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名将王炎因久仰陆游之名,特请他前往汉中做自己的幕僚。汉中离抗金前线较近,陆游认为到那便能有参与抗金的机会,因而欣然接受邀请。他向王炎提出了收复失地、光复宋朝的想法,可惜南宋朝廷安于现状,对北伐并无兴趣,身居要职的王炎对此也无可奈何。没多久,王炎被改任他职,而陆游则孤身一人前往成都安抚使范成大的官署中做了参议官。

抗金的愿望迟迟无法实现,陆游心中十分烦忧,便常常饮酒作诗,以抒发自己对国仇家恨的忧愁。他的很多同僚对他的作为十分不满,经常私下责备他不守礼法、思想颓然。陆游得知后,干脆给自己起了“放翁”这一别号,意为“**的老翁”。

公元1178年,宋孝宗因陆游的诗名远扬而召见了他。然而由于政见不同,陆游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宋孝宗只是将其调到福州、江西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在江西时,陆游曾亲自前往当地水灾灾区视察,并上表朝廷,请求拨款救济灾民,然后又向邻近的郡县求助。没想到就这么一件事,却不小心触犯了腐朽的官僚阶层。很快,他便被安上了“擅权”之罪,并迅速被革职。

此后,他赋闲在家六七年,直到后来被调到临安任军器监少监。没多久,他又被改任为朝议大夫礼部郎中。虽然身处清闲之职,但陆游的爱国之心却从未变过。在职期间,他多次上疏,请求朝廷减轻赋税,却因此又遭到政敌的弹劾,并且再次被罢免。此后陆游便在农村蛰居多年,时时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满腔爱国之情。

过了二十年的光景,南宋王朝的皇帝几经变更,到了光宗、宁宗的时代。可是朝廷偏安的态度却仍未改变,失地也是收复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