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7),第147页。
[1302]. 胡粹中《元史续编》,转引自《续文献通考》,卷28,第3053页,2列。
[1303]. 发生于1260年、1261年和1265年;王孝通《中国商业史》,第147页。
[1304]. 同上。
[1305]. 夏俊文《元代商人的权力》,发表于《中央日报》的历史增刊,(南京. 1948年3月10、17、24日)。
[1306]. 陶宗义《辍耕录》,卷5,第85页。
[1307]. 《新元史》,卷141,第6页。
[1308]. 《元史》,卷47,第17页。
[1309]. 桑原骘藏《宋末提举市舶西域人蒲寿庚的事迹》(Kuwabara Jitsuzo, So-matsu no Teikyo shihaku Saiikijin Bu Ju-ko no Shiseki, Tokyo, 1923: 203.)。
[1310]. 同上(译者注:应是《元史》),卷129,第9页。
[1311]. 同上,卷10,第7页。
[1312]. 同上。
[1313]. 同上,卷131,第10—11页。
[1314]. 《元史》,卷104,第3页。
[1315]. 同上。
[1316]. 《续文献通考》,卷26,第3025页,3列。
[1317]. 蒙思明《元代社会阶级制度》(燕京大学专题论文)16(1938):89, 144。
[1318]. 《续文献通考》,卷26,第3025页,3列。
[1319].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第155页。
[1320]. 汪大渊《岛夷志略》,各处。
[1321]. 参见伊本·白图泰的论述,转引自亨利·裕尔,亨利·考狄埃《威尼斯人马可·波罗阁下关于东方诸国奇事之书》(Henry Yule, Henri Cordier, The Book of Sir Marco Polo, the Venetian:concerning the kingdoms and marvels of the East, Vol.2, London: J. Murray, 1903: 391.)。
[1322]. 汪大渊《岛夷志略》,第109页。
[1323]. 罗伯特·S·洛佩斯《元代欧洲的中国丝绸》(Robert S.Lopez, "China silk in Europe in the Yuan perio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72, 1952: 72-6.)。
[1324]. 汪大渊《岛夷志略》,第80页。
[1325].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Marco Pol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 vol. 1, pp. 357-358.)。
[1326]. 汪大渊《岛夷志略》,第57页。
[1327]. 同上,第54页。
[1328]. 《元史》,卷210,第8页。
[1329]. 同上,第12页。
[1330]. 同上,第340页。
[1331]. 汪大渊《岛夷志略》,各处。
[1332]. 《元史》,卷93,第6—7页。
[1333]. 同上,第17页。
[1334]. 同上。
[1335]. 柔克义《鲁布鲁乞东游记》(Rockhill, Journey of William of Rubruck, p. 424.)。
[1336]. 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卷7,第33页。
[1337]. 《福建通志》(上海:商务印书馆)。
[1338]. 《续文献通考》,卷26,第3024页,列2。
[1339]. 同上。
[1340]. 《元史》,卷13,第17页。
[1341]. 同上,卷15,第10页。
[1342]. 同上,卷94,第18页。
[1343]. 全汉昇《元代的纸币》(Quan Hansheng, "Paper money of the Yuan period", Bulletin Academia Sinica 15, 1948: 2.)。
[1344]. 汪大渊《岛夷志略》,第13页。
[1345]. 费信《星槎胜览》,卷1,第5页。
[1346]. 汪大渊《岛夷志略》,第33页。
[1347]. 同上,第144页(译者注:应是第61页)。
[1348]. 《续文献通考》,卷26,第304页,列1页。
[1349]. 同上,卷28,第3053页,列2。
[1350]. 同上,第3053页,列2页。
[1351]. 同上,第3053页,列1页。
[1352]. 《元史》,卷15,第10页。
[1353]. 《续文献通考》,第3053页,列2页。
[1354]. 同上,第3054页,列2。
[1355]. 同上,列1。
第十章 结论:元朝覆灭,明朝崛起,中国成为海上强国
[1356]. 《续文献通考》,卷128,第3927页,列3。
[1357]. 同上,第3938页,列1。
[1358]. 《元史》,卷183,第2页。
[1359]. 竹越与三郎《倭寇记》(Takekoshi Yosaburo, Wako-ki, Tokyo: Hakuyōsha, 1939: 75-76.)。
[1360]. 后藤英夫《胶州湾——倭寇活动的山东大本营》(Goto Hideo, "Kiaochow-wan, the center of Wako activities in Shandong", Shigaku Zasshi 25, 12, Dec. 1914: 1519ff.)。
[1361]. 《元史》,卷46,第6页。
[1362]. 桑哥主政时,大运河中段于公元1289年通航,从杭州到北京的大运河不再绕道洛阳,直线距离缩短。
[1363]. 查继佐《罪惟录》(1633年)(四部丛刊),列传卷6,第4页。
[1364]. 《元史》,卷97,第1页。
[1365]. 丘浚《大学衍义补》,卷34,转引自桑原实造《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的南方和北方》(Kuwabara Jitsuzo, "North and South China in the view of history", p. 466, note66.)。
[1366]. 温雄飞《南洋华侨通史》,卷43。
[1367]. 唐纳德·奥比赛科尔《锡兰历史纲要》(Donald Obeyesekere, Outlines of Ceylon History, Colombo: The Times of Ceylon, 1911: 191.)。
[1368]. 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转引自山本达郎《安南史研究》(Ngo Si-lien, DaiViet Su-ky Toan-tho', cited in Yamamoto, Annanshi Kenkyu, p. 184.)
