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128天的时候,我应梅赛德斯?奔驰的邀请,为其女性平台“She's Mercedes”做了一次名为“跨界玩家的生存之道”的沙龙分享。
那天,我要从萧山婆婆家回湖州我妈家,沙龙分享的地方在两者中间,自然要带上如意一起,也请婆婆一路陪护。
于是,端午节前一天,如意来到了时尚现代的莲美术馆,穿过一长队奔驰车来到会场。
“你可长见识了!”我们笑她。
如意很给面子,不哭不闹,婆婆抱着她把每个场馆都逛了一遍,还自拍了一段视频,要不是下雨,还得去旁边看荷花。接着她们就去VIP室休息,我则在台上回答主持人关于“新手妈妈如何兼顾自己的工作以及生活”之类的提问。我当然可以说,女性的生理结构使得她在某些方面就是要兼顾家庭和事业,这和性别论没关系,比如你得喂奶,这事必须得你做!但事实上,没必要把工作与家庭截然分开,相反,可以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当我在陪伴中找到很多可以书写的素材后,我就变得乐于和女儿在一起,而不因为她的哭闹感到烦躁。
但不能忘记一点:你得有一个强大的家庭支持系统。
之前我有一篇文章《坚持丁克的我,为什么在36岁的时候生了个孩子》在Momself平台上反响很大,后来其他心理类公众号也转了。其中有一条评论我印象特别深—“我挺搞不懂这女的,这么有钱自己去留学,为什么不请月嫂,还要辛苦自家老人”。
先不论我有没有钱,以及留学真的是很多年前的事情,而且留学也花不了太多钱。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请月嫂”不是万能的(尽管大家都疲倦的时候我也有过花钱办事的想法),因为他们忽略了隔代教养的乐趣。
对于我这样一个高龄新手妈妈来说,头几个月里我的妈妈和婆婆自然很辛苦,但她们觉得苦中有乐,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观察如意的变化,头发长了几寸,体重重了几克。因为她们身边太久没有出现过小孩了,甚至,在她们养育我们的三十多年前,也没有这样朝夕相处过。
如意时常前一刻还在暴哭,后一刻突然咧嘴朝你笑,老人们就会笑得前仰后合,我似乎很久没有看到过她们笑成这样。她们也会给如意立规矩,再闹就关进小黑屋,或者拍屁股。
到了夏天,如意就不用尿不湿了,换上真正的尿布,兜在尿布袋里,用完就扔。家里正好有纯棉布,妈妈们“废物利用”,把如意当成三十多年前的我来养育。
因为胀奶而奶量骤减的我很担心外出时如意不够吃,她们宽慰我:“酒店总有白米粥吧,米汤给如意吃好了,过去人们也都这样的。”
很多不得不隔代教养的家庭,常常困囿于观念差异。其实,父母的心也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被不断拓宽的。有时候以为自己见多识广,但可能老人们的经验才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她们也许叫不清楚尿不湿的牌子,顺手拿尿布的时候也不看尺码,但她们考虑问题时更全面,顾全的是宝宝和妈妈。
“一月哭,二月闹,三翻四坐,原来有这样的说法呀!”家里正好有朋友送的一套育儿书,她们赶紧去查证。
“怪不得如意第二个月的时候闹成这样,多半是肠绞痛吧?”她们又掌握了一个新名词。
我说,你们少看这些育儿书方法论啊,徒增焦虑。但她们觉得,这也是一种学习。老了不能“不修”,而要更加精进地“不朽”,自己看重自己的存在是最重要的。跟孩子一起学习,孩子也能不断地教大人一些知识,激发她们学习的欲望。
隔代教养是亲子之爱不断延续的典型。
已经年过六十的作家蔡颖卿因为自己开办的美食课堂,经常和小孩在一起,对这些小孩来说,蔡颖卿就是奶奶级别了。而她觉得,正因为孩子们的成长,她和先生Eric才觉得“年老”一直有新的意义。她在书里引用王维的诗句“自怜碧玉亲教舞”来形容隔代的爱。王维这句诗虽然说的是一位年轻纨绔子弟珍惜宠爱娇妻,因而不假他人之手传授舞艺给妻子,但一个“怜”字所点出的爱,总让她想起如今社会中那么多祖辈,把孙儿带在身边,帮助他们的孩子完成“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的养育工作。
最美的事莫过于美有美的后代。
“我们也从孩子的日常能力与表现中感受到心中理想的世代接力。爱与敬是以传承和体贴无误地转换着能量,充实彼此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