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11年二月,成吉思汗在克鲁伦河畔进行伐金誓师。随后,蒙古大军兵分两路南下。哲别跟随成吉思汗亲自率领的大军,沿着抚州、宣德、居庸关向金中都推进。

同年七月,哲别率领蒙古大军迅速攻占乌月营、乌沙堡两处。金国守军听到远处阵阵的雷声,又见遮天蔽日的旌旗和无数蒙古铁骑朝金国方向疾驰而来。金国守军将士毫无防备,一见来势汹汹的蒙古大军,就吓破了胆,旋即丢盔弃甲,逃往抚州。

在此期间,哲别率军配合成吉思汗的大军,以破竹之势一连攻下数座城池。九月,哲别作为先锋之一带兵逼近居庸关。金军占据山岭关口有利位置坚守,蒙古大军久攻不下,哲别便命全军假装撤退。

金军见蒙古大军撤退,急忙打开城门追赶。哲别立即调转马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金军打得四散溃逃,一举夺下居庸关。

占领居庸关后,哲别率部顺势将金中都团团包围。金国主卫绍王完颜永济誓死抵抗,哲别久攻不下,兵马损失颇大,后又有金糺军前来援助,哲别只能率军离去。撤退时,哲别又率军偷袭金国掌管马政系统的群牧监,带了大批好马返回。这一次偷袭对金军的打击极大,金国从此失去了反攻的能力。

公元1212年,哲别带兵再次伐金。金军戒备森严,不利强攻,哲别又采用佯装败退的办法在夜晚带军离去。金军见蒙古大军离去,且正值年底除夕,便放松了警惕,哲别乘机攻入城中。哲别对金国重地的数次攻伐,不但替蒙古获取了大批财物和战马,也使得金国的统治受到了沉重打击。

哲别的存在,让金国举国上下人心惶惶。尤其是王公大臣们,常常从噩梦中惊醒,生怕成吉思汗身边的这支神箭会射向自己。

公元1216年,哲别奉成吉思汗的命令讨伐被乃蛮部占据的西辽疆土。哲别采用了宗教宽容政策,没有滥杀无辜,且对沿途穷苦居民采取安抚政策,使被占领区域的百姓都主动归顺成吉思汗。同时,哲别又将出逃的屈出律追回,并将其斩首示众,极大地震慑了西域其他部落,为成吉思汗后来的西征扫平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