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金融支撑了投资银行与基金的活跃(1 / 1)

从德国来的赶牛人的儿子

1848年大批欧洲移民来到新大陆。

德国赶牛人的儿子马库斯·戈德曼[16]也是其中一员。

他不屑于犹太裔移民同伴良好的发展,从旅行商人开始做生意,通过收购商业本票,踏实地积累了手续费。将要赚钱的时候他雇用了小女儿的丈夫萨缪尔·萨克斯,将公司取名为高盛(M Goldman & Sachs)。

马库斯还让儿子亨利也进入了公司。初期的高盛是只有亲族构成的家族企业。

与喜欢踏实做生意的父亲不同,儿子亨利展示出了对于认购铁路公司债券和股票业务的兴趣。与当时时髦的铁路公司有关系,对刚刚成立不久的公司来说是与有荣焉的一件事。但是这一计划被银行干扰而失败,被激怒的他下定决心“如果铁路公司不行的话就只有开拓其他行业”。

亨利一边与同是犹太裔且是雷曼兄弟一员的菲利浦·雷曼每天在同一家饭店吃饭,一边偷偷地推敲赚钱的作战计划。不久后,他们一起成功规划设计了以西尔斯·罗巴克为首的众多股票的公开发行。

高盛在这之后,还推动福特的股份公开发行等大型交易并获得了成功,这使他们在华尔街变得非常有名。

但是因为手笔过大,在1929年的大萧条时他们被称为“诸恶的根源”, 1970年因为他们又与美国最大的铁路公司中央铁路的破产相关而受到SEC的指责,有过许多次危机,但他们想尽办法克服了这些得以持续成长。

高盛原本从事帮助票据贴现和CP发行、股票公开发行等工作,也就是“帮助进行资金筹措”,最终他们的工作没有止步于此,转为了“自己做股东”。

也就是说,他们的立场从“资产负债表右方的助手”变为了“资产负债表右下方的所有者”。

虽然意大利的银行通过赚取手续费发了横财,但是高盛不满足于赚取“帮助资金筹措的手续费”,开始以更为积极主动的赚钱方式为目标。

他们主动寻找价值被评估得过低,因为特殊理由而变得价钱比较便宜的公司,考虑在持有该公司股票5~7年之后,通过股份公开发行、出售、合并等方式提高收益。

这叫作本金投资业务。高盛拥有正确评价企业价值的能力,以及提高其价值的技术。

他们于1990年左右开始这项业务,正值日本泡沫经济浮现的时期。在日本人因股票和不动产的升值而狂喜的时候,他们磨炼着预测公司的未来现金流量、使其增长的“金融手段”。

这么说来,那正是迈克尔·杰克逊购买了披头士著作权的1985年之前。或许,是有“金融界”的朋友向迈克尔建议“它值得买”也说不定。

被强调的投资者的观点

从金融规律中突然出现的“企业价值”观念,或许是过去500年间对簿记和财务报表不满的集中爆发。会计,一直“跟在过去的后面”,对此经营者和投资者们一直心有不满。

从这以后,首先踏出一步破壳而出的就是管理会计。与仅仅表示“过去”结果的财务会计的财务报表相对,管理会计通过预算开辟了新的道路。紧接着,金融通过“未来”的现金流量预测的手段,使得企业价值的计算成为可能。

虽然会计擅长小野洋子式的成本计算,却不善于迈克尔式的“回报”预测。不仅对进行了巨额投资的迈克尔·杰克逊来说,对所有的投资者来说,表示“将来回报总计”的企业价值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只不过,预测“未来的回报”或者使企业价值增长,都要求有相应的技术与经验。高盛等投资银行稳步而顺利地积累着这些技术。

20世纪后半叶,“投资基金”也陆续出现。由于它的出现,向公司出资的股东不再是从前的个人股东,而是越来越有组织的股东。

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它们是新出现的巨型股东,对于所出资的公司经营逐渐开始“插嘴”。“发声的股东”,或者说是被叫作积极分子的股东对经营者强势地提出要求也并不少见。