[1369]. 《元史》,卷210,第5页。
[1370]. 同上,第6页。
[1371]. 同上,卷13,第11页。
[1372]. 黄竞初《华侨名人故事录》(长沙. 1940),第2—3页。
[1373]. 山本达郎《关于“东洋”与“西洋”名称的来源》(Yamamoto Tatsuro, "Concerning the origin of the names T'ung-yang and Hsiyang", Toyo Gakuko 21, 1, Oct. 1933: 114-6.)。
[1374]. 汪大渊《岛夷志略》,第109页。
[1375]. 马欢《瀛涯胜览》第25页。
[1376]. 《明史》,卷324,第18—19页。
[1377]. 他是广东南海县人。
[1378]. 《明史》,卷324,第18—19页。
[1379]. 刘继宣,束世澄《中华民族拓殖南洋史》(上海:商业出版社,1934),第72页。
[1380]. 马欢《瀛涯胜览》,卷1,第6页。
[1381]. 马欢《瀛涯胜览》,第16—17页。
[1382]. 费信《星槎胜览》,卷1,第6页。
[1383]. 维克多·珀塞尔《马来亚华人》(Victor Purcell, "Chinese Settlement in Malacca", Journal of the Malaysi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20, June 1947: 124.)。
[1384]. 《续文献通考》,卷132,第3969页,列1。
[1385]. 卜大同《备倭图记》(宝颜堂秘笈),第3页。
[1386]. 胡宗宪《筹海图编》,卷7,各处。
[1387]. 《绍兴府志》(1792版),卷22,第13页。
[1388]. 《广东通志》(1822版),卷23,第19页。
[1389]. 《明史》,卷92,第15页。
[1390]. 《明实录》,永乐卷66,第6页。
[1391]. 《明史》,卷306,第2页。
[1392]. 《续文献通考》,卷134,第3995页,列1页。
[1393]. 郑鹤声《郑和遗事汇编》(上海:中华书局. 1948),第111页。
[1394]. 关于这些海外活动更多的论述,参见由吉奥夫·韦德编辑的《中国与东南亚》(Geoff Wade,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London: Routledge, 2009.)。
[1395]. 《明史》,卷304,第2页。
[1396]. 马欢《瀛涯胜览》,各处页。
[1397]. 祝允明《前闻记》,第72—75页。
[1398]. 《明史》,卷324,第15页。
[1399]. 《明实录》,永乐卷52,第7页。
[1400]. 同上,卷38,第4—5页。
[1401]. 《明史》,卷324,第12页。
[1402]. 查继佐《罪惟录》
[1403]. 陆容《菽园杂记》(丛书集成),卷3,第25页。
[1404]. 《明史》,卷326,第6页。
[1405]. 戴闻达《中国发现非洲》,第387—388页。
[1406]. 《明史》,卷325,第11页。
[1407]. 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转引自马伯乐《占婆史》(Ngo Si-lien, Dai Viet Su-ky Toan-tho', cited in Georges Maspero, "Le royaume de Champa", T'oung Pao 14, 1913: 158-159.)。
[1408]. 梁启超认为中国人的首要天性是尚武,其次才是和平主义。参见梁启超《中国之武士道》(饮冰室专集第3册,44)(昆明,1944),第4—14页。
[1409]. 在冀朝鼎对水利建设的分析中,这一周期更久。参见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Chi Ch'ao-ting, Key Economic Areas in Chinese History,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36: 9-10.)。关于中国人海上扩张的时间周期如下:第1个周期,公元前559年(战国吴国)至公元42年(后汉),持续600年;第2个周期,公元226年(三国吴国)至公元670年(唐),持续444年;第3个周期,公元907年(五代吴越)至公元1480年(明),持续57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