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吸引,等新鲜劲过了,发现自己该做的事情还没做,又会为自己的懒惰进行开脱,为自己不明智的做法进行掩饰。时间一长,我们就会越来越拖延,直到拖到不能再拖的程度。
安琪很早就有辞职的打算,但考虑到房租,她决定再等几个月。她拖了两个月以后,又有了辞职的想法。她看了看招聘简历,又犹豫了:“算了,等校招过去了再去找工作吧,现在竞争力太大。”
于是,安琪又拖了几个月,因她对本职工作不感兴趣,工作也一直不积极。
我们做事情前总喜欢给自己找借口和选择性地逃避问题。因胆怯而逃避问题,只能证明我们的无能。要知道那些所谓的借口都是虚假的,当我们违背自己的意愿行事,只会发生一种结果,那就是对自己厌恶的事情更加厌恶,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加依赖,最后养成行事偏激、爱钻牛角尖的坏习惯。
当我们去劝阻那些喜欢找借口的人时,他们会以极快的速度进行反驳,并且给出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一个理由不够,会说出其他的理由,一次反驳不够,会进行多次反驳。总之,喜欢找借口的人总是强调自己的弱势,总有办法让这些理由变得更加合理。
相反,有些人则喜欢挑战,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在失败后不厌其烦地再进行一对一的分析,并且再一次闯入困难中破解困局。
李易打算去一次郊区的景区。这是他在这个城市的最后一年,想着以后都不会再来,就想去爬一爬这座山。他和朋友说了这件事,大家纷纷说也要一起去。
大家课业都很繁忙,总是聚不到一起去。一次,李易看见朋友正好都在本市,就说:“趁着这几天,咱们去玩一次吧。”
没想到朋友直接拒绝,称之前太累了,想休息,不想出去玩。李易只好自己去,结果此行令他收获颇丰,景色迷人,难得一见,他不禁感叹以前怎么没有多来这里看看。
几年后,朋友们聊起曾一起待过的城市,都说后悔没有去那个景区,只有李易没有后悔。
当别人以各种理由拖延时,不要跟风,要坚定自己的内心,用实际行动去战胜拖延。
我们要正视自己犯的错误,不能因为一次错误,就找借口逃避做事。
不要放下手头的事去另起炉灶,这种行为很容易形成拖延症。若是长此以往,我们就会不断地为自己的偷懒找借口。
去接受朋友的好建议。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摇摆不定,朋友又说出他的建议时,我们就应该好好反思,而不是一味地反驳。
当没有朋友出来指正我们的拖延时,我们就需要自我调节,争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行克服拖延症。
无论是我们主动向朋友询问自己的缺点,还是朋友给予我们建议,我们都要选择更能被世人所接纳的观点,或者是优秀的人的观点。多和优秀的人接触,少和与自己同样拖延的人接触,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得更快。当我们的行动被优秀的人带动,我们就在一点点地摆脱拖延症。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发现自己是在拖延呢?
当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或者没做完,那么我们就是在拖延。对于拖延症,我们要承认它的存在,然后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被拖延症所拽走。
总之,我们要想摆脱拖延症,就不要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不要急着去反驳别人,不要固执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正确的做法是理智看待自己的行为,理智对待事情的结果,理性地倾听周围人的建议,剔除掉不好的,抓住好的进行探索。跟更加有行动力的人一起奋斗,远离丧气的环境和难过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