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以状元的身份做了翰林院的编修,虽然他自视才高,却也懂得为官之道。当时,朝廷中的东林党和阉党针锋相对,周延儒却能巧妙地处理和两党的关系,他虽经常和东林党人往来,却又和阉党交好。左右逢源,因此没有受到排挤,一直戴稳了头顶上的乌纱帽。后来明熹宗继位,周延儒升迁为右中允,掌管司经局。不久,又升为管理太子东宫的少詹事。
熹宗是个短命皇帝,熹宗死后,崇祯皇帝继位。崇祯皇帝想要大刀阔斧进行一番改革,首先就对阉党头子魏忠贤下手,并除去其党羽。魏忠贤把持朝政多年,因此朝中皆是他的党羽,如此一来,杀的杀,关监狱的关监狱,朝中官员便没了大半。崇祯决定重新选用朝中大臣,处事圆滑的周延儒就在这一批人士之内,他做了礼部右侍郎。此时周延儒只有三十五岁,却已经为官十四年了。
朝堂之上的周延儒不再遵循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他觉得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周延儒在皇帝身边察言观色,为自己创造升迁的机会。公元1628年的冬天,锦州发生哗变,原因是军官克扣粮饷。为此,大臣袁崇焕上书请求朝廷补发粮饷。崇祯皇帝接到奏书后,就征求群臣意见。大臣们一致同意袁崇焕的意见,纷纷请求皇上发粮救济。崇祯帝听后却一言不发,原来,他心中怀疑这是袁崇焕自导自演的剧本,目的是收集粮草意图不轨。周延儒看出了皇帝的心思,站出来说:“朝廷设立边防,是为了防御敌兵,现在敌兵没有过来,自己人却起了内讧。如果各地的安防兵都造反,都向朝廷要粮食怎么办?”这一番话正中崇祯帝下怀,他和蔼地说:“那依爱卿所见,该怎么办呢?”周延儒回答道:“此次事关边防安危,不得不发粮饷。但是必须想出一个长久之策才行。”其实说了半天和没说一样,但是却说出了皇上所想之事。自此以后,崇祯对周延儒青眼有加,过了几天又把周延儒叫到宫中单独谈话,商量边防粮饷一事。
周延儒凭借皇上的信任,想要入阁为官,不料却受到大臣钱谦益的反对。周延儒怀恨在心,和同样想入阁的温体仁结成联盟,攻击钱谦益,向皇上状告钱谦益结党营私。崇祯皇帝本就对周延儒十分信任,因此罢黜了钱谦益,然后破格将周延儒提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准许他参与国家大事。从此,周延儒进入了大明朝的最高决策层。进入内阁,周延儒就离自己儿童时的目标不远了,那就是做内阁首辅。公元1630年二月,周延儒成为太子太保,这年九月,他终于当上了内阁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