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是东汉时期一名宦官,他从小就到皇宫里当太监,担任的职位也较低,是一个小黄门(21)。后来他得到汉和帝信任,被提升为中常侍,参与国家的机密大事。
蔡伦还做过管理宫廷用品的尚方令,监督工匠为皇室制造宝剑和其他各种器械,因而经常和工匠们接触。劳动人民的精湛技术和创造精神,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蔡伦非常聪明,很会动脑子,经常和工匠们一起研究制作工艺。蔡伦看到皇帝每天要批阅堆成小山般的简牍(22),非常不方便,就琢磨着要制作出一种轻便易用的书写材料,来取代笨重的简牍。
对于新的书写材料,蔡伦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轻便,因此用竹、木制成的简牍首先被排除在外。丝帛倒是挺符合的,可惜原材料稀少。蔡伦仔细观察了丝帛的生产过程,发现丝帛是由纤细的短纤维互相粘成的。于是,他把新材料定位为结构与丝帛相似、取材容易、价格低廉。他时时处处都留意着、寻觅着这种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