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流入美国铁路公司
美国铁路建设的资金,是由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诸国提供的。
美国的铁路绝不是英国铁路的仿制品。美国开发出了可移动式台车,这使车辆的大型化成为可能,美国铁路中出现了可以长途旅行的、舒适的大空间车厢。
另外,为了服务长时间乘坐铁路旅行的乘客,在经停车站还出现了提供饮食的餐馆。
许多铁路餐馆偷工减料,仅做一次生意,弗雷德·哈维反其道而行之,开了一家在车站提供高级餐食的餐馆。这家餐馆网罗了端庄美丽的年轻女孩做店员,他的餐馆哈维之家人气非常之高。
哈维之家的女服务员“哈维女孩儿”受到了全美的关注,东海岸的有钱人纷纷乘坐铁路到中西部旅游。另外,哈维还开始在铁路的列车内提供餐食,是在交通工具中提供餐饮服务的开创者,哈维大叔才是餐饮连锁店之父。
四通八达的物流业、远距离销售、车站旁的餐馆……随着铁路网在广袤的美国扩散开来,这些新兴商业逐渐诞生了。
19世纪的美国,铁路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时髦产业,它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还牵引着各式各样新型商业。
实际上,可以说是多亏了铁路公司,证券交易所才得以发展。19世纪后半叶,公开的股票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铁路股票,证券交易所仿佛是为铁路公司而开。
如果您读到这里,我想您就可以理解“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投资货币流入美国,在美国引发了铁路建设热潮”这件事了。
如果将这一过程映入脑海中,立马就能够读取一张资产负债表,因为“铁路货币的资金流向”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金流向”非常相似。
在铁路行业中,投资从英国等地流向了美国。美国于资产负债表的右侧进行资金筹措。接下来,美国将资金投资到铁路业务中,铁路的建设由东部向西部推进。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就是将右侧(东部)筹措来的资金运用到了左侧(西部)。
这一经营的投资和回收如果顺利产生赢利,就能向右侧的出资者支付利息分红。
阅读资产负债表的时候,若将“英国的资金向美国的铁路流动”和“右侧的筹措向左侧的运用”重合起来,就会非常清晰。
19世纪末,大西洋的经营分析热潮
比起通过股票筹集资金(E),美国铁路公司的经营者更喜欢通过公司债务和借款来筹措(L)。因此,铁路公司的自有资本比率非常低,常常伴有破产的危险。
英国的资金提供者最害怕投资的公司无法赚钱,或者破产。他们为了不遭遇这些情况,开始学习看财务报表。
在19世纪后半叶,兴起了一股经营分析热潮。
特别是在评测公司安全性的“安全性分析(流动性分析)”,聚集了许多关注。人们以资产负债表为根本,计算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进入20世纪后,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越来越流行,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财务比率。这就是经营分析的诞生。
只是,想通过一系列比率分析来完全看清经营状态是非常难的。因为财务报表本身就漏洞百出。对其分析无论多细致,谎言百出的财务报表,都是无法引导出一个正确结论的。
流动比率中常常提到的“希望能超过200%”。“哪怕是假数据,只要达到200%的话就没问题了”,这些过高的数字都是因为无法相信别人留下的结果。
从英国进军美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积极推动了经营分析热潮。他们所写的与经营分析相关的书被英国和美国的投资家、产业家、有钱人传阅。在书的最后,或许会出现事务所的广告,比如写着“如果想要准确的结算与监察,请来找我们”。
在人人都想要学习经营分析的背景下,铁路公司的经营破绽逐渐变多。
一鼓作气开拓了线路的美国铁路公司,急于求成,酿成了不良影响。铁路公司胡乱设立,展开价格竞争,最后财务体系急剧恶化,缺德经营者的不正当管理更是肆意横行。
