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周公还有一个大成就是制礼作乐。

所谓“礼”就是尊卑有别,上下有序,这一点十分重要。周公为了让大周的统治更加长治久安,确立了宗法制,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帝位。这是吸取了殷商的教训,因为殷商虽然实施的是世袭制,但是帝位可以传给弟弟,也可以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且儿子也不分嫡庶,均有继承机会。这种世袭方式看似公平,实际上则为统治者埋下了很多祸患。其他有资格继承帝位却没有坐上这个位置的人,很容易因为觊觎帝位而生反心,最终损害国家的利益,让平民百姓受苦。周公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后,就从根本上避免了这个问题。

同时,为了配合这一制度,周公还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更有利于社会形成有秩序的氛围。

他主持制作了表现文王、武王武功成就的武舞《象》,以及表现周公、召公分职而治的文舞《酌》。这些舞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宣扬统治者的武功成就,让人们产生敬畏心理。

可见,周公制礼作乐,并非仅仅是改造殷人的祭祀典礼和置换典礼所用之乐歌,而是涉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各个方面,具有十分强大的精神宣传作用。

相关链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的长子叫作伯禽,是一个温和有礼又很有才干的人。周公派他去管理自己的封地鲁地之前,把伯禽叫到自己的面前来,仔细地嘱咐他到了鲁地应该如何行事。

周公知道伯禽身为王族子弟,多少有一些傲慢,于是语重心长地告诫道:“伯禽啊,你的父亲我身为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我想以这样的身份在天下人面前也不算低了吧?”

伯禽有礼地答道:“父亲自然是高贵之人。”

“可是你知道吗?即使我已经到了这样的地位,可我依然不敢松懈。我洗一次头,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嘴里正在咀嚼的食物,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伯禽想了想,“可能是下人们伺候不周到,给您的洗头水太热,饭菜太难吃?”

“当然不是。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有贤人来访,我生怕自己洗完头或者吃完饭再去接见贤人,惹得人家不高兴就走了,那就失去这个贤人了。你到了鲁国也一样,一定要收起你的傲慢之心,诚恳谦逊地对待每一个贤能的人,这样才能得到人家的帮助,让你能够更好地治理鲁国。”

伯禽点点头,将父亲的嘱咐牢牢地记在心间,到了鲁地,也效仿父亲,礼贤下士,诚恳待人,鲁国在他的治理下政治经济都焕发出新气象,成为周朝重要的邦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