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蔡伦和几个小太监到城外游玩。这是一个十分幽静的山谷,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溪边垂柳依依,景色宜人。
小太监们一路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十分快活,唯独蔡伦心事重重,东张西望。忽然,他两眼一亮,快步走到溪边,蹲着不动了。小太监们觉得非常奇怪,都围拢过来,只见蔡伦手里捧着一团湿湿的、破破烂烂的、像棉絮一样薄薄的东西发呆。
一个小太监看了看说:“我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呢,原来是这破玩意儿!快扔了吧!”蔡伦却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仍痴痴地捧着。那个小太监一个箭步走上去,抓起那东西就要往水里扔。蔡伦则紧紧抓着不放,嘴里喃喃地说:“找到了,找到了!”
小太监们都糊涂了,蔡伦莫不是疯了,怎么把这破烂玩意儿当宝贝似的?蔡伦双手捧着那东西,三步并作两步,问河边的农夫:“老人家,这东西是怎么形成的?”农夫笑着回答:“这个呀,就是漂在河里的树皮、烂麻、破渔网啥的,它们被水冲泡,又被太阳晒,时间长了就成了这模样,这里到处都是!”
蔡伦抬头看着满山遍野的绿树,不由得眉开眼笑。
回到宫里后,蔡伦马上投入了紧张的试验和制作中。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都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他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地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用竹篾(23)把这些黏糊糊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
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最后终于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人们为了纪念蔡伦,就把用这种造纸工艺造出来的纸称为“蔡侯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