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小径木的日本木造(1 / 1)

隈研吾谈建筑 隈研吾 710 字 4个月前

祥哉老师彻底探究了日本传统木造的庶民性、灵活性和作为体系的开放性,最后弄清楚了一件事,即该体系的背后是被称为小径木的细木材。因为要爱护森林,养护森林,所以市面上供应的都是间伐材,也就是从森林中间伐出来的木材。使用又细又便宜的间伐材如何造出可以抵抗地震的高强度建筑结构,这种实验在日本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反复不断地进行。日本花费很长时间才建立起了健康的森林循环体系,而该体系是以细木材为单位的。正因为有了这一循环体系,日本才没有把森林里的树木都采伐完,而是采伐后又种植新树,并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从而保持了高达70%左右的全国森林覆盖率,这个覆盖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算是很高的。

同时,以横截面较小的木材为基本单位的日本传统木造形成了一个高度灵活的体系,被称为世界建筑的奇迹。首先,只使用几乎同一尺寸(横截面边长10厘米左右,长3米左右)的木材就能造出所有的建筑。该尺寸对运输、加工和施工来说,都是最容易、最方便的尺寸。因为使用了同一尺寸的木材,所以房屋完工后的各种修补也很方便。受损木材的更换很简单,而且同一块木材可以用于不同的地方,所以扩建和改建也很容易。

另外,被称为“和小屋”的独特的屋顶搭建方式也在15世纪确立了。西欧的屋顶是由桁架(truss,把梁、柱组合成三角形的结构)来支撑的,而在日本,则发明出了和小屋这一方式,也就是把又细又短的木材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组合在一起。在这种刚度很高的和小屋屋顶下,甚至连柱子的位置都可以自由移动。一般来说,用来支撑建筑的柱子是不能挪动的。而日本的传统木造则可以做到:当你想改变房间布局时,连柱子也可以自由移动。这在全世界的各种建筑体系中是非常独特的,是一种奇迹般的建筑体系。

我们认为,要想让历史如此悠久,拥有如此合理和灵活体系的日本木造复活和打翻身仗,关键在于使用细木材,而并非任何木材都可以。在北欧、德国、加拿大等木材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把木板黏合在一起,并使用很粗的梁、柱,尝试着借此来使木材复活。把木材用黏合剂粘贴在一起,制造出胶合木、正交胶合木等大横截面的单位,然后用这种“大木材”去搭建抗震性强的中高层建筑。以此为目标,全球开始了激烈的技术竞争。

但是,这一动向让我有一种违和感。重要的是使用木材,没必要用木材搭建大型建筑或摩天大楼。认为“大的就是好的”是20世纪工业化社会的坏毛病,而“大木造”还在沿袭着这种毛病。

通过使用木材来重新构建可持续的、舒畅的、环保的循环体系才是目前全世界最重要的事。我觉得,重复使用、深度使用细木材的日本传统木造为这种未来的循环体系提供了最好的启示。

因此,在建设新国立竞技场时,我坚持彻底使用细木材。覆盖场馆外围并制造出舒适阴凉的屋檐是用横截面边长为10.5厘米的细木材搭建的。日本的传统木造都是用横截面边长为10厘米左右的细木材为基本单位搭建的,横截面为10.5厘米的木料供应量最大,也最便宜,是性价比很高的木料。这种木材随处可见,是具有庶民性的普通木材。即使在今天,木造住宅的柱子也几乎都是用这一尺寸的木材建造的。这个尺寸是我最熟悉的,也最让我放心。

我觉得,使用这种具有庶民性的木材是最适合21世纪被冠以“国立”头衔的竞技场的。使用特殊材料、具有特殊形态的建筑才是国家象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认为,使用贴近大众、常见、便宜的材料搭建出的建筑才与“国立”这一名号相符,才适合日本这个少子高龄化、质朴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