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门店无法提升利润的另一大原因是,最贴近顾客的店铺居然把订货这一重要环节交由他人负责。
门店的员工不负责采购订货的缘由有两点:
1.是由于南方公司拥有几个大规模的配套物流中心,并且各个中心都采用独立核算制,所以他们通常会大量采购产品,按照自己的想法直接“强塞”给各家门店销售;
2.是因为生产商和批发商的“巡回销售(Route Sales)”。这种渠道服务来自美国的连锁店理论,在零售业内被视为理所当然的通行做法。而对店铺而言,不用自行订货产品就会自动上门,便习惯于这种方便又合理的做法。
我对这一现状实行了180度的大改革。采购订货是店铺的特权,只有让最清楚消费者动向的一线员工决定采购怎样的产品、采购多少数量,并实行自主订货,然后有责任心地销售自己所订购的产品,才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我反复强调这一点,并在美国推行了“单品管理”制度。在引进POS系统之前,我让店员们每天分早晚两次手工记录下陈列的产品数量,借此让他们学会把控销售情况,了解什么产品畅销,什么产品滞销。当他们彻底掌握了这一能力后,我正式导入POS系统,进一步提高单品管理的精度。
利用POS系统获得了销售数据后,美国7-Eleven也和日本一样,针对每一件产品当日的销量情况验证前日的订货假设,再建立第二天哪种产品会热销的假设,以此为基础采购订货,接着再通过第二天的实际结果验证假设的合理性。就这样,单品管理的流程正式在美国展开了运作。
坚持重复这一流程不仅有助于提升门店的营业额,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店内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这才是让濒临绝境的店铺重获新生的关键所在。
尤其在美国,被门店雇佣的临时工,只需按照员工手册做些单一的杂活。店长根本不会委派他们负责诸如订货采购的重要工作。我推翻了这一规定,让平时经常站在收银机前的临时工也有订货采购的权限。原本他们只能按照上级指示做些简单工作,现在也可以挑战自我,开动脑筋寻找产品热销的原因,进行解决问题的“真正工作”。虽然增加了工作上的负担,但也让员工萌发了对工作的热情,理解了工作的价值。
日本也同样如此,当店内的员工充满热情和工作干劲时,加盟店自然更加能吸引顾客进店消费,利润也随之产生。
当看到一家店铺的改革出现了成效,一开始持反对意见的店长们也迅速改变了既定的做法,由此在美国门店间形成了良性循环。
如此,我不仅改善了门店的运营情况,还打包出售了前文提到的物流中心,将物流工作全部外包,最终实现了经营层面的合理性。
只要坚持“应有的工作态度”,就能绝处逢生,转变为稳步成长的企业——我想这证明了经营的基本原则能适用于任何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