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在攻灭乃蛮时掳获了乃蛮掌印官塔塔统阿。塔塔统阿是畏兀儿人,精通畏兀儿文。他遵照成吉思汗的旨意,用畏兀儿字书写蒙古语来教育成吉思汗的子侄,创制了畏兀儿体蒙古文。

但是忽必烈认为,畏兀儿体的蒙古文只是一种文字的借用,不能算作蒙古自己的文字。因而,他决定创制一种可以在全国通用的新型文字,作为蒙古人自己的文字。

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元上都即大汗位后,立即封吐蕃著名喇嘛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命他掌管佛教事务。在当时的情况下,掌管佛教事务也包括文化方面的内容,而创制一种新王朝所需要的文字,也是其中的任务之一。所以,创造蒙古文字的任务就落在了八思巴身上。

八思巴把维吾尔字母拼写成蒙古语言,作为蒙古的文字。这对蒙古文化的提高和国家的推行,起到了一定作用。

后来,忽必烈命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八思巴又在西藏、印度文字的基础上,创制出一种方形文字,即蒙古新字。

蒙古新字由梵、藏字母演化而成,有四十二个字母。其中母音十个,子音三十二个。可以用来拼写蒙语,也可以用来拼写汉语,字母基本通用,但有些字母在拼写蒙语和汉语时,代表的音值不同。

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新字,自上而下直写,自右向左行,参照了蒙古畏兀儿字和汉字的书写及构字方式。

公元1269年底,八思巴抵达大都复命,忽必烈命皇子真金率百官出城迎接。八思巴则向忽必烈进献了他奉命创制的蒙古新字,忽必烈立即下诏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