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宋徽宗 手把手教您怎么开一家艺术学院兼整垮一家上市公司(1 / 1)

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元宵节刚过的第二天。只听鹤鸣声声,云气在都城东京上空忽然弥漫开来,这奇异的景象不仅引起皇宫内部的注意,连过路的百姓也纷纷停下来观望。只见皇城宣德楼的上空,一群仙鹤久久盘旋,不肯离去。更不可思议的是,两只仙鹤落在了宣德楼顶左右两端的鸱吻之上,一只亭亭玉立,一只展翅低鸣。

仙鹤降临,乃是国运昌荣的吉兆啊!

当时的皇帝,宋徽宗赵佶兴奋不已,于是欣然提笔,在绢素之上,完成了这幅《瑞鹤图》。

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次大胆尝试。

宋徽宗让我们站在了云端,用一种平行视角来看这些仙鹤。不同于常规花鸟画的构图,宋徽宗大胆地让飞鹤布满天空,20只仙鹤各尽其态,没有一只是雷同的,威武宏大的宣德楼梁顶只占据了画面下端的 1/3。

虽然这是一幅静止的画面,但我们分明能感受到动势。从底部云气升腾的起势,到画面右端仙鹤仰颈带出的流动感,再到这18只仙鹤的飞翔动线,不仅有大结构上统一连贯的动感,又有局部细节的变化,而后在左端站立的仙鹤处,完成了一个流动的闭环。

这是一幅兼具了神性光辉和帝王华贵的画。甚至有人说,它比西方早几百年完成了超现实主义的表达。然而,这仅仅只是宋徽宗艺术生涯里的一幅即兴之作。

那,宋徽宗究竟有多厉害呢?

南宋邓椿在《画继》[8]的开卷第一句便是:“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也就是说,宋徽宗在艺术界,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他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全才。

书法,直接开创了一种字体,瘦金体。

绘画,山水、花鸟、人物,做到了前无古人,也很少有后来者的无所不会,无所不精。

诗词,在宫体诗、道乐诗的创作领域都进行了突破和拓展。

他还精通音律,对于金石考古、制瓷饮茶方面也有颇为深入的研究。

但,这些都还不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国之君,宋徽宗带动了整个国家艺术氛围的发展。他创办了宣和画院,相当于皇家美术学院,自己当院长,在民间选拔优秀的苗子。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画下《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画下《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画下《万壑松风图》的李唐,全部都算是他的门生。不仅如此,宋徽宗组织编撰的《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都是后世美术史研究的珍贵典籍。

《瑞鹤图》中的仙鹤和我们平视

在徽宗朝,极简美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他的品味甚至影响了千年以后的中国,以及被中国文化影响了千年的日本和韩国。到现在,日本的书画装裱方式,还在延续宋徽宗发明的“宣和裱”。

我想,如果在艺术史上要挑出“千古一帝”,那一定非他莫属。但我们同时也知道,他是一位“亡国之君”。

有一个传说,说当时宋徽宗的父亲宋神宗曾经观看了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并且赞叹他“人物俨雅”,然后便有了徽宗。在宋徽宗出生之前,宋神宗还梦见了李煜。[9]当然,李煜转世这种传说肯定是不可信的,但我们会发现,在宋徽宗的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

他很小就展现出了艺术天赋,每日钻研笔墨、丹青、奇石等。十六七岁的时候,宋徽宗就已经是“盛名圣誉布于人间”。如果按正常情况发展下去,他可能会成为历史上一个闲云野鹤、诗书画俱佳的风流王爷。但在他18岁那年,发生了一件事。

那就是——天上突然掉下一个皇位要继承!

从此,一个艺术家成了皇帝。

当然,这也有好处。那就是让整个时代,都因为这个皇帝的推动, 而实现艺术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于是,我们才得以看见中国艺术史上堪比“文艺复兴”的盛况。

他主导建立了宣和画院,这个皇家美术学院既有充足的经费支撑, 还有严密的人才梯队建设。首先,他设立了考试制度,想要报考皇家美术学院的人,都必须经过6科的考试: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

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员的质量。普通的画工画匠肯定是进不去的,因为不够有学问和思想;而纯粹的文人也是进不去的,因为绘画的逻辑和功底不行。另外,宋徽宗会亲自出考题。这个考题可一点都不简单,例如:

请根据“踏花归去马蹄香”这7个字画一幅画,要求行笔活泼,题材不限,诗歌除外。

踏花,我知道。归去,马蹄,都好画。可是,香?香怎么画?这可难倒了天下的读书人。最后脱颖而出的一幅画,是用蝴蝶的追逐来表现香气,化无形为有形。

一方面,我们要感叹答题者构思精巧、不落俗套;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赞叹宋徽宗的艺考题果然设置得很有水准。

你可别以为,只要考进去就万事大吉了。进入画院之后,大家还要学习各种绘画专业课和《论语》《孟子》等文化课。另外,宋徽宗要求入院者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读书考试,也要承接皇家的订单。紧接着,按照学习和工作的成绩,画院的画家就会被分成诸多等级,有待诏、祗候、艺学、学生等职衔。

同时,这个职务也不是终身制铁饭碗。你还需要定期参加考核,提升职务等级。当然了,严格的考核也意味着丰厚的待遇。除了在经济上可以享受皇家发放的俸禄和津贴之外,你还能穿上紫色的衣服!

