的教师培训中都有戏剧这一项,即便不教戏剧,也能把舞台上的技巧运用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戏剧还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社科领域,如通过戏剧课程引导自闭症学生与他人沟通,通过戏剧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等。
在国内,教育内卷已经是常态,家长焦虑,孩子也累,心理、情绪问题出现低龄化趋势。因此,晏木想到戏剧教育或许可以在这方面起到什么作用。
从爱尔兰回上海后,晏木在一所民办小学当英语和戏剧老师,同时在上海的一些社区推广戏剧,开设女性戏剧工作坊、“悄悄话”社区戏剧工作坊、“成为母亲”社区戏剧工作坊、全英文青少年戏剧工作坊等,主要面向父母和孩子。
晏木认为,戏剧是接地气的,不是只存在于舞台上。就好像和女儿玩戏剧游戏,就是大家都空下来没事做了,那就来玩一下吧!
出于采访需要,我让晏木提供了一些简单可操作的戏剧游戏。我一看,这些游戏的年龄跨度很大,3~100岁,真的是“戏剧就在身边”。
那么,戏剧游戏是不是要懂戏剧的人才能玩,如果爸爸妈妈没有学过戏剧,或者对戏剧压根儿不感兴趣呢?
这让我想到周轶君在《他乡的童年》里讲过的以色列人的教育方法,随便拿两个东西,说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一直说,越多越好。比如足球和钢琴,都是黑白的,都能拿来玩儿等,大人或许说不过孩子,也或许到最后大家都想不出来了,但没关系,这种互动无形中弱化了电子产品对人的**。
让孩子有事可做,而做的事又能引发乐趣,是维持秩序最好的办法。
其实,当我们在说“戏剧游戏”的时候,从来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通过一种媒介和这个世界建立联系,从而抵抗电子媒介的过早侵袭。
渡渡鸟在《妈妈是什么》这本厚达366页的书里,描述了一些她和三个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
渡渡鸟认为“童年,是一场场和万物的初遇”,所以,她的“教育”是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我们闻各种叶子的味道……还闻芹菜、香菜、韭菜、茴香、大白菜、萝卜、豆角……各种菜的味道,孩子们蒙上眼睛,闻我们刚从菜市场补充回来的给养,还有苹果、西瓜、香蕉、哈密瓜。闻着闻着,我把一段香肠拿出来,放在他们鼻子前面。哈哈,强烈的对比反差。”
“我教儿子在盛夏的树林,当蝉喊得正欢的时候,突然大喊一声:‘嗨!’瞬间蝉鸣无踪,全场静悄悄的。就这样等着等着,等得雄蝉都觉得安全了,又‘吱’地集体席卷而来,比方才还要大上几倍的声音黑压压地扑来。”
渡渡鸟和女儿心心也玩过戏剧,比如《挪威的森林》。两人轮流扮演绿子,一开始,渡渡鸟讲长的台词,慢慢地再让女儿讲。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女儿再次仰起脸,“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儿玩好吗?’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骨碌碌滚下去,玩了一整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到了周末,母女俩就去草地上打滚儿,骨碌碌滚下去。她要让孩子们知道,所有书中写到的美好,都是真的。
戏剧教育,为我开启了新的视角,也给了我免费的育儿方法,尽管现在对我而言为时尚早。我的工作,不仅是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扩展了我的边界,让我时刻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
孩子的出生和成长,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激励我们自己,催促父母绝不能停止脚步。
无论哪种妈妈都不容易,全职妈妈或是职场妈妈都不是“生来必须这样”。任何选择都应该出于个体的独立意志,可以有妥协,但不能被绑架。而处在特定状态下的妈妈,都必须有继续前进的愿望。妈妈要时刻学习,而不是沉溺于“妈妈”这个天然的角色。
没有一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而爱,除了亲密的接触,还要有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决心,妈妈要跟得上孩子的成长,因为,两人还将彼此陪伴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