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1251年高达收复襄阳后,宋理宗便向襄阳调拨了大量人力、物力,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经营,襄阳重新成为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军事重镇,成为长江中游的门户和屏壁。在这十几年中,吕文德军事集团逐渐成为防守襄阳的主要力量。

吕文德上献媚于贾似道,下打击异己,致使不少将领为了自保只能投降忽必烈。特别是孟珙的爱将刘整,刘整看到其他将领受到打击杀害,就主动向忽必烈投降。

刘整为表忠心,就向忽必烈提出了先取襄阳、再攻临安的亡宋战略。刘整的策略被忽必烈采纳,蒙古军在刘整的建议和策划下,突破宋的防御,将兵力重新聚焦到襄阳上。

公元1269年三月,南宋两淮都统张世杰率马步舟师最先赶到襄阳,与蒙古军在襄阳东南的汉江上展开大战。

张世杰不敌蒙军,被迫退回。随后赶到的四川安抚制置使夏贵则利用春季汉水暴涨,用战船将粮食、衣物等物资送入襄阳城内。

同年六月,荆鄂都统唐永坚从襄阳城杀出,兵败被俘后投降。七月,夏贵率五万军队、三千艘战船,再度增援襄阳,遭到沿江堡垒蒙古军的猛烈阻击,增援未果。

蒙古军在襄阳地区采取的是长期不断缩小包围的方式,对援助襄阳的部队痛击,致使宋军节节败退。

这一战一打就是三年,到了公元1273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此时的襄阳城面临着巨大的困境。特别是元军大举围攻樊城,樊城失陷后,襄阳再无所恃,城中也早已粮草短缺、士气低落。这时,元朝派人劝降,吕文焕不得不于公元1273年二月举城投降。

襄樊之战后,南宋迅速败亡,公元1279年,陆秀夫背着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跳海,南宋至此灭亡。

相关链接:

南宋最后一位皇帝

赵昺,南宋第九位皇帝,也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他是宋度宗的第三个儿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生母为俞修容。

临安危急时,他与兄长赵昰、赵昰的母亲杨淑妃等在太皇太后谢道清暗中诏令的摄行军中事江万载为首的江氏“三古”家族将领带领的义军和殿前禁军的保护下,秘密出城,先逃到婺州,辗转又到了温州、福州,再到泉州。

宋端宗赵昰于公元1278年四月溺海受到惊吓,又因目睹了一直保护自己的大臣江万载为救自己被狂风海浪吞没,惊病交加而死。其弟赵昺遂被陆秀夫、张世杰、江万载之子江钲于同月在冈州拥立为帝;同年五月,改年号为“祥兴”。次月,迁到崖山。

公元1279年二月七日,元军从四个方向向弹尽粮绝的宋军发起突袭,宋军的船只很快被包围。

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不愿靖康之耻重演,便在崖山背着八岁的宋末帝赵昺投海自尽。南宋在崖山的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宋王朝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