要知道,在当时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身着紫色官服。但这一切都还不是最光荣的事。宣和画院的最高荣耀是,你甚至可以得到宋徽宗手把手教学!

有一次,宋徽宗安排手底下的画家们画孔雀升墩,就是一只孔雀要上土堆,可他怎么画,宋徽宗都不满意。最后画家没辙了,问徽宗为什么,宋徽宗说:“你的脚画错了,孔雀升墩,先迈的应该是左脚。”[10]

还有一次,他重赏了一位画师,竟然是因为月季花画得好。每个季节、每个时间段,月季的花、蕊、叶子的朝向都不相同,所以并不好画。而这位画家画的春天午时盛开的月季花,非常符合自然规律,分毫无差。[11]

宋徽宗能做出这样的评点,一方面证明了他对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他的绘画讲究的是“物”与“自然”的融合。

著名的美术史学家高居翰(James Cahill)这样评价他:“在中国绘画史上,这也许是最后一次将艺术真实性的标准认真向前推进的机会;文人批评家不求形似,他们的理论一旦占了上风,就会将准确再现的考虑降到次位。”

不单纯只是刻画自然,记录事物;也不单纯只抒发胸臆。宋徽宗既做到了尊崇自然的法度,也同时展现了文人的意趣。他引领的宣和画风成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辉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院体画的发展。

可以说,作为一个艺术学院集大成者的院长,宋徽宗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够——集大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要开创性!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字体:瘦金体。

当时,传统的四大书写字体是隶、楷、行、草。大家都这么写,所有的书法家都在这4种字体的大规则下,去发挥自我。但宋徽宗,偏偏要突破这一切。在他23岁的时候,他就写下了《瘦金体千字文》。这种字体的横空出世,完全颠覆了前人书法的规则。

前人讲究的是藏锋内敛,宋徽宗说,不!他完全释放了字里的犀利,一笔一画都像刀剑一样锋利,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充满了“屈铁断金”的刚烈个性。

但犀利和飘逸就一定是互斥的吗?宋徽宗又说,不!我们仔细看他的每一个字,无论横竖,都有一定的弧度。

正是因为有了弧度,才让书法有了一种弹性,再加上细腻的笔触,整体看起来才能“天骨遒美,逸趣霭然”。

宋徽宗就这么生生把瘦金体做成了他的“个人名片”。时至今日,书法界也没有人能做到他这一点。

说到这里,我们仅仅只是描述了宋徽宗艺术成就很小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皇家艺术学院的院长,宋徽宗为美术史收集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他为艺术界培养了许多流芳千古的画家,他手下的张择端和王希孟,更是创造了中国独一无二的风俗画长卷和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青绿山水画。而他本人对于艺术的贡献,也是开创性的。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艺术学院院长了。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他同时也是一个皇帝。他的正职,是经营一家庞大的上市公司。

北宋到了徽宗朝,既有前朝丰富的资源积累,同时又暗藏着积贫积弱的危机。它像一艘巨大却老旧的航母,一旦被攻破,后果就是毁灭性的。

《瘦金体千字文》 局部 赵佶(北宋)

上海市博物馆藏

当年画下《瑞鹤图》的宋徽宗其实心里清楚,哪有什么瑞鹤降临,不过就是皇家豢养的丹顶鹤,放出来飞一飞而已。这场“人工降鹤”,不仅骗过了百姓,也几乎骗过了自己。他看不见祥云背后的阴霾,看不见15年后,大金的铁骑踏进中原之后,一国之君被俘虏的凄惨。

关于这家上市公司是怎么垮的,历史有诸多解释。但这家公司毕竟是在宋徽宗手上垮的,自然和他脱不开关系。也许,他的人生从18岁那年开始,就错位了。

从政治的角度上说,他是个失败者;但在艺术的世界里,他的光辉并不会被磨灭。所以,在我们的故事里,就会是这样的版本——

一个艺术学院搞学术的院长,去当了一家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

结局就是上市公司被搞垮了,但这个学院千古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