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沿途各县纷纷响应投靠。当时的天水太守马遵正带姜维和功曹(18)梁绪、主簿(19)尹赏、主记(20)梁虔等人,跟随雍州刺史郭淮视察各地防务。诸葛亮巧用诈城计,佯装攻打南安,天水关太守马遵中计,立刻带领人马直奔南安去解围。
当时担任牙将的姜维看穿了诸葛亮的计策,告诉马遵说:进攻南安是障眼法,蜀国真正的目标是天水关。
马遵听完吓出一身冷汗,接着姜维献出了一个既可以打败诸葛亮又能解除南安危机的妙计。马遵半信半疑,姜维便立了军令状,马遵这才下令按照姜维的计划行事。
此时的诸葛亮正兴奋地等着赵云将军凯旋。可传来的消息却是赵云在天水关前被困,这让他十分震惊。他立刻派兵去解救赵云,又命马岱去调查是什么人破坏了他的妙计。很快,诸葛亮就知道了这个智勇双全的人叫姜维。诸葛亮认为姜维是难得的将帅之才,又听说姜维为人孝义忠诚,就有心降服他。
于是,诸葛亮设下了一个“反间计”:一面让马岱等将领拖住姜维;一面让大将魏延装扮成姜维的模样跑到城下“骂关”;一面派赵云到天水关救出了姜维的母亲和妻子。马遵本来就心胸狭隘,误以为姜维投降了蜀国,于是连夜跑到上邽(21)城。这时候,姜维在凤鸣山被困,绝无突围的可能。
诸葛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姜维,并将他的妻儿老小接来团聚。
姜维被诸葛亮的爱才之心深深打动,最终归顺了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