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爆炸的少女心(1 / 1)

蓬皮杜夫人

Madame de Pompadour

1721—1764年

有一个女人,她不是艺术家,却对一整个时代的西方艺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她就是大名鼎鼎的蓬皮杜夫人,正是她让洛可可艺术走向了极致。那么,这个女人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带动整个时代的艺术风潮呢?

1721年,法国一个不起眼的家庭迎来了一位新成员。这位刚出生的小女孩在她教父的资助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到了19岁时,教父安排她嫁给了他的一个贵族外甥,生活幸福美满。这位漂亮的夫人经常跟着丈夫参加沙龙,渐渐地,她的名字就像一股微风,吹遍了巴黎大街小巷,连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也嗅到了。

当年的凡尔赛宫,每天都在举办各种派对。对于国王、贵族和高官来说,聚会就是每天的头等大事,姑娘们都尽可能地打扮得与众不同,只为了能在派对上成为焦点,特别是吸引国王的注意。

不同于古代中国,当时的法国贵族们可谓是风流成性,国王的情人更是数不胜数。许多贵族女子都以被国王看上为荣耀,甚至是她们的丈

《蓬皮杜夫人肖像》(Portrait of Madame Pompadour)

1756年

夫也无耻地希望妻子成为国王的情妇,来为自己和家族谋取利益。

后来的故事你肯定能猜到了。这个美丽的女孩儿在一场化装舞会里和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相遇,不久后便宣布了离婚,正式成为了国王的情人,被加封为蓬皮杜侯爵。

蓬皮杜夫人很清楚,作为一个“吃青春饭”的国王情妇,光是天生丽质显然是不够的,得会打扮、够时髦才行。因为她的平民出身,蓬皮杜夫人在宫里一度遭受排挤,但是她通过几件事就扭转了局面。

首先,这个国家除了国王,最有权力的是谁呢?当然是王后。蓬皮杜夫人一进来,就对失宠已久的王后毕恭毕敬,还专门让人重新修缮了王后陈旧的寝宫。接着,她又继续发挥她当年组织沙龙的能力,扩大自己在凡尔赛宫中的交际圈。

很快,蓬皮杜夫人成了宫里的时尚风向标。她发明了一种把前额的头发弄蓬松的新发型,类似于猫王的标志发型“飞机头”,结果大受欢迎,被命名为“蓬皮杜发型”,直到今天依然被许多女孩儿们采用。300年前创造出来的发型能够流行至今,可见这个女人对于美感的敏锐度非同小可。

当然,这只是她走的第一步。蓬皮杜夫人还喜欢给自己留下肖像画,用它们来装饰自己在凡尔赛宫的寝殿。

在这幅画中,优雅的蓬皮杜夫人有着一张鹅蛋小脸,粉绿色长裙和淡粉色的高跟鞋衬得她的皮肤更为白皙,正拿着书慵懒地躺在沙发上,精致得像个芭比娃娃。

不过,蓬皮杜夫人可没有只停留在自我装扮上。在建筑和室内装饰风格上,她也要留下浓浓的“蓬皮杜风格”。她创办的“塞夫勒瓷器厂”,一经推出就得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认可。瓷器作为中国的外销品一直备受欧洲贵族的推崇,而欧洲的生产商直到18世纪才掌握了烧制技术。法国人利用当地的原料,做出了一种含有玻璃材质的陶瓷品种,比中国的瓷器柔和很多。塞夫勒瓷器那别具一格的粉色代表着贵族的时尚和优雅,人人都以能在家里摆上几件为自豪。

塞夫勒瓷器(Manufacture Nationale de Sèvres)

不仅如此,蓬皮杜夫人还为自己兴建了埃弗勒宫,也就是今天的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1764年春天,蓬皮杜夫人因病去世,享年43岁,没有留下子女。洛可可艺术在蓬皮杜夫人的推崇下走向了极致,它早已从贵族的奢华趣味转变成了一种在人类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艺术风格。

意公子说

容颜会老去,但是画作会永存,哪怕蓬皮杜夫人年老色衰了,国王和世人也还是能通过这些画,感受这个女人年轻时的风采。

蓬皮杜夫人凭借自己的金钱、权力,以及对艺术的独特感受,大力推动着法国艺术的发展。在她的影响下,法国艺术空前繁荣,洛可可风格也达到了鼎盛的阶段。

年轻是好事,但智慧和品位更重要,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