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孝酷爱汉文化,他继位的第二年就立罔氏为皇后。罔氏聪慧好学,爱行汉礼,仁孝在儒学上的建树,得到了她不少的帮助。公元1144年,仁孝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学校。同年,又在皇宫里建立皇家学校。命令凡是宗室子孙,满了七岁,一直到十五岁,都可以入学,并且仁宗和罔氏还会亲自前往**、训导。

公元1145年,李仁孝模仿中原设立太学,向先圣先师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礼,并对表现优秀和成绩良好的教师、学生分别给予赏赐。

建立太学的第二年,仁孝又尊孔子为文宣帝,下令各州、郡修建孔庙。一年之后设科取士,正式接受中原的科举制度,立翰林学士院,任命大学者王佥、焦景颜等为学士。翰林学士院的设立,也标志着西夏已经有了培养和储备高级人才的学府。

由于仁孝提倡文治,西夏国内人才辈出,涌现了一大批卓越的学者。如大学者斡道冲、王仁忠,编纂《夏国谱》的罗世昌,不去金朝当叛臣的焦景颜,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