想想看,在当时,向铁路公司进行投资,如果一发即中能大赚一笔,但如果倒闭就分文无收。这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为。
因此,纽约证券交易所要求铁路公司制作准确的财务报表并公开,但铁路公司无视这一要求。最终,仅在19世纪末,数百家铁路公司破产,给股东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资产负债表与流动比率
能够读懂资产负债表的鲁莽汉
1888年,许多铁路公司逐渐消失时,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乔)爱尔兰移民的第三代出生了。
父母期待儿子成为美国人,而不是爱尔兰人,希望他能够有所建树,没让他上天主教的高级学校,而是让他去了波士顿的拉丁学校。成绩虽然不太好,但因为父亲在背后撑腰,他最终考入了哈佛大学。
哈佛毕业以后,通过父亲的支持,他就任了州立银行监察官一职。这时,由于监察银行工作需要,他学习了资产负债表的解读方法、经营分析和信用评价。
掌握资产负债表,对他来说成了一件强大的武器。因为在这个时代,学会了财务报表解读方法的人,恐怕也就是认真的投资家和专家。在竞争激烈的商业最前线,很少有人掌握这种本领。
乔不仅学习了资产负债表的解读方法,还通过银行监察官的工作,得到了各种公司的内幕信息。
报表技能,加上暗地里的秘密信息——有了这两样,乔不断获取濒危企业的信息,操控信息使股价浮动,靠内幕交易大赚了一笔。
这样一来就无法收手了。乔银行监察官的工作只干了一年就辞职了,接着就职于证券公司的股票交易部门。在这里,他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内幕交易。
顺带一提,在那段时间,没有法律禁止内幕交易,能够阻止这一切的只有本人的良心。因此,证券市场中曾充斥着花招、欺骗等有内幕的不正当交易。这一时期,美国的富人中,一定有相当数量的人是靠内幕交易而有所积蓄的。
乔将“联营”(共同购入)视为他的拿手绝活儿。它是一种通过创建辛迪加(企业联合组织)让会员购入股份来操控股价的手段。通过伙伴之间的购入来哄抬股价,在**普通购入者加入时以高价出售股票。他还被公司委托操控过股价,简直是为所欲为。
对乔来说,1919年实施的禁酒令,也是一次赢利多到快要让人流出口水的机会。原本他父亲就经营酒馆,因为这一关系,乔在爱尔兰有着强大的贩酒渠道,一头扎进了私卖酒品的勾当。在禁酒令之下,他从海外的蒸馏所一个劲地买酒,使其流入私贩渠道。
20世纪20年代,狂热的纽约
抓住暗地里的内部交易信息,通过虚假信息扰乱市场,以秘密造酒赢利……衬得阿尔·卡彭都相形见绌的野心家乔,吐露了这样的名言:“赚钱很简单,在约束的法律制定出来前,去做就行了。”
乔·肯尼迪的人生中常常伴随着爱尔兰移民的影子。
波士顿有许多爱尔兰移民,这是一个对他们有巨大差别待遇的地区。由于马铃薯饥荒而消瘦的移民,仅仅带着几天生活费就来到了这里,只能依靠同伴之间互相帮助。爱尔兰人一起在不干净又狭窄的居所中生活,他们解闷儿的地方主要就是酒馆。
他们夜夜聚集在酒馆喧嚣,有时聊聊严肃话题。从这些人中,一位领袖脱颖而出。这位领袖代表爱尔兰人发表自己的意见,人们将其视为政治家,将选票托付给了这位领袖。乔的父亲P. J. 是个“卖酒的政治家”。儿子乔也继承了这一点,在“商人政治家”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要拥有力量,只有手握金钱和权力——乔之所以拥有对金钱贪得无厌的执念与往上爬的志向,也许是因为爱尔兰移民曾遭受歧视,过着贫困的生活。
1926年,羽翼颇丰的乔从波士顿搬到了纽约居住。
那段时期,纽约的股市被狂热所包围。当时的市场不仅是铁路公司,制造业公司、广播公司和通信公司等新兴产业公司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也有关系,乔搬到纽约时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形势大好。人们沉浸在熠熠生辉的时代中,股价不断上涨。也有一些担忧股价是否涨得过高的声音,但是都淹没在了“还能继续”的声音中。
股市可以听到强烈的声音,但是谁都无法回头了。
这一时期,积累了一定财富的乔,以更进一步的赢利为目标,将目光投向了电影行业。乔在电影界创建人脉,与美丽的女演员关系逐渐深厚。电影界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惬意的地方。
好莱坞一个能理解资产负债表的家伙都没有,所以他很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