再者,不仅“插嘴”,股东还要“伸手迈腿”,对出资对象公司“派遣经营者”。这是一种通过直接的经营支持来使“未来的现金流量”上涨,提高企业价值的行为。

金融理论不仅对基金,也对公司的经营者展示了“企业价值上升的方法”。

由于企业价值被定义为“未来现金流量总和”,使得具体的企业价值上升的道路变得明了,可以通过金融理论来说明“基于收益性评估业务的挑选”(NPV法则、IRR法则)“用于贴现的资本成本计算”(CAPM、WACC)“分红以及购买自己公司股票的政策”,等等。

概括来说,正是根据这样的理论,通过增加未来现金流量的策略,才使得“这样做就能增加企业价值”的方法变得明朗。

与财务会计融合的“价值”思考

20世纪的美国,发生了各种各样音乐种类的融合,会计界也开始融合。

由金融理论培育出来的“未来现金流量”概念,开始对财务会计方面的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这在已经说明过的在企业并购里收购企业时被计入的“商誉折旧”中可见一斑。

在国际基准IFRS中,作为收购溢价的“商誉”无须折旧,但在收购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显著下跌时,还是会被要求进行减损处理。也就是说,在“价值”下跌的情况下,下跌的部分要一口气做减损处理,在这样的背景下很显然就需要金融理论。

将与之相同的处理方式运用于资产上的就是减损会计。

减损会计是什么

在减损会计出现之前,工厂和出租用大楼等事业资产是通过“从购买成本中减去折旧得到账面价值”的方法来评估的。由于减损会计的引入,其后续进程才能够进行。

假设在其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估价”会显著下跌的情况下,其金额,也就是评估金额下降到与“价值”相当的金额,就必须将评估亏损计入。这一减损,也明显加入了金融的“价值”思想。

顺带一提,东芝以巨资收购的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的“商誉”方面发生了巨额损失,资产负债表呈现为债务超过资产的状态,引发了无法上市的经营危机。

东芝通过出售存储芯片业务度过了这次危机,然而以2兆日元收购了这部分业务的是美国贝恩资本所率领的企业联盟。他们从迈克尔式的观点出发,才会判断“如果是2兆日元的话就买了”。

“数字的强大程度”上了一个台阶

20世纪,由于如彗星一般登场的公司金融,会计界的氛围突然改变了。

那是一个与“会计员”至此所学的东西完全不同的新领域,是从前的会计没有收纳的内容。

要说在此之前的会计部门,尽是做着一些一边遵守法律和规则,一边制作财务报表的“防守”工作,那么金融的价值计算里必不可少的经营规划和企业并购部门,就是“攻击”的部门了。它们决定“卖和买”的交易中不能缺少金融思想。

簿记和财务报表中从未有过的以“未来”为对象的管理会计与金融的出现,使“数字的强大程度”上了一个台阶。

那就是相对于“制作账本”(簿记)还有“看财务报表”(财务会计)而言,“描绘未来”(管理会计与金融)的力量。

意大利和荷兰当年,对生意人来说,理解簿记、“记账”就是数字的力量。

最终,工业革命从英国蔓延到美国,组织如果规模变大,“看财务报表的能力”就逐渐变得非常重要了,于是就变成了将记账的事情交给会计,而商业人士被要求具备看财务报表的能力。

电脑的出现与发展为“记账”向“看数字”转变推波助澜。现在的财务报表虽然能用便宜且优异的软件来制作,但是“看懂数字”这件事必须由人来做。于是非会计人员的商人就被要求拥有“读懂数字的能力”。

还有,到了一个理所当然的时代,管理会计与金融助长了电脑的存在感。

描绘未来的“利润规划”和“未来现金流量”,这些崭新的知识并非写在白纸上,而存在于Excel表格中。

3种数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