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二次东征,平定反叛之后,周公开始反省造成反叛的原因。他认为问题主要存在于将前朝的旧部放在都城附近的封地,对都城造成了直接的威胁,他决定改变这种局面。

他首先向成王建议,把国都迁移到洛邑(今洛阳),然后把在战争中俘获的商朝贵族强行迁居到洛邑,并派重兵监督把守,避免他们再寻机反叛。然后分封周族中最可信赖的成员到国都的周边拱卫王都,这样大周的国都就有了一个安全的保护层,其他的小国想要反叛攻击国都,就必须要先过这些王族成员的领地。

于是,他开始实施封邦建国的方针,先后建置七十一个封国,把武王十五个兄弟和十六个功臣,封到封国去做诸侯,以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另外,在封国内普遍推行井田制(12),将土地统一规划,巩固和加强了周王朝的经济基础。

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而且,周文化也通过这样的制度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