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壶都包浆(1 / 1)

任何一个兴趣爱好,都是烧钱的。

就拿喜欢读书来说,一本书不过几十元钱,但购买成百上千本,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就我自己而言,在书上花的钱,简直不敢细算,一算极恐。

有了书的陪伴,不由自主地会变得文艺起来。喝个茶、插个花,或某个午后冲杯咖啡,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可这些一旦成了爱好,就会再一次变得吓人。

有一个朋友十分钟情于咖啡,她家里有各种款式的咖啡机,世界各地的咖啡豆。她冲咖啡的技术,就连专业的咖啡师都不及。她爱旅行,每到一座城市,先去当地的咖啡厅,品尝几杯销量极好的咖啡,以此来点评咖啡师的技术,或者提升自己的技艺。

还有一位喜欢茶的朋友,为了喝茶时的清供,开始养花养多肉,为了心爱的多肉和花草,换了一个带有天台的房子。几年后,植物越养越多,连天台也盛不下了,为此,他不得不换一个更大的空间,有更大天台的房子。

当我爱上茶,除了往家里搬可以存放的茶外,还为了喝茶,购买了好几把紫砂壶。紫砂壶透气性好,吸附性也好,一把壶往往只能泡一种茶。比如,泡铁观音的壶,就不能再泡龙井,泡普洱熟茶的壶,就不能再泡普洱生茶。不然就会串味儿,把壶养坏。

一把容量够两三个人喝的壶,自己喝,就会显得多。每次用大壶喝茶,整个下午肚子里咕噜响,满满一肚子水。为此,只好再买一人用的小壶。买来买去,壶就变成了许多把。

我常常说,享受这件事,跟钱没有太大关系,主要看自己是否能投入热情。朋友听完我的话,会用嘲笑的口吻说:“谁说跟钱没关系,茶和壶,不都是钱买的吗?”

不过我想说的是,我身边的这些朋友,他们虽然为了喜欢的事花了太多钱,但他们其实,也并没有花什么钱。

当一个人没有这些兴趣爱好时,更喜欢吃喝玩乐。我的一位好朋友,是业务部主管,月入万元,但每个月都存不下一分钱。他喜欢吃和穿,每个月都要买衣服,每天都要花几百元吃好的。他经常去各大餐厅吃饭,味觉也在退化,后来就变得吃什么都不香了。为了刺激味觉,他花更多的钱,去吃更昂贵的食物,以此来让自己品出好的味道。还有一位朋友,她也没有兴趣爱好。如同主管朋友一样,她把所有的热情投入到了吃和穿当中。

朋友常常说:“假如没有了美食,人生就没有意思了。”

在吃上,他们很舍得花钱,哪怕一餐上千元也舍得。但如果花几百元买一饼茶,就觉得十分昂贵。而我们不过是把那些出去吃饭的钱省了下来,购买了滋养自己的小物件。或者有时候,看上了某款茶或壶,就每个月存上几百元,等存够了钱就把它们收入囊中。

书、茶、壶等都是这样一点一滴存起来的。细水长流,时间一久,就觉得自己家变成了一个丰富的宝藏。总体看起来花了很多钱,可生活也是需要点滴积累的,难道要家中空空如也,无一处玩乐的地方吗?那样尽管攒下很多钱,但失去了生活本身,我始终认为不值得。

在事业和工作中,我们经常喊口号要努力,但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什么?许多人,白天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更喜欢瘫软在沙发上玩手机,以为这就是休息。不得不说,这完全是能量的一种消耗。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好好生活,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好好生活过。哪怕一刻,都很少留给自己。

与热热闹闹地吃美食相比,我更喜欢安静地读书喝茶,恢复能量,享受每一刻属于自己或两个人的时光。

艾丽斯·罗斯福说:“对于生命,我只有一个简单的哲学:填满那些空白的,倒空那些太满的,挠抓那些瘙痒的。”

我的哲学也很简单,在事业和工作中释放能量,在生活中恢复能量。两者一个放一个收,既不耽误工作,也能好好享受生活。旅行、美食、逛街,都是消耗能量的部分,那么,我就工作的时间来完成这些事;喝茶、焚香、读书等,是恢复能量的部分,就用生活的时间来完成。

所以,无论工作多忙,我都会在午后雷打不动地泡一壶茶,或生普,或熟普,或岩茶,用小壶慢慢泡。那壶很新,需要慢慢养,养到什么时候呢?包浆吧,包浆了,那壶就有气质了。据说,一把壶养个十几年,即使倒入白开水,也能喝出茶香味。

这些好滋味,都不是金钱所能买到的,就算有钱可以买来一把老壶,但也失去了生活中的许多乐趣。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着有一天可以闲下来,静心地读一本书,结果等到自己闲下来时,却早已没了读书的心境。趁现在还年轻,还在拼搏的时候,应该立刻行动起来,在一杯茶、一碗饭、一碗汤中,安放自己的灵魂。

工作就是为了好好生活,好好生活不是好好地攒钱,也不是大把地花钱,而是学会利用自己的能量,给心找一所静处,在那个小角落里,包浆自己。